“各行压力测试的结果处于比较适中的水平,如果上述测试结论成立,以目前各个银行的盈利水平和拨备情况来看,完全可以承受房价下跌30%的压力。”上述股份制银行风险部负责人表示。
他同时表示,应在压力测试中密切关注利率成本,利率上升会导致月供占购房人收入的比例较快上升,按揭贷款的不良和拖欠率就可能上升,进而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情况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仍是优质资产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对公业务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房贷依然是商业贷款组合中相对优质的资产。
钱文挥认为,房地产业现在和将来都将是中国经济非常重要支柱,尽管现在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和部分泡沫,但从长期来看行业发展仍有前景,所以要保持一定房地产业务比例。
上述股份制银行风险部负责人也表示,“房价下跌不是一个立即的过程。狂跌30%~40%的可能性并不大。”他认为,目前的调控主要从需求入手,直接结果是房产交易量下降,但价格并不动,未来三到五年,中国城镇住房的刚性需求仍然旺盛。
未必安枕无忧
房地产贷款一直以可能恶化银行资产质量的“隐性炸弹”而为市场关注,也是监管部门的监管重点之一。
原因无他:房地产相关贷款占据着银行业贷款总额的近两成。兴业证券的一项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年末,上市银行中个人房地产抵押贷款占总贷款比重整体为16.36%。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自不待言。
甚至有市场分析人士担心,一旦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出现土地流拍现象,银行的土地储备贷款会不会也出现风险?
建行在一季度业绩交流会上就此问题答复分析师称,从政策角度看,国家土地转让制度正在调整,未来大面积出现流拍的现象可能性较小。就银行而言,建行的土地储备中心贷款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余额较小,资产质量是有保障的。
似乎一切都好,但早前曾有评级公司如此担心:股改后的国内银行业并未经历完整的经济周期,能不能真的如各自表述的抵御风险,还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