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出口和进口双双低于市场预期,显示国内需求与全球需求均不强劲,或将加大第四季度稳增长压力。
海关总署8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06万亿元,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1.23万亿元,同比下降3.6%;进口为8331.4亿元,同比下降16%,贸易顺差3932.2亿元,同比扩大40.2%。
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9.9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8.1%,与年初确定的增长目标相去甚远。
出口走低:
外需疲软是主要原因
从数据看,10月份我国出口同比下降3.6%,降幅较上月有所扩大,进口降幅继续保持在两位数。业内认为,外需疲软仍是对外贸易走低的主要原因。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减弱,而全球贸易下滑较宏观经济更为严重。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0.7%。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进出口出现回落在所难免。
作为观察中国外贸晴雨的窗口,日前闭幕的第118届广交会总体运行平稳,但与会采购商人数和成交均有所下滑,显示外需形势比较严峻。
除了不利的外部因素,出口下滑也与我国外贸进入转型升级期有关。据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分析,“中国制造”传统优势在国内综合成本攀升、周边新兴经济体追赶的双重压力下明显削弱,而新的国际竞争力尚未完全形成。他认为,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放缓以及在欧美市场份额下滑方面。
进口下降:
大宗商品价格大跌导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智分析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加工贸易出口走低,以及由国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带来的传统进口需求转弱等因素,使得10月份进口继续低位运行。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需求尚未回暖压制金属及工业原料价格,进一步加剧了进口金额萎缩。
四季度是我国外贸传统旺季,未来进出口走势如何?“四季度中国所面临的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外需疲弱、内需不振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共同影响中国外贸增长。”商务部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作出了这样的判断。
业内专家分析,当前全球需求不足局面没有明显好转。世贸组织已连续下调全球贸易增速预期值,预计今年和明年全球贸易额分别将仅增长2.8%和3.9%,并不排除继续下调的可能性。
不乏亮点:
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提高
尽管如此,我国外贸发展中的一些亮点不容忽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业成为新的增长热点;民营企业活力迸发,中西部地区外向型产业链日益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型商业模式蓬勃发展。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日前表示,商务、海关、税务、质检等部门大力支持外贸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尤其在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三大模式创新方面,采取了便利通关、退税、外汇管理等一系列新措施,已初见成效。
业内认为,随着外贸稳增长各项举措的逐步落实见效,我国外贸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进出口企业信心增强,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正不断积累。
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报告认为,“综合考虑,预计2015年全年中国出口规模将基本与上年持平,全年进口将呈现较大幅度下降,并拖累总体进出口出现下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025-09-17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