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场:
四栋民宅“楼歪歪”
日前,记者接到报料称,高坳新村A区62号楼发生楼歪歪,楼体上方已经贴上相邻的61号楼了。接到报料后,记者前往高坳新村采访,发现发生楼歪歪的并不是一栋民宅,而是相邻的四栋民宅,而且相关部门已经对该四栋民宅采取了空楼行动。
寻找62号楼,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记者在形似大工地的高坳新村A区询问,没有一个人能准确指出62号楼的方位。“谁也不知道这里的号码是怎么编的。”一位小店经营主无奈地苦笑。“70多栋的挨着100多栋的,我们在这里住几年,都不知道这里的门牌号是多少。”
大约寻找了一个多小时,记者终于看到了报料中所称的62号楼。整栋大楼很安静,除了二楼有一间挂有衣物外,其他房间看不到有人住过的痕迹。记者在一楼按响了201的门铃,开门的是一位中年妇女。
“我是给老板看楼的。去年12月初的时候,这里的租户已经全部搬出去了。”中年妇女告诉记者。租户搬出去的原因,她说,是因为这里发生了“沉降”。而且,发生“沉降”的,并不是她这里一户,相邻的61号、41号、42号,也是一样,而且情况更严重。为了证实自己所说属实,看楼员联系了房东。
在看楼员联系房东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从地面上看上去,61号楼与62号楼的楼顶几乎已经贴到了一起。而41号楼与42号楼之间的距离变化肉眼却很难看到。
2报告:
沉降倾斜均超标
房东是一位年龄在50岁上下的男子,潮州人。大约半个小时后,房东赶到201,向记者介绍了“楼歪歪”的来龙去脉。
“我这里是2008年刚建成的私宅。周围其他三栋61号、41号、42号都比我建得早。2009年初开始招租,几个月过后,四栋楼发生倾斜和沉降,我们四户房东出钱请了专家来这里进行勘测,在11月底拿到了观测报告。”房东随后拿出一份报告的复印件,报告全名为“深圳市龙华高坳新村A区私宅沉降及位移观测报告”,署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分院、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落款日期为“2009年11月28日”。
在这份报告中,有这样一段介绍:龙华高坳新村A区私宅临靠龙华汽车站,由41号、42号、61号、62号楼(观测目标—记者注)组成。41号楼、42号楼、62号楼均为九层框架结构,61号楼为十层框架结构。据了解,该四栋建筑物基础均为人工挖孔桩,地基回填土较深且桩端未达到持力层,现场调查发现该四栋建筑周围居民生活用水均为抽取地下水。据相关业主反映,该四栋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及倾斜等现象。为了解该四栋建筑物的安全情况,承甲方委托,我院承担该四栋建筑物的沉降及倾斜观测任务。观测的目的是为了监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为甲方提供该建筑物是否稳定的结论。
得出的结论是,42号、61号、62号三栋建筑主体沉降变形较大且处于不稳定状态,存在明显安全隐患,后期应继续进行沉降位移监测,监测周期可根据沉降数据适当调整,该四栋建筑主体倾斜率均超过规范要求,不适于继续承载。
给出的处理意见为,四栋建筑物沉降及倾斜位移已达到规范规定危房标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空楼措施,后期应该对四栋建筑物进行地基加固及主体纠偏处理或整体拆除重建,实施以上措施前应继续加强对该四栋建筑物进行沉降及倾斜位移观测;如对该四栋建筑物进行地基加固及主体纠偏处理,必须在空楼的环境下施工;对该四栋建筑物地基加固及主体纠偏处理前应做详细地质勘探,并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
“我在这四栋中,发生倾斜和沉降程度是最小的。”62号楼房东颇感“委屈”。的确,从他提供的观测报告上标明的数据支持了他的观点,但结论是一样的,都是危楼,都需要空楼加固或者纠偏。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施工过程中难道没有工程监理吗?62号楼房东道出了其中的部分原由。
记者:是不是因为房子盖的过高造成的呢?
房东:不是。
记者:政府不是对私宅的层高有要求吗?
房东:这个我知道。但有哪个人会只建四层呢。
记者:那房子出现这种情况,你认为是什么造成的?
2025-09-05 07:00
2025-09-04 14:56
2025-09-04 11:39
2025-09-04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