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深圳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谈房论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冯毅成:疫后武汉楼市健康,合理自住要重视窗口期

来源:房掌柜综合   深圳房掌柜  2020-08-18 17:00:56
[摘要]尤其是在双循环经济之下,强调经济流动性的导向之下,房地产到底走向何方?

  在全球疫情以及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楼市将走向何方,武汉房产是否还值得购买?机遇和问题在哪里?我们在2020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找到了答案。

  房地产业的机会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全国的楼市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还有没有前途?

  尤其是在双循环经济之下,强调经济流动性的导向之下,房地产到底走向何方?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朱中一指出,中央一直对房地产强调“三稳”和“房住不炒”,但从未提要“打压”房地产,调控的目的是为了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而房地产行业目前的价值和机会,主要有以下几个维度参考:

  一、城镇化进度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当前为60.6%,即房地产至少还有十年的发展时间。

  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保守预计房地产还有10-15年的发展时间,乐观估计房地产还有20年时间。

  二、房产贡献度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大概占比30%,禹州集团副总裁张岩说,房地产直接带动下游将近50个行业发展。

  虽然不提“经济支柱”,但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三、迁移性需求和结构性需求

  人口迁移仍然是房地产的机会。比如人口净流入最多的是广东和浙江,尤其是深圳和杭州为代表,两个城市在疫情之后频现“万人摇号”,除了有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倒挂的投机机会外,更重要的还是人口净流入。

  房地产最大的需求是迁移性需求。20年前退休的一批人没什么钱,商品房市场也不发达。现在退休的一批人是有钱人,所以郊区别墅、养老地产、旅游地产就迎来了商机。

  由迁移还将带来结构性需求。这次疫情挤压出了人们改善生活环境的需求,刚需买房,首改换房,富豪撤离高密度小区……

  四、周期性与城市群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说,当下房地产调控“限”的主要对象就是迁移人群。

  把周期波动尽量压平,这样在机会来临时不会走得太快太猛,危机来临时也不会太惨太冷,这样才会让行业更加持久平稳向上发展。

  另外,在城市群趋势下政府将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这些都是房地产的机会。

  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表示,最近全国范围内除了对深圳市场的投机热潮出了一记重拳外,再无其他消息。没有消息,是当前楼市最好的消息。

  在外部环境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下,我们对房地产应持有谨慎而乐观的态度。

  疫后,武汉楼市健康

  武汉楼市目前是什么状况?先来看今年的成绩单。

  今年截至8月11日,武汉新房(本文“新房”定指“新建商品住房”)成交71533套,其中上半年成交43644套,7月份成交超2万套。

  截至6月底,已批预售尚未网签的商品住房为17万套,这就是新房市场的半年库存。

  今年上半年热点城市住宅项目套总价中位数较去年对比,武汉上涨约4%,排在13位。

  而在2020H130个城市楼盘总价统计中,武汉以160万元排在全国16位。

  以上数据反映出几个问题:

  第一,从武汉近5年的新房销售统计均值看,每年大概在22万套。近些年长期位列全国销量前三甚至榜首。

  我在疫情期间研判过,今年武汉全年新房销售预计在13-14万套。上半年受灾严重,仅仅销售4.3万套。但自4月8日全市解禁后,行情迅速升温。

  成交统计具有滞后性,7月份武汉销售超过2万套主要得益于上半年的行情。而8月在12日之前成交近7千套,也能够说明市场的持续性。

  按此推算,全年新房成交13-14万套不是难题。

  第二,武汉房价稳中有升,涨幅既控制在红线内,也处于全国十几名,属于既有前途,又不会因“上涨过快”被点名的档次。

  第三,新房备案价略微上涨的好处是,既能够给市场参与者(买卖双方)信心,同时也能够为横盘阶段的开发商带来一定的操作空间,如必要的让利优惠等。

  从市场效果看,武汉楼市健康良好,行业管理稳健而高明。

  武汉楼市的前景:产业与人口

  过去健康是否意味着将来一定有前景?在武汉购房,需要清晰地了解城市的前景和购房的必要性。

  先看城市的前景。经济有前途,楼市才有未来。需要从人口、供应、金融、产业、宜居价值等维度判断。

  第一,人口红利。

  1、常住人口。武汉1108万常住人口,加上流动人口,庞大的人口基数将带来巨大的迁移性需求和结构性需求。

  2、短期净流入。武汉110万大学生尚未返校,这是年轻消费力。

  将近占据全市人口十分之一的大学生群体,是年轻活力主力军,是城市进步的推动者,是循环经济的主力军。

  《2019年主要城市常住人口增长数量》显示武汉位列13,杭州第一,深圳第二。

  在某种程度看,武汉人口平稳健康流入,不会造成短期蜂拥而入,否则会形成挤出效应,不利于楼市“三稳”工作推进。

  3、长期净流入。武汉在湖北省内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又是中部中心城市。人口净流入是城市不断扩张的主要动力之一。

