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直播

【直播APEC在天安云谷】“绿色创新·智汇未来”绿色建筑高峰论坛
分享
分享
926

  • 现场直击

—— 2016-07-13 ——

09:57

活动时间

2016年7月15日14:30-17:00


09:58

活动地点

天安云谷一期国际会议中心


09:59

活动流程

14:30-15:00  嘉宾签到

15:00-15:05  主持人开场

15:05-15:25  演讲:健康建筑、健康人群、健康的地方——下一代的建筑

——杰雅·斯甘达穆斯:英国建筑研究院BRE 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15:25-15:45  演讲:与时俱进的绿色建筑标准 

——许麟济:新加坡建设局国际开发署署长

15:45-16:15  演讲:绿色低碳智慧运维在天安云谷项目上的应用

——杨毅 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裁

16:10-16:20  茶歇

16:20-16:40  演讲:资源平衡与高龄友善绿色建筑到气候适应的智慧化人居环境

——邹经宇: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城市住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16:40-17:00  演讲:南方地区绿色建筑发展战略思考

——孟庆林: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17:00-17:20  演讲:点绿成金的探索--新型城镇化语境下的绿色建筑

——叶青: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7:20-18:00  高端对话

许麟济、邹经宇、杰雅·斯甘达穆斯、叶青(主持)、孟庆林、杨毅、杨洪祥

18:00峰会结束


10:01

主办单位

龙岗区政府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10:01

承办单位

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1:18

活动现场


11:20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光临第九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天安云谷分会场,很荣幸天安云谷成为本次分会的四大分会场之一。天安云谷分会场以绿色创新、智慧未来为主题,两大论坛,昨天进行启动仪式,圆满举办智慧园区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今天开启绿色创新智慧未来绿色建筑未来。论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举信息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导,由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由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深圳市房地产协会、绿色专业委员会协办。

  下面请允许我隆重介绍一下出席今天的领导和嘉宾,他们分别是:

  深圳市龙岗区政府副区长高旭敏;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副局局长 邝龙桂;

  新加坡建设局国际开发署署长 许麒济;

  英国建筑研究院BR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杰雅·斯甘达穆斯;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 叶青;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城市住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香港)委员会副主任 邹经宇;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工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理事长 孟庆林;

  深圳住房和建设局副主任 王保玉(音);

  深圳市主建局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 唐振忠;

  深圳市房地产协会会长 吕晋川;

  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裁 杨毅;

  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皮勇华;

  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蒋正宇;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嘉宾还有来自社会各界以及新闻媒介的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接下来有请深圳市龙岗区高旭敏副区长为本次论坛致词,掌声有请。


11:23

高旭敏

001_副本.jpg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工信部市政府对龙岗区的关注与支持,将第九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会放在龙岗。天安云谷作为龙岗区着力打造的首批创新型的智慧产城社区,特承办了此次绿色高峰论坛,会聚了众多专家学者、同行同仁,在此我代表龙岗区政府对所有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在十三五规划中,龙岗区明确提出建设深圳东部中心的战略目标,力争成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的引领区。在城市发展上对标新加坡、借鉴花园城市的理念,坚持规划先行,以人为本,打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努力树立新型城镇化的典范,在全区逐步复制推广低碳发展模式,打造山水龙岗新形象。推动全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倡导低碳生活和低碳生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和城区建设管理有机融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进一步加强对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培育和建设,与此同时在城市经营过程中,节约利用土地、水、能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

    最后,祝愿此次论坛能够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11:23

主持人

感谢高旭敏副区长热情洋溢的致词。接下来有请本次活动的承办方,深圳市天安骏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蒋正宇先生致词,掌声有请。


11:25

蒋正宇

蒋正宇_副本.jpg

    尊敬的高区、邝局、陈局,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同行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来到天安云谷,很荣幸借第九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技展会在国家工信部和深圳市政府指导下龙岗区政府市住建局围绕绿色创新智慧未来主题承办此次高峰论坛,让我们共同探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启动绿色发展引擎,定调五大理念,多管旗下,大力扶持绿色新经济,绿色建筑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是建筑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作为首批低碳示范园区,天安云谷一直秉持产城融合的理念,从空间设计着手,实现城市产业与人的关联交互,将过去独立孤岛式的企业庄园变身为资源共享,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应有之意。最近天安云谷获评深圳首个绿色建筑二星级运营建筑,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鼓励。将来我们在海绵城市进一步探索,我们坚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绿色建筑产业必将迎来井喷式的大发展,趁势而形放不负时代,最后预祝论坛达成更多共识,促成更多商机,谢谢大家!


11:27

签约仪式


11:28

授牌仪式


11:28

主持人

  下面进行的就是大家翘首以盼的论坛分享环节。

  首先热烈掌声欢迎第一位演讲专家,来自新加坡建设局国际开发署署长许麒济先生,有请。


11:30

许麒济

3232_副本.jpg 

    高区长、邝局、陈局、叶院长还有杨总、蒋总,下午好!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感谢你们请我们新加坡建设局来这里跟你们分享我们新加坡关于推广绿色建筑这一块。今天下午我主要将技术性的东西,明天早上我会着重讲政府政策在推广绿色建筑方面哪些政绩、哪些问题,也会在大会上讲在新加坡是什么情况的。

  一般都说新加坡已经算很绿化,你到新加坡第一感觉树很多,很人性化。但是为什么我们建设局还是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主要三方面考虑。

