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地囤房是开发商近几年屡试不爽的把戏,今年是否例外,还得看调控政策与开发商对策之间博弈的走向。如果政府打击囤地囤房的政策不能真正落地,住房开发用地紧张的局面就无从缓解,新建成的商品房也难以变为有效的市场供给,“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就只能从“调控”沦为“空调”……
《2010年1-2月深圳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报告》显示,深圳1-2月新房价同比去年上涨124.38%,创历史新高。虽然有豪宅推高的因素,但深圳房价高位运行是不争的事实。而高房价之下,也表现出需求的疲弱,2月成交量创下单月新低。天价地量,说明市场对房价走势存在尖锐分歧。
在一高再高的房价面前,部分消费者担心将来房价还会有新高而被动入市,但更多消费者实在不甘心被沉重的房贷所拖累,于是选择了观望。支撑消费者观望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相信国家和地方政府不可能任由房价如脱缰之马一涨再涨,一定会采取针对性措施。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昨日表示,银监会在密切监测资产泡沫,并将积极配合房地产市场整顿。这一表态,强化了人们对政府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信心。
北京、重庆等地相继宣布扩大普通住宅、公共租赁房等方式来增加供给,抑制房价的高涨,而深圳规划国土委公布的《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10年度实施计划》也显示本市今年商品住房供给大增,今年全市将有100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入市。按照近年深圳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和市场实际需求分析,预计需求面积约650万平方米,如果对需求量的预设可靠,就意味着今年深圳房市供大于求,房价上行的空间受到封堵。这个消息对那些等待买房的市民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观望情绪可能会因此扩散延续。
当然,观望情绪是开发商不愿意看到的。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曾提出拐点论,当时就遭到业内同行的大肆抨击,房价的实际运行也仅仅是“假摔”了一下,就被各地的激励政策拉了上来,而且屡创新高。如今,深圳面临近年来少有的供大于求局面,但购房者能否享受到调控政策的实惠,还得看开发商下一步怎么走。令人不安的是,尽管中央和相关部委三令五申禁止囤地囤房,但这种人为制造供应紧张假象的行为仍然存在,在一些城市甚至还较为普遍。在经济还须进一步刺激的大背景下,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开发商带来了充足的资金流量,有钱撑腰,囤地囤房的底气就更足了——市场不缺刚性需求,捂得越久越可能卖个更好的价钱。
囤地囤房是开发商近几年屡试不爽的把戏,今年是否例外,还得看调控政策与开发商对策之间博弈的走向。如果政府打击囤地囤房的政策不能真正落地,住房开发用地紧张的局面就无从缓解,新建成的商品房也难以变为有效的市场供给,“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就只能从“调控”沦为“空调”。国务院前天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等9部门明确分工,重申要加大对圈地不建、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这些举措都极具针对性。对深圳而言,各监管部门需要合力行动,防止今年增加住房供给的措施被一些开发商的“化功大法”所消解。这样的例证不是没有,如何应对,我们还需继续观察。
2天前
2天前
2025-09-17 08:23
2025-09-17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