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的脚步,让“远亲不如近邻”演变成“邻里关系淡漠”,愈发完善的居民小区功能设施和相对独立的单元楼房成为交流的障碍,让每个家庭“各有所属,互不相通。”如何化冰?总需要一些契机。
值雷锋月之际,房掌柜东莞特别策划了专题,给大家说一说东莞邻里间的暖春故事,看看这些善邻是如何结成的?
小莒是东莞本地人,住在莞城旗峰花园小区,这是家里买的首套商品房,已经住了十多年了。2014年大学毕业后小莒回到东莞找工作,在家附近的一个公司当起了小白领,仍旧住在家里。
小莒是90后,有着这个代次的人的很多特征:低头族、深宅,还是个追星族,最爱的是“长腿欧巴”,也因此自学了点韩语,能用“啊尼哈塞哟”进行简单的交流。而小莒虽然已经在旗峰花园住了十多年,对左邻右舍却不甚了解,“大多就混个脸熟。”
小莒的家—旗峰花园所在的区域是东莞莞城和东城交汇处,是城区的中心之一,有不少的小区和商业区。这里也是韩国人在东莞的聚居地之一,分散在周边的几个小区如雍华庭、东糖花园、金泽花园等,小莒家所在的旗峰花园也有不少的韩国家庭居住。
在2015年初,小莒家的对门有一户新的人家搬进来,是一对韩国夫妻带一个小女儿。虽然喜欢韩流,但小莒并没有主动凑上去。不过门对门的两家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夫妻两每次见到都会笑着主动和小莒打招呼,“啊尼哈塞哟”(你好),亲切而自然,小莒和新邻居开始熟悉起来,但也仅止于点头之交,直到一场意外来临。
2015年6月,小莒的姐姐出嫁,按照东莞的风俗,接新娘都是在半夜,小莒家就安排的凌晨2点。万籁俱寂的深夜,小莒家却热闹非凡,砸门、放鞭炮、喝辣椒水花样百出,伴娘伴郎二十多个人正闹得“氹氹转”,对门的朴先生突然出现在门口,原来楼道里的吵闹声把他们一家都吵醒了,而砰砰砰的砸门声和众人尖利的笑闹声把不懂东莞风俗的这家人吓蒙了。
“以为出什么事了,差点报警了。”朴先生投诉道,不过明白过来后,朴先生却让小莒家继续,“结婚是喜事,不能破坏了风俗。”然后朴先生也没有回去继续睡,反而把老婆也叫出来一起闹了起来,还拿手机拍摄起来,“让我的韩国朋友也看看中国人的婚礼是怎样的。”
虽然朴先生表示很谅解,不过在婚礼后,小莒和家人还是带着礼物上门道歉,两家人这才熟络起来。朴先生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来东莞,临时抱佛脚的普通话还不甚流利,妻子女儿更是要从头学起,正好小莒会一些韩语,两家人聚在一起,中文韩语一锅炖,靠着在线翻译,连猜带比划,互相之间的外语能力都强了不少。
今年初,小莒趁着休年假去了韩国自助旅游,其中听取了不少朴先生一家的意见,一路顺风顺水,还非常的老道。像是朴先生介绍的首尔马场烤肉店,可是本地人才知道的好地方,不仅味道好,分量足,价格也非常实惠。
“追星狗”的小莒还在朴先生的指引下成功在韩国买到了演唱会的黄牛票,还是前排位置,价格却不会高出原价太多,非常“着数”。美好的旅行,让小莒对韩国好感更深,也愈发加深了和朴先生一家的友谊,两家人甚至规划着或许下次可以一起来个韩国之旅,在朴先生的带领下,体验下韩国人的生活。
古语常言,“远亲不如近邻”,虽然当代文化注重个性,现代建筑讲究私密,即使门对门,人与人之间却越走越远。但其实每一个防备的面孔后面都有一颗和善的心,只是需要先主动迈出第一步。小莒和邻居朴先生因为意外而结成情谊,看似不寻常,却正是现代邻里文化的一大特征。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