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深圳的发展史是一部血泪史,那么“坂田”的发展可以说是这座城市最大的“心酸史“。不论是对于龙岗还是深圳的发展贡献,坂田绝对是经济贡献最多的区域之一,而获得的投入回报最少。
“尚欠东风”,中国“硅谷”昔日备受冷落
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看,2015年坂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0.1亿元(包括基础设施和房产开发),占龙岗区的15.5%。
从工业产值看,坂田有华为、航嘉、新天下、康冠、驰源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等企业,每年创造的工业产值以及税收在龙岗区乃至是整个深圳的同级区域来看绝对是数一数二。
2015年,坂田实现工业总产值2500亿元,占到龙岗区的60%,全市10%以上。实现税收210亿元,占龙岗区51%,占全市12%。这样的经济贡献绝对是龙岗的半壁江山!
从全市层面来看,坂田面积占深圳2000平方公里的1.4%,合计28.51平方公里,却创造了12%的产值和16%税收。
But,追溯坂田5—20年之间政府在坂田的市政投入是多??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网络的一些的反应可见端倪。
怎么样?是不是确实有种闻者落泪听者动容的心酸。当然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只能说坂田有“草船借剑”的能力,却没有遇到东风,毕竟,政府的经济规划是总是尤其特定的意义。
首先,在2010年以前深圳发展的重心在特区,坂田尽管与特区一山之隔,却享受不到城市建设的红利。
其次,宝安和龙岗两个区的发展重点都不在中部。宝安区的的中心和发展重心在西部的新安街道,然后以它为圆心,越远的地方城市建设就越差。另外龙岗区的中心和发展重心在东北部的龙岗中心城(每年好几百亿都用在了中心城)。造成的结果是,在城市最中心地带——坂田和隔壁的龙华相依为命,两个地方都是不受任何级别的政府待见。但即使在这种“难兄难弟“的情况之下,2010年,坂田和民治街道(龙华新区)同被赋予“深圳市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民治凭借深圳北站及二线拓展区的优势,其辖区内的基础设施基本由市政府全额投资,而坂田却无缘这种“优惠”,坂田”哭了“……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