  第一,气侯变化对我们海岛国家的威胁。因为如果海面涨了一公尺,整个新加坡就没了。再者,我们为了能源安全,所以必须带动全民节能,而且我们的节能对象,针对建筑。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建筑用电,包括建筑功能本身,包括用户本身,占了我们耗电的50%。所以推进绿色建筑是我们一定要做的,而且是必要做的。这张图是在2005年做的一个调研。我的左边都是节能很好,没空调的建筑。但是在红线这块都是拥有空调的建筑。新加坡像深圳一样,是热带,所以在一个现代的建筑里面,如果没有空调是很难生活,很难工作的。当然,你可以看到,我们的住宅耗电很少。那是因为新加坡80%的人口住在政府建的建筑,那个是以被动式设计的,都是讲求自然通风、自然照明,所以耗电很低,其他就耗电很多。所以我们必须在这些空调建筑里面推广节能。我们酝酿了三年,也是从2002年-2005年,跟业界商讨,到英国向英国研究组织学习,也到美国、澳大利亚学习。我们出版了自己的一个标准,那个是世界上唯一适用于热带的绿色建筑标准,也是一个评价标准。我们这个标准两个功能,一个可以按着评价标准设计,也可以按着我们的评价标准来做评价。可以从这个图看到,我们着重是节能,节能占了61%,节水将近9%。因为对于新加坡来讲,水跟能源是一个重要的资源,我们特别缺乏。

  我们为什么要推广绿色建筑,主要是提高大众对于环境冲击的认知。我们主要看的是能源、水源、建材还有室内环境,特别注重健康、舒服而且要高效,而且通过我们的市建向热带朋友们展示绿色建筑是可行的。这是我们的准则,跟国内的、英国的、美国的稍微不一样,都是节能、节水是一大块,然后环境保护、室内品质,还有其他。我们加的其他,是为了创新,让设计师有他的梦想,有他的先进的理念,我们也把它融进我们的设计里面。这是百分比,从这边看我们的节能占评价标准61%,水将近9%,环保22%。这是Green Mark在2015年之前的情况。我们的标准Green Mark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们生活的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逐年改变,从简单简易到复杂的。比如说2005年我们推出的时候,比较简单,2007年我们要求最低标准,当时出台的时候只要你满足50分,我们就当成是绿建,但是2007年满足50分也不能算绿建,必须节能10%,其他分数能达到50以上,但是节能率没达到10%也不算节能。而且这个节能10%是以2005年调研为基础。比如说写字楼,2005年之前的平均耗能是237千瓦一平米,在这个门槛下节能10%才算是绿色建筑,20%是金奖,25%超金,30%以上白金奖,这是我们的推级,逐年提高要求。门槛也逐年提高,2005年刚出台,只要10%就算,2008年抬高一个台阶,18%,也就是说你必须节能28%才能算绿色建筑,到2010年又抬高10%,加起来38%。去年新的版又调高了,随着绿色建筑在新加坡的成熟,我们把门槛越抬越高,这样能达到我们的节能要求,随着技术我们也把标准修改。但是去年我们原本是稍微修改,但是2015年又全面修改,原因是我们觉得我们实行了将近10年的标准,是很好,但是还不能满足我们要达到的要求,我们想打造一个智慧、健康、人民幸福的国家。原本的标准达不到。所以我们去年全版改变,今天给你详细介绍2015年新版关于公建、非建住宅的,9月会公布,现在保密。今天详细介绍非住宅公建标准。我们不单单只有简单的公建、非公建,我们也出台一系列的标准,以Green Mark基本的,里面个别的出台针对性的。比如说数据中心、怎么样节能也不能在2015年达到10%,我耗能,你不能以一般建筑来评价我。新加坡因为是一个智慧城市,也是高科技很多数据库。怎么样协助他们提升,我们又出台针对数据库的版本,而且我们也出台关于公园的标准,你说公园都是绿的,针对什么?针对你的营运。公园是绿化,但是怎么样营运,怎么样在营运当中减少垃圾、耗能耗水,因为你耗水就等于耗能,也有针对性。所以各种版本。今年会出台新的园区版本,我们有一个园区版本,这个园区怎么样打造成为一个绿化园区,今年出台新的学校。

  做了这么多,成果如何?我们很骄傲。这十年来的打拼,倒是做了一点成绩,今年7月1号达到31%。我们的愿景是80%,所以离得也有点远。具体的到底真正绿色建筑能达到我们的标准要求吗?很多打着有绿色标志的,但是真正在运行时,却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2014年我们再做了一次普查,2014年将近1000栋,中小都包括在内。这是我们得出的成绩,大部分都能满足,非绿建又怎么样,这是有Green Mark的认证,我们只谈认证级,最基本的,不谈金、超金、白金,只是认证级这块很明显绿色建筑跟非绿色建筑之间的差别一目了然。办公楼减少16%、宾馆5%,因为宾馆大耗能,还有商场,都有目共睹。

  既然我们的标准都能满足一般人的要求,为什么我们又要折腾出版全新的标准,主要三个大目的,以用户为中心。因为在2014年的调研当中我们得出的结论,建筑本身的用电功能各方面,只占耗电的50%,其余50%在座的人在居家的人们,原本可以节能的但是没有节能的手段,所以我们觉得怎么样针对用户跟住户,必须有新的做法新的标准,就是行为节能。我们不只是要他们节能,还怎么样提升他们在一个建筑里面生活、受教育、工作、娱乐时候的健康、幸福感。美国有新的标准WELS,但是我们觉得只要我们的标准融入里面就好。

  第二,怎么样推广被动式,因为很多人都说新加坡的标准,都很注重空调,为什么不多一点被动式。我们更加在这边下功夫,怎么样在热带打造响应热带气候的被动式建筑,也是我们要做到的。

  第三,智能化。我们前几版都有智能,但是那只是一个优选项,没有强制。为了达到这三个目的,也想以我们这个标准领先整个亚热带的标准。这是我们的愿景,所以我们全版改造我们的标准。

  除了推可持续发展,另外目的是让设计团队更有责任感,更能完整的落实可持续发展,如果大家是设计师,你们很苦恼,原本的构思很好,你的雇主说不行,你没办法,他是给你钱的,我们要解决这个,让设计团队更有机会影响设计。当然,大老板还是给钱,但是因为我们的标准要求,因为我们是建设局,审批在我们这边,这样让团队本身有更大的发言权,也因为这样更有责任。这是最主要的目的。

