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8年盐田河临港产业带被纳入深圳重点区域后,今年深圳再次迎来2个重点区域。
9月8日,深圳市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总指挥部第十三次会议暨重大项目调度会议举行,会议确定了将光明科学城核心区和龙华九龙山智能科技城纳入深圳市重点区域。
此前深圳重点区域数量有17个,这次新增2个。
此外,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坂雪岗科技城2个重点区域整合成1个。
截至目前,深圳重点区域共18个。
18个重点区域中,南山、龙岗各有3个,福田、宝安、龙华、光明各有2个,罗湖、坪山、盐田、大鹏各有1个。
罗湖:笋岗-清水河片区
福田:福田保税区、梅林-彩田片区
南山: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留仙洞总部基地、高新区北区
宝安:宝安中心区、空港新城
龙华: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九龙山智能科技城
光明:光明凤凰城、光明科学城核心区
龙岗:大运新城、坂雪岗科技城、国际低碳城
坪山:坪山中心区
盐田:盐田河临港产业带
大鹏: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
何为重点区域?
深圳官方的解释是:引领和代表全市质量型开发建设的核心地区、探索全球创新之都创新空间供给的先行地区。
笋岗-清水河片区
笋岗-清水河片区是罗湖区唯一的市重点发展区域,占地面积5.34平方公里。
笋岗-清水河片区效果图 图源:网络
其中笋岗片区定位于高端商务中心区,主要发展特色商贸、创新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未来将重点推动空间和产业同步转型升级,形成高端商务集聚区。同时促进金融产业、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创新金融中心。
清水河片区定位为深圳东部高新区,主要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园区。未来将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未来产业孵化区。
福田保税区
福田保税区占地面积1.35平方公里,是全国最早的保税区之一,目前仍然保留着保税物流的功能。
深港创新合作区效果图
随着近年来河套-福保片区规划打造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福田保税区将转型为国际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福田保税区未来重点发展先进制造、创新研发、商贸物流等保税产业,同时引进先进电子产品制造、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金融科技等高科技产业。
梅林-彩田片区
梅林-彩田片区用地面积约1.47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175万㎡,规划人口规模超20万人。
梅林-彩田片区效果图
梅林-彩田片区定位为深圳中部发展轴创新基地,深圳中轴提升战略重要支点。
未来梅林-彩田片区将重点发展现代金融业、专业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与此同时,加快推进片区现有的生物、印刷、电子等产业升级换代。
目前该片区正打造以“深圳智谷·梅彩中轴智慧城”为核心的优质低成本产业空间,39个政府投资项目正在推进(涉及道路交通类、市政工程等),14个旧改项目已启动。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总占地面积1.17平方公里,规划总开发建筑面积约520万㎡,就业人口约30万。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效果图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定位为全球总部聚集区、都会文化高地以及国际交流中心。
截至2019年底,已有招商银行、中国电子、万科集团、恒大集团等13家行业龙头企业总部入驻。
未来还将重点引进知名跨国企业总部、高端专业服务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商会、对外合作交流机构等,布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留仙洞总部基地
留仙洞总部基地占地面积1.35平方公里。规划建筑总量571万平方米,是深圳六大总部基地之一。
留仙洞总部基地效果图
留仙洞总部基地定位国际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转化与应用示范基地、区域性新一代信息技术辐射带动极。
未来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超3000亿元的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已引入大疆创新、乐普医疗、天珑移动、传音控股等优秀企业总部。
高新区北区
高新区北区过去是一个老工业区,总占地面积2.58平方公里,规划总开发建筑面积约660万㎡,预计提供15万就业岗位。
高新区北区效果图
高新区北区将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园区转变成汇聚创新型企业和人才、研发主导、产城融合、环境友好的综合性园区,成为中国高新技术创新型产业社群的最佳栖息地。
未来高新区北区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导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也是重点发展的一环。
宝安中心区
宝安中心区规划用地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规模约40万人。
宝安中心区效果图
宝安中心区定位为“CBD+TBD”(中央商务区+旅游商务区),是深圳市城市双中心之一(另一个是前海)。未来宝安中心区将打造为深圳西部的商务、商业、总部经济和文化体育中心,是前海地区协作配套功能延伸区和深圳新的经济与科技创新力量聚集区。
宝安中心区由滨海片区和碧海片区组成。其中,滨海片区重点打造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区和公共文化休闲活动区。碧海片区则重点打造商务岛、商业岛和文化创意基地。
空港新城
空港新城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规划承载就业人口约70万,规划居住人口约40万。
空港新城效果图 图源:滨海宝安
空港新城定位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十大核心创新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支点。
空港新城未来将重点发展三大产业。一是物流、会展、商务、大型商业贸易等现代服务业;二是消费电子、光电子以及航空航天设备制造等临空高端制造产业;三是研发产业、地区总部、采购、结算、运营管理等高端生产型服务业。
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
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总占地面积约6.1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950万平方米,规划就业人口规模为25万人,居住人口规模为11万人。
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效果图
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定位为深圳城市中心区之一,建设具有国际水平和现代化特色的综合商务片区。
未来将重点发展以产业金融、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引导发展总部经济,打造深圳外溢发展基地,逐步形成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城市中心。
九龙山智能科技城
九龙山智能科技城是最新纳入深圳市重点区域之一,规划范围9.81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3.99平方公里。
九龙山智能科技城效果图
