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有可能因为流程复杂、政策变动导致一系列“意外”状况。不久前,读者刘先生就落入了购房“三难”境地。
看了大半年的房子,刘先生终于看中了一套一手房,办妥认购、下定、签约手续后,交了首付款,并提交了办理银行按揭申请,满以为房子已经妥妥买定了。
谁知道,银行通知首付要从三成提高到五成,贷款最多只有五成。刘先生一下子傻眼了,这意味着刘先生要再多拿出两成首付——将近120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但合同已经签订,开发商不同意退房。
首付已交、贷款额度“缩水”、无法退房——这种“三难”的购房状况,如今并不少见。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正值银行贷款政策多变时期,贷款审批严格,即使已经出了同贷书,银行也有权重新评估贷款人资质、变更贷款政策。所以,不少贷款者会遭遇突如其来的提高首付、不予贷款、利息上浮等状况。但这个时候,买卖程序已经接近尾声,退房意味着违约,该怎么办?
查明自己被“卡”的原因
假如你不幸被银行贷款政策“卡”住,首先要查清楚自己被“卡”的原因。
一般来说,额度达不到预期的原因有3个:征信不过关;还款能力(收入流水)存疑;年龄、职业、职位等硬指标有问题。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银行对贷款人还款能力的评估很严格,“月收入大于房贷月供的两倍”是一个硬指标,如果你的银行流水等资料无法体现你有足够的还款能力,银行未必会拒绝你,但可能会下调放款额度。
有的借款人觉得自己资质不错,但是银行一查发现个人征信曾有几次逾期还贷记录,尤其是当前还有逾期还贷记录,这可能会影响贷款结果。假如贷款人年龄已经超过50岁,更要重点考虑这个问题。
此外,假如你购买的是二手房,楼龄长的二手房贷款额度可能会被降低,万一遇到严格的银行还有可能直接被拒贷,尤其对于混合结构、砖混结构、自建房更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