  我们重新换过之后,标准就这五方面,气侯响应方式主要是被动式,建筑效能还是很重要,我们为了更提倡可持续发展对材料的要求很重要,所以资源的监管,融入了健康和智能,当然也别忘了让设计团队有想象的空间,所以我们还是保留了先进方面,主要融入光伏电、智能化、可持续的施工,在国内叫做绿色施工。响应气侯设计主要是把你的建筑跟你周边怎么样联合起来,你的建筑本身,在设计的时候不能单单只看你的建筑本身,怎么样把你的建筑融入到周边很重要。这样就不止你的建筑为你业主服务,还为周边。

  今天我很高兴,今天早上我们向杨总跟蒋总学习了,这栋大楼很符合我们新的标准,我没有看到围墙,自然通风很好,自然照明很好。这个恰恰是我们想在新加坡推广的东西,也很符合我们的标准要求。

  气侯响应设计很讲究的是设计怎么样跟周边结合在一起。建筑本身也是有社会功能的,不单单是为业主本身住在里面工作,它怎么样跟周边连接,而且他有外延的好处跟坏处。所以我很赞赏这里,没有围墙,如果有围墙的话就封闭式了,很多设施不能跟周边人分享。所以我们这个标准是要推广这种概念,怎么样建筑跟周边合作,因为可以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在新加坡我们也很多这种理念,然后是一体化设计。我们都是建筑行业,都很分散。设计建筑师他做他的工作,机电工程师自己做他的设计,结构师,都不能一条龙设计。这个标准怎么样把大家组合在一起,开发商在想设计的时候,组织一个团队包含各方面,包括营运,一起怎么样通过建筑信息化平台大家一起做,可以节省很多东西。明天我会在这边讲政策方面的。所以一体化设计跟形成,是怎么样把整个建筑行业要分散的分离的整合起来,打造一个对社会有效益的建筑。刚才讲的应用信息模型BIM也很重要。可持续性的城市设计,是一个新的观念。建筑本身不能脱离城市,因为它会影响周边。怎么样在设计当中充分的考虑周边的情况,怎么样跟市政合作,如果大的社区怎么样共赢。比如这边有几个开发商,怎么样来一起,虽然个别设计个别的,但是大家怎么样来共享。大家一起做可以减少很多成本,因为很多东西都能共享。被动式的设计,这些也会强化。

  建筑效能强化主要几块,一般空调系统只是讲水测,空气测怎么办,我们现在是全方位。可持续方面是太阳方面的。原本他们只是关注水测方面,你的水塔跟系统怎么样达到节能,但忘了空气方,因为你必须散热,怎么样回收热,我们有提出新的要求,也是说从系统性来考虑你的空调系统的节能是什么情况。太阳能节能方面在旧版有鼓励,但是没有充分考虑。因为有些开发商觉得太阳光板很贵,我现在不需要。这样他就没有积极性为后来做。一栋建筑建得好是百年建筑。我们新的条款是为了生命全周期,我现在不需要,因为可能造价昂贵各方面的,但是只要我做一个可行性报告。我说目前我用不上,但是可能三年后科技的进展会便宜,我会用。但是光用也不行,我们也鼓励他们在你建大楼的时候设计进去,因为你以后要在楼顶上或者墙上挂,还要费很多周折,可能会影响你的运营。所以我们要求你在设计的时候做进去,比如你考虑你在墙上挂,先预留地方或者先把架构做好,到时候要挂可以挂得上,或者在你屋顶的时候,必须要加固一定,因为有承重要求,可能把地方空间预留出来,等到时机成熟再安装。这些都放在我们的标准。鼓励性,你有做到这一点,可能这次不做五年后会做十年后会做。这样当它在五年后来安装太阳板的时候,不影响整个建筑的结构,因为我已经预留了,也不影响它的运行模式,更重要的,为大家节省很多东西。比如说过来前面,我不需要再做,因为如果要挂墙上,关于结构方面,肯定要稍微做一些修改,不能说要挂就挂,这些都在鼓励。

  管理资源方面,主要是针对建材方面,很注重建材的周期生命跟生产的方式,主要是碳足迹。

  新加坡因为是小国,全部分的建材都来自国外,所以碳足迹很高。怎么样影响设计师跟业主减少碳足迹,几个方式。一,循环回用。旧楼拆了,石料可以重新应用,玻璃也可以应用。二,从就近的地方用。这样就能减少,因为我们做了一个调研,如果达到这个条款,耗能可以减少80%。我们是整体的耗能,所以这方面要求碳足迹的计算。对于装饰方面材料的要求,都有。因为新加坡有另外一个机构叫做新加坡绿色建筑协会,他们为建材打分,哪一些是节能的建材,哪一些不是,给他一勾两勾三勾,两勾以上是节能的可持续的碳排放低的。我们鼓励他们用这方面。

  职能跟健康这块,注重户外空气,还有污染物,怎么样排除。还有智能化的节能这块。比如说要注意空气循环,污染的解决,有机肥料的处理。

  在舒适方面,几大块。热舒适感、视觉、听觉,另外一个重要的感觉,你在设计的时候,空间的设计,怎么样使到人在里面感到幸福感。因为人是这样,如果你在一个狭窄的地方,觉得不舒适,但是比较空旷一点,如果我在公司工作,我可以透过窗外看到外面的植物,心情很好,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幸福感,很重要。

