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区有63栋商务楼宇创税过亿元,最高的创税76亿元……在国内外经济吃紧的严峻形势下,深圳福田区的“楼宇经济”大放异彩。
如今的深圳正在创新“裁判员守则”:不仅严守政府边界,将更多权力通过社会管理创新让给企业,而且制定“政府服务标准”,引导优势产业集聚、企业总部落户,“楼宇经济”由此拔地而起。
行政做“减法”,审批变核准
据深圳福田区区长杨洪介绍,福田区是深圳的新兴中心城区,辖区面积不足80平方公里。福田的优势在于“小政府大社会”的市场化体制,历届政府都十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严守政府“有形之手”的边界,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为了给企业创造更宽松的营商环境,福田在连续几年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的基础上,今年将部分行政项目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例如,今年福田325家企业的488个项目申请了福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中403个项目实行核准制。
福田的另一项“减法”,是政府不插手企业经济纠纷。杨洪告诉记者,不管找上门来的是纳税大户还是行业支柱,政府都不会帮其调停经济纠纷,而是严格要求其依照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服务做“加法”,政府服务有标准
“‘裁判员’不给‘运动员’搞好服务怎么行,我们要把政府服务标准化。”福田区委书记刘庆生说。
为提高政府服务企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福田整合多个部门服务企业工作职能,于今年6月成立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专司辖区政府服务企业的职能。该中心既是企业找政府的“入口”,也是政府向企业输送政策和服务的“出口”。
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冯向阳说,服务的精准化、专业化需要完善的制度设计,中心目前正在制定“政府服务标准”,将辖区企业分类分级,运用标准化手段提供个性化服务。
“服务高地”上楼宇经济拔地而起
福田创新“裁判员守则”,打造“服务高地”,大大增加了对企业的吸引力。据杨洪介绍,政府服务的“转型升级”带动了产业转型升级,福田呈现出经济高产出、高容积率、高创新性的特点。2011年福田单位土地面积创造的GDP高达26亿元,而单位GDP能耗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2%。
集约式发展带来了“楼宇经济”的腾飞。到2011年底,福田已培育年税收过亿元的楼宇63栋。2011年福田“亿元楼”总税收达407亿元,是全区总税收的六成。
2025-09-05 08:29
2025-09-05 08:24
2025-09-05 08:12
2025-09-05 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