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区多个一手商品房项目开价开到了“7”字头,其他在售一手商品房价格继续高企,很多买不起一手商品房的市民只好寻找二手房。二手房价格相对便宜,但是中介公司的很多具体操作缺乏规范,导致纠纷不断。相对外界不理解的声音,业界人士有自己对“诚信”的看法。
关键词1 长远关系
中介愿意和客户建立良好关系
很多人托中介找房托出麻烦,随后破口大骂“中介都是骗子”,发誓以后再也不踏进中介的门槛。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中介的承诺没有兑现,或者中介与客户陷入了资金纠纷。
“不怕没有客,就怕没有回头客。说白了,做中介就是做关系,而确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就是中介要给客户提供安全而良好的服务。”中介从业人员如是说。
润地房产总经理肖建生说,与客户建立长期而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中介工作人员的目标,也是中介公司运作的基本方向。很多中介公司把“建立长远的客户关系”作为公司的理念之一,并把客户“回头率”作为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中介公司的做法经常偏离“建立长远的客户关系”这一路线,特别是当经营路线与实际经济利益冲突的时候,前者往往会给后者让道;公司管理层虽然三番五次要求业务员不能跟客户做任何形式的“私了”,但是某些业务员遇到可图之利,就背着公司跟客户进行一些私下约定,往往承诺又不能兑现,客户利益容易受到侵害;中介人员跟顾客之间在建立合作关系的时候没有沟通好,等出了问题之后双方都推卸责任。
在利益面前,“建立长远的客户关系”很容易成为泡影,中介行业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
关键词2 双边
诚信准则需双方坚守
一旦交易流程“卡壳”,中介公司马上会受到顾客指责,以至于经常在纠纷中处于“理亏”的境地。但有的客户不愿缴纳佣金,跑单比例在本地市场上一直居高不下,这也让中介公司很头疼。
红日房产总经理刘海波认为,诚信应该由中介和顾客来共同遵守。一旦房子交易出现了问题,中介就马上成为众矢之的,而中介遇到客户跑单的情况,就只能自认倒霉。他认为,信任是相互的,是个“双边”问题。诚信准则也需要双方共同坚守,这样才有助于行业的发展。
由于行业特点,中介确实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比如资金托管是否真正落实、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低、行业监管漏洞较大、部分中介和从业人员自律性较差等。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出现损害顾客利益的事。二手房产中介代理已经成为一个“敏感”的行业,一旦有某家公司或者某个业务员出了差错,人们就习惯性地把帽子往整个行业头上扣,这对中介公司十分不利。
关键词3 有效沟通
顾客对中介服务理解有偏差
对待同一件事,中介与客户往往有不同理解。多位中介人士认为,这实际上是沟通的问题,主要是中介人员跟客户沟通不到位,但也有的是客户对中介服务的理解有偏差造成的。有的客户以为交了钱之后,中介公司就要把所有的交易细节搞掂,但在交易过程中,有很多具体操作需要客户配合。
刘海波认为,客户如果认为中介公司“无所不包”,而中介业务员在接单的时候又没有把具体的服务流程、服务范围、服务时间等细节介绍清楚,就很容易造成误会。问题出现时,协调起来也十分费力。
很多纠纷跟中介业务员提供的信息有很大关系。为了吸引到客户,部分业务员经常对客户做出很多承诺,甚至面对一些“棘手”问题,有的业务员也会表态,只要客户配合,就可以顺利成交。因此,一旦出现“搞不掂”的情况,一些维权意识较强的客户就会“不依不饶”。当然,这些纠纷也有一些是因为客户自身原因造成的,比如把中介职责之外的服务强加于中介(比如银行按揭、交纳税费等环节)。如果交易流程在银行或者税务部门终止,客户往往迁怒于中介。
中介与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十分重要,为了争取更多利益,有人喜欢玩文字游戏和数字游戏等,中介和顾客都应该有防范意识。
关键词4 责任承担
交易时应明文规定关键细则
中介公司做得再小心,也难以杜绝跟客户产生争议。因此,如何减少纠纷发生、如何处理与客户的纠纷,成为大多数中介公司绕不过去的坎。如何在纠纷中承担责任,也是中介公司的重要课题。
隆中房产总经理李运辉认为,中介公司与客户之间签署的文件中,各项具体细节十分重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把交易的关键细则进行明文规定,可以大大减少中介与客户发生争议的几率。即使日后出现了争议,也比较容易找到解决的方式。所以,中介公司与客户在房子进入交易程序之前,“权责分明”是十分重要的。
中介公司能在争议中主动承担责任,这实际上是自身发展成熟的体现,也是诚信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