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上天对深圳的恩赐,让这座城市有着温暖湿润的气候,优美宜人的风光,更有着抢占海洋生物产业先机的有利条件。
深圳东部的大鹏半岛,像是这座城市拥抱海洋的有力臂膀。这里海域面积不足南中国海万分之一,却生活着近20%的生命物种。海洋生物产业是深圳在半岛上锐意布局的未来产业,以坝光为核心启动区的国际生物谷将成为这座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作为国际生物谷重要孵化器和先导区的大鹏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园,已吸引了3个院士团队及众多海外留学归国高级人才,聚集了深圳首个专业类海洋高等教育科研机构和多家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园区的海洋生物育种、海洋功能食品等企业在全国市场占有重要位置……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海洋硅谷”规模初现。
平台支撑企业领先全国
还有不到20天,大鹏新区即将迎来5周岁生日。作为深圳最年轻的功能区,东临大亚湾、西抱大鹏湾的大鹏新区拥有天赋的自然生态资源,高达76%的森林覆盖率,占全市三分之一的海域面积和二分之一的绵长海岸线。
如果在大鹏半岛正中画一条线将大亚湾和大鹏湾相连,那么大鹏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园正好在这条线上。与两湾距离相当这个海蓝色建筑群,前身是同富工业区,2009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此外还承载着“深圳市留学人员(大鹏)创业园”和“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两大功能,是深圳唯一的海洋生物育种、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能源开发及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的研发孵化功能园区。
商人的嗅觉总是最敏锐的。深圳环球生物科技是最早一批进驻园区的企业,与海洋生物产业园一同成长,成为目前除正大卜蜂外,第二个拥有自主选育亲虾能力的中国企业。董事长方继斌表示,海洋生物产业园给予企业孵化发展软硬件双方面的支持,“对于育种和养殖来说,水质最关键,我们可以利用园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检测水中的微生物、重金属等含量,还可以利用光谱设备检验藻类等,为我们的产品质量保驾护航。”
方继斌所说的是园区里近2000平方米的超大实验平台,也是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该平台获得CMA&CATL资质认证;配置1400万元的高精密科研仪器设备;引进德国莱茵TüV进行平台维护和管理。
有了这样过硬的平台支撑,使得环球能够及时根据国内各区域水文、养殖环境和养殖状况的变化,主动调整种虾改良方向,环球在此领域领先全国。“为了保证种苗的纯正性,我们的虾苗只从深圳到大鹏向内地专营。”方继斌说,国家级产业园加上深圳领先全国的生物监测背景,让品牌能够产生高于国内其他同类产品20%到30%的附加值。
与方继斌眼光一致的还有曹跃明,近年来他的企业龙科源所销售的鲍鱼占深圳市场四分之一强。在园区创新驱动氛围的带动下,曹跃明利用全新生物育种技术在一立方米水体中繁育出10万种苗。“现在我们又将目标瞄准了‘海葡萄’,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产业化生产。”曹跃明相信,通过精准布局,很快他们的高档可食用藻类“海葡萄”又能从深圳大鹏走向全国。
政策激励机构科研创新
目前,海洋生物产业园集中了美国工程院院士王兆凯的海藻资源研发团队、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嘉缵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团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的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以及5家重点大学科研机构,如深大广东省海洋藻类生物工程技术中心。海大深圳研究院更是填补了深圳没有专业类海洋高等教科研机构的空白。
创新是科研的灵魂。作为双创载体和海洋生物产业孵化基地,海洋生物产业园用好各项政策措施激励园区机构科研创新。“从正式成立到现在只有半年时间,我们的发展赶上了‘深圳速度’。”海大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宝华表示,日前由省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同举办的2016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该研究院制作的国内首部珊瑚礁VR获得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的点赞,并要求研究院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互动性宣传力度。只有10分钟的珊瑚礁VR从策划、拍摄到最后剪辑完成用了近半年时间。一启动就遇到国内没有专业海底VR拍摄设备的难题,研究院从香港借来设备,制作出这部让体验者可以身临其境感受海底世界的创新作品。海洋生物产业园协助研究院在临海中试基地建成国内首个珊瑚保育中心,研究院首批入驻八大团队正陆续集结到位。
筑巢引凤,像海大深圳研究院这样的科研机构正在园区的支持下不断孵化出新的平台,同时吸引海洋生物顶尖人才落户。海洋种业领军人物、中科院院士桂建芳团队,海洋生物制药界著名专家、加拿大神经免疫学首席科学家宋采团队都将通过与研究院的合作落户海洋生物产业园。
海洋生物产业园已吸引实地落户留学人员企业及机构7家,留学人员来自美、加、英、德国等国家和地区。11月底,海洋生物产业园首次启动大鹏新区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资助项目,海优康、当代海洋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霍普金斯(深圳)医药研究院3个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海优康研发总监、香港大学博士潘浩波表示,自己从香港回到深圳就是为了让“锁在抽屉”的发明能够走向市场,但生物产业研发前期投入大、周期长。近两年来,海优康的深海鱼油、南极磷虾油、海洋源生物活性骨水泥等5个项目先后获得新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其中两个产品将在今明两年上市。
政府搭台产学研协同发展
今年初,《深圳市创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深圳将以前海、大鹏东西两翼为重点,以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珠江口所形成的天然海洋湾区为核心,打造规划有序、定位明确的海洋产业空间,建设包括大鹏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园在内的八大海洋产业空间载体,初步构建出湾区经济发展格局。
实施方案提出,大鹏新区海洋生物产业园将依托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开展海洋生物产业园扩建工程,重点发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生物资源选种育种保种、海洋生物质量检测技术、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海洋水产品功能性食品药品等产业,形成集研发、中试、产业化于一体的海洋生物新兴产业基地。
今年紧抓“东进战略”机遇,大鹏新区以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为核心的“一库、一谷、两园、多平台”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雏形已现,海洋生物产业优质项目加速聚集。据统计,海洋生物产业园一二期已聚集入园项目38个,储备项目20余个。在海洋生物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下,发展空间已显捉襟见肘,三期工程启动迫在眉睫。
据了解,根据国家发改委所批复《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海洋生物产业园总体规划占地面积约2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9万平方米,配套中试用地2万平方米,将打造成为集海洋生物研发、中试、孵化、生产等于一体的国家级海洋生物产业园。目前海洋生物产业园已投入使用面积仅为规划的十分之一强。
不仅未入园的项目看好海洋生物产业园未来发展前景,希望尽快进驻,像龙科源、环球生物等已入驻企业也因规模不断扩大,渴望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硅谷的成功来自产学研的有机融合,海洋生物产业园目前通过搭建平台,一方面持续加强产业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加大力度鼓励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让各路海洋生物人才在此施展才华。
目前,海洋生物产业园发展规划已列入《大鹏新区落实东进战略行动方案(2016-2020)》,新区将通过推动海洋生物产业园的建设,构筑海洋产业发展热土,着力推进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市的核心区建设,形成深圳东部创新产业带上的重要支撑。
2天前
2025-09-17 08:23
2025-09-17 08:17
2025-09-17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