  第二,供应量。

  根据武汉市房管局公布的《武汉市住房发展规划(2020年-2022年)》,计划三年新增新房

  50.7万套。

  而2019年底库存新房将近16.28万套,按照估计,剔除掉延迟网签的部分房源,起码还有14万套。

  如此来看,供应量较大,能够稳定市场。

  第三,金融与产业。

  1、武汉上半年从金融、行政等手段帮扶房企,保障了市场的安全。

  2、上半年“国家队”和外来企业驰援武汉,(不完全统计)给武汉投资5000亿托底经济。

  3、2019年,武汉GDP已经突破1.6万亿,这就是武汉的经济基础和规模,一旦满血复活,昔日雄风将再现。

  武汉产业链完备,人才储备充足,拥有发展5G、大健康等新兴产业的优势和既定的经济基础与规模,这就是武汉的未来。

  一旦经济转速起来,武汉很快将迎来新一轮的升温。

  第四、城市宜居价值。

  2019年的军运会,让武汉基础建设全线升级;

  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武汉的公共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

  这次博鳌房地产论坛期间,不少朋友对我表示,武汉已经成为全球最安全的城市。尽管全球第一轮疫情尚未结束,但即使今后再面对疫情冲击,武汉的防控能力足以达到优秀的水平。

  这些就是一座城市重要的宜居价值。

  合理自住购房的窗口期

  目前,对于合理需求的购房者来说是重要的窗口期。

  疫情期间我研判过,目前的市场一定是保刚需、促改善、抑投资。

  前面提到过武汉三年的新房供应计划,以及当前的人口流入情况。从供需两端看是平稳健康,这就是一次合理自住购房,合理改善换房的窗口期。

  这个时期有几个特点。

  第一,经过疫情,刚需群体深刻意识到自住空间的重要价值,改善群体意识到生命健康是最高生活品质。这些需求都被疫情挤压释放了出来。

  第二,由于前期拿地成本较高,售价较平,转速不快,目前阶段开发商的利润很薄。为了应对新阶段,开发商越来越重视现金流,不少企业都是薄利多销,甚至平价促销。

  第三,中心区域的楼盘在经历长期沉寂后也纷纷入市,这些产品在疫情之后反响强烈。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表示,中心区域的好物业天然具有垄断的属性,一定是顶级富豪去争夺的对象。只要这座城市的经济还有上扬的空间,这套物业就有价格支撑。

  第四,以家庭为单位两套房都属于合理范围。

  刚需家庭有长期刚性生活需求,如买房结婚、小孩上学、家人就业等,需要有一套安全生活空间,这些需求长期稳定,变数较小。

  因此在经济平稳环境下越早买房越好,安居才能乐业,唯一一套住房在中短期内几乎不存在换手换房的操作可能,即少考虑投资换手的涨跌。

  第五,现在全国政策稳定,特别是武汉没有具体的调控消息,这是最好的消息。从以往案例包括这次深圳的新策看,大多数调控加严,刚需都难以从中受惠,有些时候会出现“误伤”。

  因此,要珍惜当下的环境。

  第六,近年,武汉房价平稳涨速慢,城市GDP上涨速度远超房价,而大量基建都在开工,接下来几年将迎来城市红利兑现的高峰期。在此环境下,以长期主义看待购房必将让合理自住需求者长期获益。

  换句话说,因为房地产单个楼盘从拿地到卖房速度过快,开发商很难从价格中收获城市红利,而这恰好是购房者的机遇。

  结束语

  购房,无论是买100万的产品还是1000万的产品,都是每个家庭的大事。

  不同群体的需求、资金、经验不同,但都需要以较为全面的视角,从深度、高度、远度、广度去理性分析。

  楼市买卖双方需要的最根本的媒体价值,是具有高度公信力下的专业意见。

  买错一套房,可能会葬送一个家庭幸福。

  卖错一个盘,可能会让一家企业翻船。

  当前阶段需要以长期主义慎之又慎,我愿与大家一道成为时间的朋友。

  来源:观点地产网

分享到:
责任编辑:欧帅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1. 1金融部门支持房地产,有哪些新进展?
  2. 2向轻资产运营转型 多家上市房企加速剥离地产开发业务
  3. 3转性、换地、退地 多家房企受益收储政策
  4. 4全网刷屏25亿次的戈壁巨型艺术IP 首次亮相2025深圳国际车展
  5. 5以“吾悦经营五步法”再启新篇 新城控股第八届新商会顺利落幕
  6. 6深圳新房成交量增长明显 二手房录得量小幅调整
  7. 7大龙地产拟收购北京顺义区国企 获得顺义新城一宗宅地
  8. 8定了!深圳6号线支线二期将于9月28日开通
  9. 9新政后,深圳哪些笋盘值得关注?
  10. 10龙光总部中心规划调整,建面增至40万平!部分楼已封顶

新闻推荐

  1. 1东莞官宣新政!买新房最高补贴3万 公积金最高可贷150万
  2. 2新政后,深圳哪些笋盘值得关注?
  3. 3深圳二手房挂牌量同比增长94% 市场情绪整体稳定
  4. 4深圳13号线一期北段今起“跑图”冲刺 年底将开通
  5. 5深圳地标“湾区之眼”今日开业 深圳再增一座超维文化综合体
  6. 6去库存成效显现 房地产市场继续止跌回稳
  7. 7大龙地产拟收购北京顺义区国企 获得顺义新城一宗宅地
  8. 8深圳新房成交量增长明显 二手房录得量小幅调整
  9. 9拆除范围超11万㎡ 宝安今年第一批旧改公布
  10. 10转性、换地、退地 多家房企受益收储政策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