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深圳市罗湖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
罗湖区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原点,承载了改革开放的诸多重要事件,留下了城市发展变化的许多标志印记,是深圳四十多年快速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先行者。时代在前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和深圳进入“双区”建设新阶段,罗湖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此规划以 《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依据,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立足湾区、面向世界,前瞻科学描绘罗湖区2035年中长期发展空间战略蓝图,积极探索适应小地盘、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发展转型的规划治理新路径,为推动罗湖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提供有力支撑,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罗湖样本”。
规划包括城市发展、居住、交通、产业、生态等方方面面。
规划显示,构筑全方位开放格局,实施“中优”、“东 进”、“南联”、“北拓”的区域发展策略; 构建 “两轴两带三心四片”的城区开发格局,统筹划定控制线,实现罗湖全域均衡协调发展。
到2035年,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达到30%,新增居住建筑不低于420万平方米。新增供应住房中保障性住房的套数占比不小于60%。
教育方面,高等教育用地10-15公顷,从规划图来看将新增2所大学;高中用地约50公顷,提供不少于28000学位;义务教育用地不少于132公顷,提供不少于132000学位;幼托学位数不少于44000座;满足特殊教育发展需求,特殊教育学校1所。
轨道交通方面,引入深汕高铁,锚固罗湖“东进桥头堡” 的战略地位。研究预控深汕城际铁路线位,全面融入湾区1小时交通圈。
推动17号线、24号线、25号线等线路的规划建设,至2035年,全区轨道交通线路13条,线路总长77.6km。
目标:
到2025年,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 续发展先锋城区,成 为深港深度融合发展 的试验区、先行区。
到2035年,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地、湾区枢纽典范、宜居魅力之城、可持续发展 标杆。
到2050年,全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宜居宜业全球标杆城区。
2035年城区规模
常住人口:110万人,管理服务人口:130万人,国土开发强度:<50%。
城区职能:
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
促进人-产-城三大要素的再平衡
以城市空间创新增强对高品质人才的吸纳力、吸引力、承载力,以人的 贡献力、创新力、活力的外溢进一步推动产业创新与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从 而实现人口与产业、功能三者之间的再平衡。
优化格局
构筑全方位开放格局,实施“中优”、“东 进”、“南联”、“北拓”的区域发展策略; 构建 “两轴两带三心四片”的城区开发格局, 统筹划定控制线,实现罗湖全域均衡协调发展。
构建开发新格局
在深圳市“一核多心网络化”的开发格局基础上“增点扩心”
罗湖区“两轴两带三心四片”
两轴:中心功能拓展轴丨深港东部创新发展轴
两带:南部综合服务带丨北部创新发展带
三心:罗湖综合服务中心丨清水河产业创新中心丨大梧桐生态创新中心
四片:银湖片区丨布心-水贝片区丨新秀片区丨莲塘片区
明确功能分区
生态保护区:占全域国土空间28%
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敏感脆弱、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自然区。
生态控制区:占全域国土空间25%
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强化生态保育和生态建设、限制开发建设的自然区域。
城镇发展区:占全域国土空间47%
承载城镇集中开发建设,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细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科创发展区、绿地休闲区、交通枢纽 区、公用设施集中区、战略预留区等8类二级分区。
提高居住水平:
➢ 加大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到 2035 年,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达到30%, 新增居住建筑不低于420 万平方米。
➢ 新增供应住房中保障性住房的套数占比不小于60%
➢ 多渠道供给保障性住房,重点保障青年人、创新人才、低收入 人群等群体的居住空间。
➢ 提高住房建设品质,优化城中村和旧住宅区居住环境
➢ 开展儿童友好和适老化改造,完善社区综合服务。
支持产业创新:
教育:
积极发展特色新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用地10-15公顷;
全面提升高中教育服务能力,高中用地约50公顷,提供不少于28000学位;
大力发展高品质基础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用地不少于132公顷,提供不少于132000学位;
高质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幼托学位数不少于44000座;
满足特殊教育发展需求特殊教育学校1所。
交通:
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内外通达、高效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安全韧性、 智慧高效的市政系统,增强市政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保证极端灾害情况下市政供应。
优化落实重大交通设施布局
完善国家级客运枢纽
➢ 优化深圳站、罗湖口岸功能,打造“口岸+高铁+城际+城市轨道”的国家级客运枢纽。
➢ 高标准建设集高铁、城市轨道于一体的罗湖北站枢纽,引导枢纽与城市、产业融合发展。
扩展高铁、城际轨道网络
➢ 引入深汕高铁,锚固罗湖“东进桥头堡” 的战略地位 。
➢ 研究预控深汕城际铁路线位,全面融入湾区1小时交通圈。
优化口岸功能体系
➢ 主动对接港深“双城三圈”,升级改造罗湖口岸,推动文锦渡口岸功能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口岸服务能力。
推动17号线、24号线、25号线等线路的规划建设,至2035年,全区轨道交通线路13条,线路总长77.6km。
公共服务:
公园绿地:
到2035年,全区公园面积超过1500公顷,人均公园面积不低于13.6平方米/人,实现居民开 窗见绿、五分钟入园、三十分钟进林的美好场景。
构建多样化特色公园体系
➢ 高品质的自然公园5个 ➢ 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园15个 ➢ 公园绿地5分钟步行覆盖率达到99%。
拓展城区绿化空间
➢ 城市绿线面积达到1.25平方公里 ➢ 推动建筑屋顶绿化,建设雨水花园、都市农场等。
来源:咚咚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