  智能方面,不讲了,这边做得很好,是新加坡学习的对象。

  接下来我们讲创新,如果团队可以做一个成本的调研,我设计这样,成本是怎么样的情况,如果我改变,成本又怎么样,如果有做出分析,我们也给分。除了这方面的认证可以拿别的认证,我们都会看。最主要的是社会功能,怎么样这个建筑能为社会服务。杨总跟蒋总这个大楼很符合这个条件,周边的市民都可以用这边的设施。这就是我们要达到的,有社会公益性。这个是未来世界宜居城市、智能城市必须要达到的,不能封闭式的。

  这张图把刚才讲的圈在一起,注重一个建筑的全周期考虑下的领导方式,主要是让设计团队可以通过这个标准跟业主,跟其他的团队合作,打造一个既达到业主的目标也能产生社会公益的一个建筑,毕竟人不能孤立的,就算最大的建筑也必须跟社会共享。这张图从全周期考量,这个亮点就是这方面。经过这样的折腾,到底我们要达到什么效果。原本原版节能这块占整个要求60%,但是新版就退到21%,不是说我们不注重节能,还是注重,但是其他的要求还很重要。所以从60降到21,水也从9降到5.7,周边的环境15,其他增加。室内环境,因为影响你的健康、舒适度。还有气侯响应,怎么样打造一个被动式。

  总结,我们的Green Mark是要发挥显赫的影响力来推动跟保证可持续的成果,以应对气侯的变化。对新加坡人来讲,对我们国家来讲,对我们政府来讲,这是极其重要的,怎么样通过这个版本影响设计师团队打造一个能为我们应变气侯变化带来的挑战。

  第二,怎么样把绿色建筑推动从政府手里转移到主流建筑。目前的新加坡都是政府在推,开发商、设计公司、其他行业,是比较被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标准,把主动力交回给建筑行业的主流。因为一般再一个国家里面,都有先进的,比如杨总和蒋总都很先进,但是主流的开发商主流设计还是照旧路走,目标是怎么样把还在后面拖拖拉拉的,让他们领队走。

  第三,是给设计团队。

  总结我们这十年来的路程,是从最简易到复杂,刚开始很简单,节能节水,只是公建跟非公建,然后研发各种样的。第二,从低门槛到高门槛,刚开始如果你抬高门槛大家跟不上都没有兴趣,刚开始你只要满50分说你是绿色建筑,后来你满50分也不可能,必须节能10%,然后慢慢调高。最重要还是从满足条款一勾两勾就可以,后来是整个设计总体的节能,不是说满足这个或者那个,必须全盘。第三,从注重节能节水到全面,到健康到智能。刚开始我们只注重建筑功能本身,2015版以后注重的是你们我们用户。用户的体验从他的眼光来设计,从他的眼光来考量,这个是我们2015年Green Mark主要要达到的,也是以用户以人们为主,来打造一个建筑一个社区。

  今天我讲的比较技术性,我明天会跟你们分享关于绿色建筑这方面的政策,今天讲到这里。我们也欢迎大家到新加坡去,我们9月份也有一个绿色建筑大会,主题是以后的十年到底要打造什么,三方面,智能化之可持续性还有宜居。围绕着我们Green Mark2015年新版的一个研讨会,谢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11:31

主持人

  谢谢许麒济署长专门从新加坡赶来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分享。

  今天我看到在场的也有很多咱们业界同行,我觉得新加坡的绿色建筑方面的一些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引荐。

  下面论坛分享的主题叫做“健康建筑、健康人群、健康的地方——下一代的建筑”,给我们带来分享的是从帝国理工学院毕业杰雅·斯甘达穆斯先生,有请。


11:32

杰雅•斯甘达穆斯

333_副本.jpg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这样一次绿色建筑论坛,我很高兴刚刚看到深圳市政府对绿色建筑领域里的一个宏伟的规划和愿景。刚刚许教授也谈到在新加坡的一些最佳实践,我们也看到像天安云谷这样的一个项目,他们确确实实能够理解和了解现在这样一个契机,如果我们抓住了绿色建筑发展的契机,能带来多样的好处和益处,能够让人们更健康、生活更健康、地方更健康、环境更健康。这样有对我们下一代甚至下几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今天的幻灯片只是要简单的来强调讲一下BRE的建筑环境创新历史,BRE的历史比较悠久,可以上述到1921年由英国政府成立的一个建筑研究组织,希望更好的将建筑相关的行业规则以及政策标准制定做很好的研究准备,来提升整个建筑的质量。在那之后,我们也有做一个公益组织性质的运行,我们会帮助英国政府制定行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慢慢的我们的国际化就走出去了。

