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划片”的制度设计初衷之一,就是要给不断高企的学区房价“降温”,效果究竟怎样,众说纷纭。
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认为,学校乃至全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理念都应改变,有些名校确实升学率高,因此,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底部学校是需要提升升学率,同时更需要全方位地人才培养能力的建设,名校也应该有一定的担当,比如在教学资源、教师、干部等方面要有流通起来的责任意识,一定要形成均衡教育、万马奔腾的局面。
打个比方,“多校划片”相当于是给学区房热打一剂退烧针,但长期还是要坚持服药,强身健体,也就是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今退烧针效果并不好,是因为没有指向矛盾最突出的区域和学校。”
一些代表委员说,如今全部落实“多校划片”存有难度,学校特色、生源、办学轨迹将被全部打乱,更可能出现“名校不名”。况且即便落实了,群众也会从原先“选学校”变成了“选学区”,打掉了一批学区房,但催生了更多的“准学区房”,所以必须抬高底部,而不是一味考虑分配顶部。
全国人大代表潘成英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促进教育公平,“天价学区房”的存在不符合教育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认为,应多措并举,通过集团化办学、远程教育等更多的方式来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家长将孩子成才寄希望于名校一条路的观念也需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