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非毛坯”的东门南路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深圳特区即将迎来30岁生日。随着特区的成长,罗湖这个一直让深圳人引以为豪的城区,一度显现出岁月痕迹,道路老了,房子破了,工业区旧了……近年来,尤其是今年,罗湖以“四旧”改造为突破口,对辖区旧路、旧房、危险边坡等进行改造和治理。《深圳市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计划》公布后,罗湖又启动了新一轮城市非毛坯计划,使辖区面貌日新月异。
如今,徜徉在罗湖大街小巷,新道路、新颜容、新景观尽收眼底。尤其是通过刷新和改造,新建了一批社区公园和文化广场,危险边坡也变得“乖巧”了,罗湖在“浴火重生”。
刷新,让罗湖美起来
乘火车返深的深圳人最近可能发现,广深铁路罗湖段沿线的外景变了,沿线的50栋楼宇已经穿上新“衣”,戴上新“帽”,乱搭建没有了,不规范或违章广告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绿化空间和簕杜鹃,这是罗湖为贯彻落实市政府有关广深铁路深圳段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的指示精神,全面提高市容景观水平,扮靓罗湖北大门而采取的一项具体举措。
广深铁路罗湖路段自北向南包括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清水河-笋岗物流园、洪湖公园和人民公园,最终到达罗湖“金三角”地区。列车行驶途中,布吉河、迎宾馆、东门老街、高价地大厦、罗湖口岸等均在旅客的视野中。作为深圳的一扇重要窗口,罗湖冀通过上述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出泥岗路-笋岗路“现代、产业风尚段”、笋岗路-解放路“安居、生活风尚段”、解放路-深圳河段“时尚、活力风尚段”三个主题路段,把广深铁路罗湖路段变成“黄金3分钟旅程”,实现“改善窗口形象”、“提升城市品质”的目标。
作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赛场之一,深圳中学运动场馆位于罗湖的商业中心,为了扮靓这一区域,罗湖区投资近1000万元,对其周边的东门步行街实施了灯光景观改造,对周边19栋破旧楼宇进行“换脸”,对晒布路两侧进行“刷新”。今天,夜幕下的东门商圈五光十色,璀璨迷人,为逛东门夜市的游人增添了一道新景观。
今天,像这样的变化在罗湖辖区比比皆是,继人民南和宝安南路成功改造后,今年罗湖又对辖区“五横六纵”11条主干道以及布吉关口、梧桐山中心街等实施城市非毛坯和环境治理工程。仅今年以来,罗湖就有130栋老旧楼宇变脸,使“旧城”形象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深南东路两侧的主要楼宇,如南方联合大酒店,经过“整容”后让人耳目一新,成为深南东路的一大景观。
目前,罗湖又启动了沿河路高架桥的景观改造,将对其增加景观灯光、景观绿地和花丛,接下来罗湖将开展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街道家具清洗刷新、户外广告专项整治等整治行动,同时对重点区域和公园进行景观营造,通过市容环境整治和城市景观营造等,以此提升辖区市容环境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届时,一个更加妩媚的罗湖将展示在世人面前。
旧改,让百姓乐起来
深圳特区建立之初,深圳的著名楼盘和花园大部分集中在罗湖,当年的碧波花园、东乐花园、怡景花园……都曾是深圳人引以为豪的高尚住宅区。经过近30年的风吹日晒雨淋,这些住宅区已经老了。
正因如此,罗湖区从2007年开始对老旧住宅进行刷新,迄今为止已累计翻新398栋建筑物外立面,其中今年刷新了包括泥岗路、红岗路、布心路等在内的沿街130余栋旧楼,政府累计投入的资金达到1.56亿元
谈到政府的“刷新”工程时,宝安南路一位郑姓老居民感慨万分,她说,“过去我这房子没人要,如今却成了‘金馍馍’;过去我是不想回家,现在是回到家就不想出来!”
