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私营住宅总存量处于140余万个单位水平,若说一年新增单位1万个严重不足,那么落成量倍增至2万个,新供应占整体私宅存量亦只会由0.7%增至1.4%,杯水车薪而已。反过来看,楼价一旦大幅回落,透过弹性处理卖地抽走部分新供应,涉及的单位数目不管多可观,一旦放进140余万个私宅总存量中,占比同样微不足道,楼市不见得就能因供应减少而起死回生。
然则,1997年以来香港楼市实际表现如何?从差饷物业估价署资料可见,香港物业售价指数自楼市爆煲至2003年第三季非典后见底,跌幅在六成以上;楼价在2003年第三季至2008年首季回升,四年半间涨幅约108%;2008年底至2009年初楼市随金融海啸调整,跌幅略超二成,此后步入大涨小回浪高于浪的局面。
老毕相信,许多自以为聪明的港人,在金融海啸后卖掉物业套现,却一直没有再度入市,后悔莫及者必然数不在少。他们难以理解的是,环球经济过去三四年从未真正好起来,金融海啸刚过去、欧债危机接踵而来,如今还有中国内地经济左支右绌自身难保,香港楼市凭什么一升再升?答案也许可以在香港物业售价指数2009年至今走势中寻找。跟2003至2007年楼市有经济复苏通胀重临外资涌入等因素支撑不同,楼价2009至2010年升逾三成,2010至2011年涨逾二成;去年至今年上半年虽轻微调整,但近月狂态毕露,升势较过去两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显而易见,香港楼市在世界经济极度不明朗下持续上扬,最主要的原因是联汇制度输入了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以致香港楼价在供求不见得严重失衡下涨个不亦乐乎。
这个深层次矛盾,并非政府酌情增加供应、加快预售楼花等治标不治本的措施解决得来的!
2025-09-05 08:24
2025-09-05 08:12
2025-09-05 07:00
2025-09-05 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