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楼就是公交,出门就是公园,学校医院配套齐全,老人小孩活动丰富。这里描绘的,是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后的场景。随着棚改项目工程一天天顺利推进,纸上的蓝图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对于棚改被补偿人来说,这个春节无疑是甜蜜的。今日,罗湖棚改现场指挥部向被补偿人发布安置房套数和面积组合确认规则通告,意味着罗湖棚改正式进入选房第一阶段。统筹结合被补偿人实际情况及保障片区整体居住环境和品质,罗湖棚改尽最大努力让户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包括综合考虑了采光通风、明厨明卫等多方面因素。
全面升级,配套齐全现代便民
“以前这里的住宅连基本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而且还与各种安全隐患为邻,在重建更新后,这里的居民能更有质量地生活。”中国中建设计集团第三设计院副院长周亮表示。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设计,周亮及他的团队驻点在棚改工程第一线。
“这个项目综合难度很大,牵涉的部门很多,每天都需要做大量沟通和协调。我们团队五六十人从北京总部过来驻点已经一年了,就是为了能把项目做到最好。”由于棚户区原有房屋95%以上为历史遗留违法建筑,无规划无审批且经过多次拆分改造,房型结构混乱,面积大小不一。如何让户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这是周亮及其团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从35㎡到150㎡,最终周亮团队设计了多达42种户型,对120㎡及以下户型,每5㎡为一个户型级配;120㎡以上户型,每10㎡为一个户型级配。而针对绝大部分户型,团队也给住户预留了自行调整的空间,“可以说没有一个小区的房型比这里还多了。”去年7月份,通过微信公号、服务专线等形式开展了被补偿人户型配比意愿征集,后续还召开被补偿人代表座谈会征集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次安置房户型设计方案。
据周亮介绍,罗湖棚改木棉岭片区的住宅布局为两排相对、错位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住宅的间距,减少相互之间对自然景观的遮挡,并通过景观台地、水系、空中慢行廊道将组团庭院打造成空间层次独特、功能设施齐备的立体景观系统。布心片区则将住宅错落地分布在公园与自然景观之间,九年制学校、幼儿园、社区文化中心等配套设施尽量布置在片区中部,缩短服务距离,实现了社区生活的均好性。
罗湖棚改项目设计体现了“民生棚改”的理念,社区配套以整体提升片区居住环境为目标。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备、交通便利。两个片区临近布心及草埔地铁站并设置了三处公交首末站。片区还设有5所幼儿园、2所学校以及设计面积过万平方米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人车分流”,这是周亮多次提到的概念。棚改项目小区的设计参照了香港的大型屋苑,将建筑楼底架空,使得公交车可以直接驶入小区大楼,实现了公交“零距离”。此外,架空的楼底也将行人和车辆完全分开,车辆从架空层驶入车库,而人们则可以在平台花园自由地活动。“平台花园设计有儿童区、青少年区和老人健身区三大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侧重和特色。”周亮介绍,两个片区还都规划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有文化展览、书报阅览、视频播放、电子阅览、多功能培训等各类文化活动设施。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