九龙山智能科技城定位围绕“创新、智造、生态”三大关键词,未来将构建以“AI+5G+工业互联网”为主导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打造“九龙山未来数字城”。协同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共建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九龙山智能科技城智能智造基础雄厚,有规模以上企业32家,目前产值达2500亿元。片区已引进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未来还将引入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等科技研发机构。
光明凤凰城
光明凤凰城规划范围14.89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2200万平方米,居住人口22万人,就业人口37万人。
光明凤凰城效果图
光明凤凰城定位为光明区行政、商业、文化休闲和公共配套的核心片区,未来将成为珠三角创新产业基地和区域产业服务中心。
光明凤凰城主要划分为凤凰城门户区、东区、西区、南区四大片区。
门户区依托高铁光明城站,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高端服务、创新研发、文化创意等业态,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园。
东区依托地铁6号线,发展区域性总部、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创业孵化等,建设上市企业总部园区。
西区以华星光电为龙头企业,发展新型显示、智能制造等,拓展服务领域,支持产业链协同发展。
南区将依托6号线长圳站建设综合体,主要发展智能制造、健康服务业等。
光明科学城核心区
光明科学城核心片区占地面积约26.66平方公里,包括光明科学城的“一心一区”及其关联区域。
光明科学城核心区效果图
一心——光明中心区(含光明云谷)
占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定位为光明科学城综合服务中心。片区融合科技、商务、政务、文化、社交等功能,为科学城提供全面均衡、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一区——装置集聚区
占地面积约12.7平方公里,包括“一主两副”三大科学集群。将集中建设大科学装置、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
“一主”——大科学装置集群
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已布局综合粒子设施等稀缺性大科学装置。
“两副”——科教融合集群和科技创新集群
科教融合集群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已规划布局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等生命科学组团大科学装置,以及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等高校。
科技创新集群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主要布局科研机构和科技转化平台。
大运新城
大运新城总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与东莞凤岗接壤。
大运新城效果图
大运新城片区定位为深港创新合作新样板、全市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心、国际文体活动交流中心和深圳东部区域综合性服务中心。
未来大运新城一方面将充分发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等院校、深港国际中心等重大项目的纽带作用,推动深港两地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将利用深圳国际大学园创新智核优势,重点发展AI产业,打造大运AI小镇、大运软件小镇等百亿级AI产业集群,以及嶂背工业区等一系列连片产业升级空间和城市发展战略区域,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坂雪岗科技城
坂雪岗科技城主要沿龙岗区坂田街道北片区布局,总占地面积约22.36平方公里。
坂雪岗科技城效果图 图源:龙岗发布
坂雪岗科技城和平湖金融与现代服务业基地整合后,定位于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载区。
未来将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云与计算、通信、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智能汽车6大产业,谋划建设系列标志性平台,以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引领产业发展。
国际低碳城
国际低碳城规划面积约53.4平方公里,处于深圳向东向北拓展的战略通道上。
国际低碳城效果图
国际低碳城定位于龙岗中心区的配套服务延伸区,坪地综合服务中心区之一,与坪地南片区统一形成坪地中心区。
国际低碳城以低碳理念为引导,重点发展低碳服务业、智能绿色IT技术、节能环保等低碳战略新兴产业,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打造成国家级低碳发展示范区。
坪山中心区
坪山中心区占地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规划至2030年将有超过50万高端就业人才、70万居住人口。
坪山中心区效果图
坪山中心区定位深圳都市圈东部创新中心与商务中心。依托坪山区“两区两城三带”总体规划,打造“一廊一带、四核一环、多元融合”的产城融合新格局。
“一廊”即坪山大道活力创新走廊,依托坪山大道的延伸辐射功能,加快沿线空间、产业、城区功能的统一规划、整体提升、联动发展。
“一带”指坪山河生态文化带,以坪山河为主线,引进高水平团队对“一河两岸”进行整体城市设计,着力打造国际级滨水河岸典范。
“四核一环”指通过环状主干道系统串联起高铁枢纽综合服务核、区域创新科技核、创新企业总部服务核和产学研孵化核等四个核心产业片区,形成“多元融合”的产城新格局,为片区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盐田河临港产业带
盐田河临港产业带是盐田区唯一的市级重点区域,规划面积7.68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1.86万。
盐田河临港产业带效果图
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定位为大海港临港创新生态城。
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将形成“一轴三心三组团”的城市功能格局。“一轴”即盐田河综合发展轴,“三心”是创新引领中心、盐田枢纽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三组团”是现代物流组团、创新产业组团、滨海综合服务组团。
未来将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创新型产业,同时发展配套服务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2+1”临港产业体系。
现代物流产业以发展供应链管理和金融、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等产业为主;创新型产业以发展港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生命健康、服务贸易和创新型总部经济为主;配套服务业以发展航运服务、商务服务、城市服务等配套服务产业为主。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规划用地面积9.51平方公里。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范围,享受中关村同等政策待遇。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效果图
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定位为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和生物产业聚集基地。
未来重点发展生命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生命健康服务等生物产业,打造全球生物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生物产业高端发展先导区、医疗健康管理创新试验区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
*部分素材综合南山政府在线、盐田政府在线、深圳特区报等
1天前
1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