  现在我来解释一下BRE代表什么,BREEAM在1990年第一次面世,也是历史相对比较久了,现在是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环境评估方法。我们现在已经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有各种认证项目。他们大概有超过2800家的独立持牌认证评估师用我们通行的标准,帮我们服务。要求达到各个国家特点的国际标准,中国有一个三星标准评估,这是一个对标,能够看得到中国在整个大开发的过程当中要求最低的建筑标准,最低要达到三星。我们可以帮助中国的评标一起参照一下在世界发达国家其他国家是怎么的对标水平,深圳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评估标准和方法,这个评估水平相比中国其他地方会更高更严格。比如说可能跟环境、气侯、公共建筑、社区相关联。这些都会跟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并且高度利用现在发展的契机。深圳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已经很不错了。我们BREEAM是BRE底下一套环境评估方法。比如2012年举办的伦敦奥运会上,我们就用这样一套环境评估方法,力争将伦敦奥运会的场地成为最绿色的赛事场地。我们参与了奥运会的预算和成本开销控制。最开始我们在竞标的时候,伦敦一个原来的奥运会场馆建筑标准预算是90亿英镑,但是我们参与了这个环境评估的标准以后,希望他们用绿色的方式来将这个场地搭建,最后实际上的预算只是85亿港币,这一点就说明了不一定要绿色就意味着更耗钱。其实绿色建筑不一定会更花钱,很多时候如果你采用了对的方法,绿色建筑能够让你在成本上减低。这是我的一些照片,来展示中英两国元首来到BRE创新园参观的情景,温家宝国事访问也来到过我们创新园,最后他跟我们首席博士有握手,还在我们创新园里面展示了一圈示范展示的绿色技术和绿色示范建筑,温家宝总理显示出非常大的兴趣,同时他表达绿色在可持续发展领域里的重要作用。这个本来是一个大概15分钟的李克强总理访问创新园,到最后他真正参观完花了三个半小时。这三个半小时里面他问了很多详细的问题,问到在英国整个绿色建筑发展的一些方式方法和值得借鉴的经验,他也跟我们CEO握手的时候问到BRE在这个领域里面能不能对中国给到一些帮助。因为中国现在也在大力创建绿色创新园。我们也吸引到很多英方机构参与,你们有没有可能也做一些贡献。我们的CEO说这是我们非常荣幸的事情,如果能到中国参与到创新园项目中。在这里我们看到中国已经有一套国家级层别的绿色建筑和建筑物的标准。相比由BRE创建的英国的标准,我们也会看到有一些标准上的差异。我们怎么能把二者相提并论进行一个参照对比,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一套符合中国需要和满足需求的标准。我们就会明白中国是如何做可持续性的发展。所以我们的CEO说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在标准方面有一个合作的研究。他当时问说BRE怎样能够帮助中国的企业进入英国,并且在英国去推广中国的专业以及中国最好的产品以及中国的公司。这些是一个背景,当时我们的CEO说他可以做到这些要求,他当时和大使说这是你的责任,并且能帮助BRE,能够针对这三方面的工作对我做出更多的报告。然后总理就离开了去了机场。2011年的时候,他的访问之后,又跟中国的大使以及其他的大使馆以及英国的政府有更多的交流,看在这些方面我们有哪些进展。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告诉大家,我们在中国已经有超过52个项目,图上大家看到的是在深圳的一些项目,在这些项目中都融合了我们的一个标准。这是BRE和中国的三星标准建筑,能够针对中国的三星标准有一个更好的阐释,能够让中国的三星标准和世界标准接轨。这个数据能够针对中国国内的标准以及深圳本地的标准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我们除此之外还和清华大学有合作关系,和清华我们最近是一起发布了一个中国的三星建筑标准,这个报告是在上周,在贵阳的一个国际论坛发布的。这个报告是非常有价值,能够引导将来这个标准以及研究的发展。同时我今天也很高兴,能够告诉大家我们在贵安有第一个创新园,这是应李总理的要求建成的,去年在贵安建成。这是一个能够测试不同技术以及产品、材料的平台。看我们如何进行一个绿色建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测验场。我们现在有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跟清华一起合作的平台。同时我们除了和清华大学还和恒大集团,在英国中国2015年峰会的时候签署了相关的协议,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能够让中国国内的研究者把BRE和清华之间的研究融入到他们的绿色以及可持续建筑当中。在今年早些的时候,我们和诺丁汉大学以及深圳诺丁汉研究所共同建立了一个关键实验室。这个关键实验室是由深圳市政府所批准的,给我们给予了非常多的支持,针对深圳的绿色建筑标准,也有了一个新的标准。在这个数据的收集以及其他相关方面都能够有效的推动深圳的绿色建筑发展。

  接下来我想讲一下英国城市的健康生活美好环境之道。

  就我们所看,这方法其实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同时也可以看到很多影响生活其他以及宜居性、舒适度等等元素。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底部是跟食物有关的元素。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营养,包括在蔬菜以及其他食物的使用,在食物上的健康能够保证我们这一代以及下一代人的健康。这个发展同时也是需要有一个好的空气环境,保证所有的污染物都能够被处理,我们就会有清新的空气。

  我们也讨论了很多跟安全、绿色有关的话题,城市健康生活和美好环境。这方面我们和清华大学和深圳大学之间的诸多合作以及研究真的能够有效的去推动绿色建筑和城市发展。

  最后我想做一个总结,展望美好未来。我们这一个展望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展望,在这个展望当中我们有一个绿色并且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两个方面其实是需要大家共同携手,需要去建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幸福的社会,来建造这样一个可持续的未来。比如说在生态环境、商业环境或者社会环境,这些不同的系统都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建造这样一个美好世界。这期间必须有一个平衡,当我们有一个新的创新性的发展的时候,我们必须同时也要尊重中国的遗产,中国的传统。这对于深圳、对于中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非常感谢大家今天的聆听,我能够来到这里感到非常的荣幸,我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去共建美好世界,共建美好深圳,谢谢!


11:33

主持人

  谢谢杰雅·斯甘达穆斯先生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

  现在我相信大家对我们的招商运营成果比较了解,但是大家对我们项目低碳、环保与绿色节能以及我们的智慧运营方面,我们做了哪些,相信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有请到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总裁杨毅先生,为大家带来他的分享,绿色低碳、智慧运营在天安云谷项目中的运用,掌声有请。


11:35

杨毅

yangyi_副本.jpg

  首先欢迎和感谢这么多领导专家还有来宾,来参加今天下午这个论坛。其实我可能是今天这个论坛唯一一个不是绿色专家的。因为我们公司的首席绿色运营官应该是蒋总,但是为什么是我来跟大家汇报我们的实践,我考虑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今天中午我跟皮总说,我们两个在本科都是学环境工程的,内心里面有一个绿色发展的种子;第二个,我想是蒋总奖励我,因为过去我们在绿色上每花的一笔钱,我签字的时候从来没有犹豫过,所以下面由我来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具体的一些做法和未来的设想。

  我的汇报分三方面,第一个,简单介绍一下天安云谷项目;第二个,介绍一期的绿色实践;第三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发展计划。

  我们项目比较简单,它是深圳市一个城市更新项目,本身也是在持续滚动的开发过程当中。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城市更新项目,我们就想如何以更负责任的态度为未来留下一个可以交代过去的产品或者作品。我们除了产业的定位以外,也着重在创新、绿色发展、共享环节上做了很多的思考。