“城市更新”不仅使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辖区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以人民南为例,过去这里不仅环境“脏乱差”,更是小偷的乐园。人民南改造后,治安状况大为改善,各类案件骤然下降,罗湖口岸甚至创造了连续220天零发案的纪录。
为了加快“更新”步伐,罗湖今年又投入8亿元,对辖区215个旧住宅区和31个城中村实施消防设施改造、“三线下地”、雨污分流、环境治理等综合治理工程,以达到“消除安全隐患,美化市容环境”的目的。
在“更新”过程中,罗湖区还“更新”出一批产业基地,以水贝黄金珠宝产业基地为例,过去这里是破旧不堪的旧工业厂房,政府通过对旧厂房改造,实现了产业升级。目前,该片区已聚集了1600家黄金珠宝经营单位,其中有30多个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无论是黄金珠宝产业的产值,还是中国名牌的数量,均占到国内珠宝产业的半壁江山,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基地。
梧桐山艺术小镇则是罗湖“更新”的另一亮点。过去,大望和梧桐山两个社区聚集了大量小作坊,对深圳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和梧桐山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为了保护深圳“大水缸”和“市肺”,罗湖区果断关闭了一大批小作坊,以包括文化风貌街、民间博物馆、文化高地、兰花基地、盆景场、景观河等在内的“梧桐山·大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取而代之,既实现了产业优化升级,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此外,罗湖还在莲塘旧工业区打造出散发着现代气息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深圳市互联网产业园区”。而蔡屋围片区改造更是将破旧的城中村演绎成包括金融服务中心、资金集散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监控中心在内的现代金融中心区,实现了“腾笼换鸟”的发展目标。
整治,让边坡“乖”起来
以往,每逢下大暴雨,罗湖全区便处于高度紧张和戒备状态。然而,今年却有所不同,虽然深圳在5月24日遭到超十年一遇的大暴雨袭击,罗湖辖区平均降雨量达到80毫米,但罗湖却未像往年那样“危机四伏”,辖区10个街道均安然无恙。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近年来罗湖区对危险边坡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先后治理了一大批危重边坡,确保了周边居民的人财安全。
在罗湖辖区,有2米以上各类边坡2216处,其中危险性较大边坡45处、危险性中等边坡384处。这些边坡大部分是在特区建设初期所建,技术规范等级低,工程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大多数危险边坡分布在二线插花地,由于建设早期缺乏有效监管,大多数处于不稳定和潜在不稳定状态,地质灾害安全隐患严重。
为此,罗湖在过去5年已投入5亿元用于治理危险边坡,其中2000余处大小边坡得到有效治理并产生良好社会效益,边坡安全隐患日益减少。今年,罗湖再次投入1.5亿,完成了辖区24个危险边坡的治理工程,包括翠园中学南侧边坡、莲塘中建三局东侧边坡、山湖居北侧边坡、康宁医院东侧边坡等,这一工程量相当于往年的5倍。到2010年底,罗湖将彻底告别危险边坡。
公园,让百姓舞起来
在推进城市更新策略的进程中,罗湖区十分重视闲置空间的利用,新建和扩建了一大批社区公园和社区文化广场,不仅成为繁华闹市中的宁静港湾,更成为社区居民休闲娱乐之园,快乐之源。
东湖街道的金鹏社区过去属于“三不管”的插花地,经过近5年的整治,如今已是面貌一新。在社区入口处,不久前启用的“金鹏社区文体公园”每天聚集着成千周边居民。一位来深圳带孩子的老人深有感慨地说,“过去,这里车多人多,没块像样的空地,只能和小孙子待在家中。如今不用愁了,出门就是公园。”
碧波社区工作站负责人则道出了这样一番颇具代表性的肺腑之言,“过去社区没有活动场所,尤其老年人,闲时没个好去处。现在,政府投资将社区的一片‘水泥扬灰地’建成了社区广场。一到晚上,便上演各种‘节目’,社区的太极拳队、舞蹈队、合唱队和腰鼓队轮流上阵,热闹非凡。”此外,这里每年还举行数十次大型活动,如邻里节、文化节、各种庆典,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内涵。
在莲塘社区,未建社区公园前那里的环境较差,仅有的一点空间常常被麻将桌占领,嘈杂的麻将声影响左邻右舍,甚至引起邻里纠纷。针对这一情况,罗湖区政府将这一空间进行整合,建成一个小型社区公园,使周围居民从此远离麻将声的侵扰。
刘学强和鲁毅均认为,建社区公园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受益面广,百姓欢迎的民心工程,今后只要有空地就建公园,营造一个以居民休闲、娱乐、锻炼为主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以此达到完善生态绿化系统、美化净化市容市貌、提升辖区人居环境档次的目标。
目前,罗湖全区有公园78个,如果再加上户外文体广场,这一数字达到143个。这些社区公园均按高标准建设,不仅增加了功能设施,更增加了文化元素,使公园广场更有品位。
春节前夕,罗湖还将启动罗沙路(西岭下南村)改造工程,布心路原中华自行车厂厂房片区改造工程,而已经搁置多年的原雅园宾馆也正在“穿衣戴帽”,预计新春佳节前可全部完工,届时罗湖必将更加美丽动人。
3小时前
3小时前
4小时前
4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