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有行为都“收敛聚焦”到保证万科活下去。”
9月11日,郁亮将对市场、政策、公司的观察,在万科南方区域9月月度例会上和盘托出:2012年判断行业进入白银时代,但这只是一种预测,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真正的转折。而今天,转折点实实在在到来了。
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进入转折时期,万科的底线战略是“聚焦”和“收敛”,“这是应对转折点和不确定情况的最好方法,只有收敛和聚焦,我们才能应对正在发生的转折;没有收敛和聚焦,我们就很容易在转折点中被淘汰。这么做有可能会失去机会、错判形势,但这是我们的选择。”
郁亮强调,“聚焦”和“收敛”就必须对总部和区域公司的战略作出检讨,以“活下去”为最终目标。这样的情况下,今年6300亿元的回款目标达成(还有一半未完成),变得至关重要,“如果6300亿回款目标没有达成,我们所有的业务都可以停,因为这说明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和能力做下去。”
除了检讨战略之外,还需要对地产开发业务、非开发业务以及组织重建、事人匹配作出梳理。
郁亮认为,之前万科对开发业务一直很有信心,现在看来也并非如此,因为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2008年的政策调控,很多人对最基本的市场信号没有反应,对新情况手无足措。但万科新业务发展、现金流、实现股东回报的有序増长、500强地位的提高,都依赖于开发业务,所以对开发业务的梳理是必要的。
“集团在去年开始谈有序增长的问题,遇到一线巨大的阻力和压力。我们知道行业转折到来的时候,我们需要开发业务来拉长有序増长的时间,来换得我们新业务发展的空间,来实现开发业务本质的调整。”
非开发业务的梳理,郁亮提出了5个基本原则:投入和产出的匹配问题,严重不匹配的项目必须要调整;风险和收益严重不匹配的业务必须要调整;做了三年还没做成的业务不要再做;做了3年仍然靠万科内部资源内生增长的业务,也不要做了;出于奖金导向建立的能力中心,可以公司化运作,但不算业务。
“先业务后管理、先一线后总部”,这是万科组织重建的次序。万科总部新的架构中取消原有的部门设置,成立三大中心;取消部门分管领导和部门经理,除集团合伙人外三大中心由26个中心合伙人进行管理,这意味着更多人获得复合增长机会,组织也更加扁平化。
郁亮强调组织重建必须服务于战略、服务于业务梳理,要明确每个组织的工作原则和具体的工作指引,并且要搭建比例优美、和谐,结构合理的组织架构。
组织重建过程中,一定会有人的利益受损,也会有人离开万科。郁亮认为,层级越高的合伙人越需要承担兜底责任。在这次薪酬结构的调整中,万科从集团合伙人的工资中拿一部分出来,激励奋斗者,就是有人受损、有人受益。
“通过我们一些人的受损来换取更多人受益,来推动业务发展走下去。”郁亮坦言。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025-09-05 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