  我们主要的发展目标,第一个,以产业聚集驱动城市更新;第二个,以新型城市化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和聚集。以绿色低碳和智慧运维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围绕这样一个发展目标,着重于思考如何打造一个新型城市空间,强调以人才吸引和关爱为核心。围绕产城融合的绿色和智慧的发展理念,打造一个关联型、共享型的国际化产城社区,我们有一系列的运营目标,就不详细说。

  我们刚才说是城市更新项目,也是持续滚动的开发,一期完成,二期在紧张有序建设中,其他的正在逐步拆除和建设过程中。一期已经实现入住率高达99%。当然,华为的终端是8万平方米在天安云谷做紧张研发。待会儿如果论坛结束晚一点大家就能看到华为加班的景象,我们也为它的加班做出了很大的节能贡献。

  下面我跟大家汇报一下一期建设实践,第一个是绿色施工、绿色材料及技术、绿色运营以及室内气候营造。

  绿色施工方面主要是跟总包单位,因为我们一直是国家省市的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地,包括临时的建筑主要采取装配式,安装拆卸非常方便可循环利用的形式,包括在除尘降噪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期应用示范了铝模板施工,跟住宅用的铝模板施工很大的不同是我们的层高,因为是办公型的建筑,层高比较高,跨度比较大,如何实现安全高效,我们总包也获得国家使用新型专利,铝模板不仅节水,尤其是对木材的节约非常可靠。另外是爬升系统以及隔墙材料都是用环保型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刚才署长说我们同处于亚热带或者热带地区,怎么样更好的实现室内的采光以及更好的隔热,我们率先应用双银的LOW-e玻璃,双银LOW-e玻璃在专家验收的时候,光透率没有降低隔热提升30%-40%。包括灯光的控制系统以及使用更多变频设备。一期,我刚刚说花钱,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我们真的不是绿色专家,但我们有一条,所有的设备只要有变频的,一律采用变频,包括变压器都是最高档变压器,还有所有设备只要有通讯接口,方便未来整合成智慧化管理大系统的,全在这两点上优先,也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包括室内和地下室,室内有二氧化碳浓度检测设备,地下室有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设备,变频电机包括雨水回收利用系统也都是应用,包括节水器具,地下室充电桩,更多鼓励绿色电动车使用,包括建造智慧停车场,提高寻车找车位的效率。这都是未来行为方式节能的很重要的方面。一期率先使用能源管理系统,因为我们知道什么地方有能源的浪费,然后在这个浪费源头把浪费杜绝掉。我刚才说我们对华为的加班节能有贡献。华为入驻我们园区以后,基本上每栋大楼24小时运作,灯管到晚上是通亮的,但是我们通过他用电数据和门禁数据对比发现有两个明显的人流高峰包括停车场有明显的汽车出库的时点,一个是晚上九点一个是晚上十二点,这两个十点当时电能的变化并不明显,我们给他们行政部提了一个节能建议报告,说应该让内部寻根系统在九点到十二点进行大楼巡视,通过这个看哪里的加班人员走了空调没有关或者灯可以打得更暗一点,仅此一项一个月节能费用高达100万人民币。通过人员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对比促进节能一个很重要的例子。在华为内部装修没有加自动控制系统,未来我们在二期建筑包括在一期的一些其他的小型业主引入方面,有一个自控系统。比如我们离开一个办公室,可能灯一定会记得关,但是空调往往会忘记关,通过手机终端自动查,一个是照明电表的走速和空调走速不匹配,会自动给一个预警信号给业主以及物业管理后台。如果我们判定它不是因为特殊原因,比如刚刚装修好强制性通风或者做一个什么实验,如果确实因为忘了关空调,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将空调用电切断,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空调因为行为方式导致的人员的浪费。在这里我们之所以获得中国第一个节能低碳服务示范园区的称号,也是因为我们响应了国家提出建设能效电厂的目标。大家都知道,巴黎气侯峰会中国已经签署了气侯条约,它的目标对于未来发展的压力很大,就是单位GDP碳排放占比要下降6成,除了减少石化人员的供应,包括提升森林的蓄积量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等等以外,更重要一个很大的方面,在许教授数据里面也有,就是大量建筑所用的电,终端如果能有效节能,可以减少电场建设的供应量。这样有一个能效电厂的概念,这是当时国家发改委中国节能委员会给我们做报告的时候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我们把建设能效电厂作为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使命。这是在能效电厂在社区领域应用的实施方案,我们在未来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致力于持续推动这样一个理念的落地。

  刚才教授也提到室内气侯营造,大家在这个报告厅都知道,待会儿茶歇出去就是没有空调的地方,所有裙楼系统在设计时候就考虑了风环境因素,裙楼除了室内部分有空调,所有公共部分的通道都是没有空调的,利用自然能够实现降温以及更好空气质量的提高。每一个楼层中间都布置了一些开放的阳台,方便它更好的跟大自然接触,也方便吸烟人士更好的到阳台上抽烟。我们的吸风系统是跟二氧化碳检测衔接在一起。

  这是我们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获得的一些成绩。我们陈局一直坐在这里,我们跟陈局长汇报的时候说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到今天为止是一个自发型的运营,但是无意中契合了署长的理念,从标准的条款导向走向建筑的性能导向。我们当时跟陈敏局长汇报的时候,他说你们要在龙岗搞一个绿色示范项目,但是我看了二星设计标准,我感觉有些东西我看得不是很懂,我们还是按照一星,满足响应政府的标准做的设计,但同时政府在二星标准里面没有涉及到的很多新的技术包括很多系统,我们大胆尝试和运用了,当时我们提了一个叫有效节能。今天我们也没有辜负市区住建系统领导,我们成为深圳市新国标以后第一个获得二星运营认证的项目,这个我们要感谢很多专家,包括深圳的绿色委员会、房地产协会等等专家对我们很重要的支持。

