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公开征求《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
《通告》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全日制本科,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调整为“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技能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技师。不符合上述核准条件的其他人才,统一由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在专项指标计划内通过积分方式择优审批引进。
与此同时,本科生落户门槛也做了收紧。
➤ 旧版59号文件中规定:“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以上学历,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人员;具有普通高等教育专科以上学历,且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人员。”
➤ 新版则改为:“具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并具有学士学位,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人员。”
划重点!简单概括起来就是:
1. 学历入户:
① 只有大专学历将不能入户;
② 非全日制的本科毕业,没有学士学位的也不能入户;
③ 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超过35岁不能落户。
2. 投靠入户:
① 时间更长了,投靠和随迁入户要求的工作年限加长;
② 入户办理机会(次数)减少;
③ 新增随迁子女在深圳落户的社保缴纳要求。
再简单点概括就是:
➤ 要学历要更高、正规的、年轻的
➤ 如果走专业路线,至少要有实战经验在手
➤ 家人随迁难度加大
● 深圳为什么会在现在出这样的政策?
● 政策出台后对城市发展有何影响?
● 深圳未来会怎么做?深圳楼市又会如何?
这些问题乐有家研究中心无法给出权威回答,所以参照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人才发展模式变化来看深圳此次的政策。
01
为什么现在要出政策?
1. 发展需求
根据互联网数据,在2005年北京停止审批“投资购房落户”前,按照每年5000个指标计算,至少有4万外地人借此落户北京,且近80%的家庭做“购房投资”是为了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不是说其他地方教育资源不好,但北京教育资源丰富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然而,就在北京“投资+购房+落户”模式快速推进时,2001年上海宣布取消“购房落户”,改推行“上海居住证”,全国各地紧随其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相对宽松的户籍制度开始日渐锁紧。
2018年3月21日,随着各地“抢人”模式愈发激烈,北京市政府网站发布了:关于印发《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简称《管理办法》),这一重磅消息被誉为北京“近十年最宽松的落户政策”。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各地相继推出了新的落户政策。
(摘自:华尔街见闻)
此次北京政策的调整结果,现在已经很明显,如今提起今日头条、红杉中国等企业,想必大多数人已不再陌生。而人才政策+落户政策在宏观调控中起到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
人才为城市发展、产业更新、创新进步带来的影响之巨大不容小觑。而每个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人才需求也不同。如今的深圳已是成立40周年的行政特区,受城市发展和产业进步的需求,对结合落户政策对人才引进类型进行调整是大势所趋。
2. 人口压力
广东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2020年常住人口1756万,比2019年“多”出了400多万。早在2015年,深圳对2020年常住人口的预期目标是1480万,对2035年的常住人口预期目标是1800万。新的人口数据,不但大幅超过2015年的预期目标,也无限逼近2035年的预期目标。
极速增加的人口压力,迫使深圳不得不改变以往相对宽松的落户政策,压低新增人口规模,降低人口增速。
02
政策出台对深圳有什么影响?
1. 缓解资源压力
人才是带动城市产业链转型发展的源动力。
广东省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炉后,深圳以1756万的人口增幅成为大湾区人口增长最猛的城市。但深圳的“超高人气值”,为这座城市带来人口红利的同时,深圳发展面临的挑战已经很明显:人口急剧增多-土地资源紧张-居住资源紧张-人才留存困难。
入户政策缩紧后,人口增加速度放缓,深圳也将迎来资源调节的缓冲期,为城市发展创造良性发展空间。
2. 调整人才结构
对标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深圳GDP目前领跑全国,但高质量人才占比却仅占28%不到北京的70%。
人才是城市创新进步的活力,但近年来,与日俱增的各类成人自考和专科培训,稀释了预想的人才结构。此次人才政策的调整,势必对人才结构优化起到一定影响。
03
深圳的解决方案有哪些?
1. 增加土地资源
✦ 旧改加速、加量,推动老城区更新扩建
✦ 增加土拍,增多居住型用地
2. 稳固住房需求
✦ 增多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 优化公寓性质住房功能,增多住房可选择性
✦ 完善新房预售制度,增多新房项目批售,平衡需求
✦ 严查为入学“只买不住”的情况,严堵各类有悖“房住不炒”政策的行为
3.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 加速学校、商圈等公共资源建设,加速新片区的发展建设,分散老城区人口和资源压力
✦ 加速地铁、高铁等交通建设,方便区域人口生活、工作流动
在此次入户制度更新之前,今年以来深圳已经从土地、居住、资源等多个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调整,此次入户政策调整应该也是宏观调控的组合拳之一。我们猜测未来深圳应该还会出台更多举措,从不同渠道入手,优化城市发展需求。
结语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发展,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选择来到大湾区发展,选择进入深圳的人口不会少,但深圳越来越严的入户制度以及短期内不会快速缓解的土地、教育资源,也会使更多人口外溢,流向周边城市。
相信在人才政策带动下,湾区各大城市的人才结构会更加协调,为大湾区发展建设带来新的活力!
来源:乐有家研究中心
18小时前
18小时前
18小时前
18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