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光明科学城,7月20日迎来一大盛事——光明科学城党建联盟,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备、试运行,正式宣告成立。据了解,这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层面,第一个以党建为引领、集聚科学人才力量的新型共同体,对全面展示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确保科技发展坚定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探索意义。
奏响“党建”“科学”“人才”“治理”主题曲
光明科学城党建联盟,将党建、科学紧密联结,是光明区党建引领的又一项重大探索。随着国家、省、市大力支持光明科学城建设,在可预见的几年内,将会有大量党政机关、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进驻。这些单位因隶属、级别、类别各不相同,区域党建、治理工作错综复杂,单靠行政力量难以有效统筹,成为科学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为此,自6月上旬开始,光明区以党建为纽带,在光明区委组织部的具体统筹下,通过党的领导和带动,把各单位紧紧凝聚在一起,开启了新的探索。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湾实验室、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光明基地、中国银行深圳光明管辖支行、华侨城光明公司、光明天安云谷公司、光明区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等单位,作为第一批参与单位,积极开展探索,坚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不但让可能的问题矛盾化之于无形,而且紧密联系、密切合作、积极交流,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1个月的试运行期间,党建联盟的“盟友”已发展到20个。
期间,50多位专家大咖“倾囊相授”,反复沟通协商,主动献上“金点子”,形成了五章二十二条、近3000字的《联盟章程》。章程明确了完整的目标定位,打造“区域党建共同体”“优质资源共同体”“和谐治理共同体”“科学人才共同体”,形成良好的“党建+议事+治理”平台。明确了完整的组织架构,通过联盟大会、理事会、秘书处,让联盟各单位“散而不乱”“和谐共处”。明确了完整的运行机制,学习、规划、议事等“七大机制”既相互联结,又互为补充,将联盟成员单位紧紧凝聚在一起。在此基础上,联盟单位集众智、取共向,形成共同遵守、相互守望的“八项公约”,坚持党的领导,尊崇科研伦理,坚守学术道德底线,倡导实验室有序共享,让“党建”“科学”“人才”“治理”成为联盟新的主题曲。
打造党建引领的“精彩样本”
成立大会发布了光明科学城党建联盟第一批资源清单、第一批阵地清单、光明区党群服务联盟服务清单。
在资源清单方面,第一批涵盖了科研、人才、场馆、培训、政策、公益等6类60项服务。比如,深圳湾实验室将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生物医药、医学工程、行政管理等各方面高层次人才,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生物医学专业领域的“智库”支持。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院将在联盟成员单位间、科学城辖区内,加强计量科普工作,展示计量工作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成果,促进公众计量意识的养成和提高。中国银行光明管辖支行依托疫情期间打造的广东省第一家“人才银行”平台,实施“人才贷”“人才卡”等项目,为联盟成员单位高端人才提供金融服务。光明区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结合会员知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特点,积极举办国情研修、“鸿鹄人才”大讲堂、人才项目申报辅导、人才沟通交流等活动,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积极支持。
在阵地清单方面,联盟在光明科学城展厅二楼打造了270平方米启动阵地,党建书吧琳琅满目,LOGO墙鲜艳活泼,章程公约一目了然,各类清单条理清晰,合影打卡区景色优美。同时,光明天安云谷公司、区卫健局、新湖街道、圳美工业园区等成员单位主动提供阵地供联盟免费使用。比如,白求恩党群服务中心是广东省首家公立医院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近800平方米,设有8个便民服务站点,被誉为患者身边的“暖宝宝”。
在服务清单方面,光明科学城党建联盟将无缝链接光明区党群服务联盟。“光明科学城党建联盟”与“光明区党群服务联盟”的强强联合,必将推动联盟发展再上新台阶。
(来源:宝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