  第三部分,我跟大家汇报一下天安云谷在未来的一些想法,如何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天安云谷绿色社区。

  我们的思考主要着重在这五方面。首先第一个,产城融合方面如何做得更好;第二个,如何发展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社区或者是建筑;第三个,如何利用智慧驱动低碳节能;第四个,如何通过共享经济的培育和发展推动低碳节能。

  我们这个项目是城市更新项目,在项目立项初期把产城融合作为很重要的发展理念,产城融合对未来有三方面重大意义,第一个,实现职住平衡,减少城市不必要的钟摆式的交通。第二方面,通过打造一个便利的社区,全新的呈现城市功能,使得不必要的出行大为减少。第三方面,在产业生态圈的安排和布置上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这样可以降低产业发展的社会总成本。这方面大家都知道龙头企业华为在附近,我们这个项目建设初期,当时龙岗区的领导跟我讲说华为应该有很多上下游的配套企业,但是除了华为以外,这些上下游配套企业究竟在哪里龙岗区是不知道的。我们后来调研发现很多大量在南山区、福田区,因为周边的城市环境不足以支撑其他上下游配套。华为虽然开放了里面部分的办公空间提供给供应商,但是因为供应商系统实在庞大,所以也无法提供。我们这个项目建成以后不仅给华为提供18万平米的研发办公场所,而且给他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在一起超过6万平方米空间的供应。如果它可以就近服务华为和远在南山区、福田区来服务华为造成的社会整个耗能成本一定是很高的,所以产城融合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如何提供一个更好的低碳发展的理念,我们觉得这是必须要坚守的。包括立体交通的打造。天安云谷一期包括未来的六期,所有的地下车库停车场连通在一起,同时架设了很好的空间的廊道,使得人车分流效率非常高,汽车的耗能很重要的就是踩刹车和启动,对于汽油的消耗是非常高的。实际上减少踩刹车的机会,大家进我们的停车库会发现不用拿卡,车速不是很快就可以很方便的进入我们的停车场,这是我们一些细节化的考虑。

  第二方面,环境友好方面的发展。更好的利用风环境、光环境,打造舒适的室内外的场所,这个跟开发署署长介绍的是差不多的,如何更好的利用光的照明减少室内用电驱动的照明,包括如何打造更多的空中花园通常廊道增加自然通风,这是我们在规划设计初期重点思考的内容。我们外面有云平台,这是二期的,我们吸取了一期的,一期云平台提供一个很好的活动场所,但是在白天还要点很多照明的路灯,因为下面的照明光强度不够,就在二期更多开口设计,更多立体绿化的呈现,包括公园跟大的裙楼体系的交融设计,使得未来公共照明辐射的量大幅降低。

  另一方面,在海绵城市的应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小的项目来讲,社区形态来,主要是一个雨水的回收利用以及如何降低城市的热导效应做思考。包括更多建筑表面雨水的回收,也包括我们所有绿化的喷淋系统都是滴灌体系,不仅如此还把它跟温度结合在一起,在温度比较高但是室外人群活动高峰期又会启动它通过喷雾系统实行表面降温效果。包括今天大家看到云平台上潜水面的池子。过去开发商都知道在卖楼的时候建很多水井,物业管理移交的时候觉得很不经济很不环保,我们就是1.5厘米的水面,夏天可以形成净水面,有小型喷泉,形成很好的环境效果,并且降低更多硬铺地面热辐射效应,但是在冬季或者不需要水的时候,可以放空,是一个连续的不会影响人们行为方式的地面。这些细节化的考虑,而且我们水的系统又是利用雨水的回收和循环体系来支撑,这是我们在降低热辐射方面的一些细节考虑,包括未来更多利用一些垂直绿化、透水地面的应用。我们二期有一个城市公园,城市公园旁边有一个排风池,我们将雨水自然收集,通过循环系统用于绿化喷淋包括喷泉水井的来源,这是二期考虑应用的。

  低碳社区营造,鼓励绿色交通、鼓励电动车使用以及公共交通,更多鼓励环保材料和节能产品的应用,鼓励参与社区低碳发展计划。比如我们会制定一个我们园区绿色发展的政策。比如你开电动车上班给你停车位优惠,绿色装修可以在管理费上给予一次性优惠。通过社区绿色发展计划提升全社会节能低碳发展,包括在我们园区,未来有很多小型公共建筑,这些公共建筑会示范性建设一些低碳甚至零碳的公共建筑,给青少年提供一些更好的社区教育场所。

  另一方面,智慧驱动低碳节能。减少城市不必要的出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能和低碳。我们首先搭建一个一站式智慧政务,在这个月底可以基本上实现企业和人才办任何一项政府端口的事项都不用出园,我们有一个企业服务中心,是所有企业办事收发文在这个地方完成。在这方面得到政府大力支持。

  智慧的设备设施管理及调度,我们所有设备的才口要求有通讯接口的,如果有变频全部采用变频,通过本身有的智慧园区平台将各个孤立系统在底层数据打通,方便以后运维维护保养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我们要知道人员分布以及人员浪费在哪里,就有机会把节能的效率提升起来。

  还有一个通过智慧采购以及对于不同企业的人均采购消费品比对报告,能够告诉他同样规模的企业应该日常物资消耗在什么样的水平上。通过这样一些报告式的启示企业家们更好的驱动他们企业内部的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目前正在二期实际应用的,智慧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管理,这个得到设计单位、总包单位以及方方面面单位的支持,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首先是BIM的应用,第二个是全流程的工程档案在线管理系统,把甲方、总包各个参建方、监理所有文档数据都一站式管理起来。第三个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启一个自检管理平台。刚才署长说新加坡很注意建设材料的消耗。我们知道这些材料的节约对于无论甲方、总包单位、监理,都是希望材料节约的,但是可能很多施工人员没有这个意识,我们通过一个移动监控设备,24小时记录施工全过程,这样不仅有效减少错漏空缺,还能够促进施工人员更好的节约施工材料。建设这套系统以后还实现另外一个附加功能,工程质量的全过程可回溯的检测,最后从质量巡检包括我们交互给客户的时候发现质量问题,很方便的通过数据系统知道是哪一年哪一天什么样的施工单位在这个地方做了这个施工,这些问题在过去有没有被提及过,有没有及时的改正。对于我们评价施工单位的资质也是提供一个很好的评估工具。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我们企业服务中心,我们有一个园区运营指挥中心,在那个地方可以情景化实地来呈现刚才介绍的这套系统所能达到的一个应用效果。包括共享经济,驱动低碳节能。比如共享的会议室,更多的共享了一些基础设施,主要是减少重复建设,提高所有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建会议室,但是会议室使用频率不高,我们希望企业内部不要建设十人以上规模的会议室,所有会议都可以在园区大大小小的会议室得到满足响应。这样促进全社会总成本的降低,包括绿色交通和共享出行。大家如果有兴趣会发现我们时不时有一个绿色奔驰电动车可以租用,有绿色大巴,有很方便的充电桩的设置和安排。

  最后,生活方式来驱动健康环保社区的营造,包括我们设置了公共冲凉房更衣室,鼓励住在附近的居民可以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上班,包括自行车租赁体系的建设,也得到坂田地区政府的支持,未来会跟主要的地铁站口建立租赁体系,还有更好的垃圾分类管理,这是我们公共的回收箱。这是垃圾管理中转站的情况,会在我们社区里面实现一个更好的垃圾回收管理,还有很重要的是低碳和绿色环保各种公益活动的参与,我们会组织捡垃圾、植树造林提倡绿色生活方式的公益活动。天安云谷规划多所幼儿园和中小学。使得这些教育场所变成一个低碳的公共的建筑。我们也经常邀请周边学校参与社区很多发展计划,鼓励青少年参与科技、环保,进行一些广泛的社会参与。也把青少年社区教育计划拉入到低碳环保发展理念当中。

  说了那么多,最终还是要靠一步一步脚印,把这些全部落实好。所以我们也对我们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也提出了一个新的愿景。我们现在做到二星,我们希望在二期能够获得三星,包括能够符合国际的LEED和英国BREEAM绿色认证标准。我们一期是有一点点半自发半自觉的行为,刚才聆听了这么多专家还有包括下来有那么多专家提供的宝贵意见,都会吸纳进来,好好的消化,希望二期能够在目前的水准上再上一个台阶。

  最后,所有的事情都不是我们自己可以完成的,包括我们一期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在我们各个参建商、各个供应商通力协作下取得的成果,未来我们仍然是秉持合作创新的理念,携手共同走好绿色发展这条道路。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11:35

主持人

  有请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城市住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邹经宇教授,邹教授为我们分享的主题是“资源平衡与高龄友善绿色建筑到气侯适应的智慧化人居环境”,掌声有请邹教授。


11:37

邹经宇

zoujingyu_副本.jpg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先进,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好!我是香港中文大学邹经宇。

  今天的报告比较偏向于介绍一下现在从香港还有大中华地区怎么思考接下来的城市建设跟人居环境,从学术角度去看的一个问题。

  我本人现在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也负责中国城市研究中心,也是绿色建筑几个委员会委员。

  明天我有一场演讲会介绍台湾的绿色建筑跟在北京住建部科技司讲的绿色建筑,同时我们也负责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明年在广东省举行。我们非常谢谢叶青叶院长的大力支持,一个专家委员会推动绿色建筑研究,我们在香港中文大学包括在中大看到的卫星遥感接收站是本人的设计,等下回看到在遥感摇测里面对人居环境做的探讨。我们的应用比较多,在中大,中间是我们设计的第一期、第二期,国家863计划中国科学院支持还有香港科技局的支持下,这是我的设计,也得到霍英东先生的资助,是全方位的结合,中心的办公室在这栋楼里面。

  今天我想介绍几个问题,我们现在都很希望推动绿色建筑,今天还有明天我们都会讨论相当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从气侯来看。我们都讲气候变迁,这个东西怎么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从城市。我们现在知道深圳已经从城市的观点去研究,去看绿色建筑。上星期我们刚好跟中国绿色建筑协会主要国家专家委员在香港有一个会议。所以我说今天我们会从这上面先了解一个问题。

  变暖,是毋庸置疑,一个温度性的问题。这里面也是一个常规性的,也造成非常多的问题,我们的强降水。现在时常说在实施绿色建筑,其实很重要的要解决气侯问题,除了节能之外。其中强降水降雨,总雨量不大,重点是集中度很高。我们做绿色建筑、社区智慧,很重要的在底下的活动可以影响到大的系统的。今天的图不是解释大的系统,重点是我们在底下做的东西,但是我们做得不好的时候会把大系统改变,大系统就再也不会回来了。这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另外一个,尤其是在香港,区域创造人均环境,很重要还不是看普通的气侯或者温度,我们有一个很特殊的东西就是季风。我们当时在麻绳曾经讲过米跟竹子也什么特点,竹子的特点一定是在季风气候区,因为数量比较多,产生比较大的生产就是米,要控制水才可以生产米,可以一年几熟。季风是很重视在中国南部一直到中南半岛,还有一个,我们跟印度洋的关系远大于跟太平洋。这张照片是7月9号晚上,香港半夜两小时之内打了五千次雷,为什么我深感同受,我晚上出去跑步。所以很厉害,气候变迁改变一个热度跟强度,除了热度跟强度,这种集中降雨现象。前几天我在大阪开会,在大阪你看到他旁边的房子,内涝等等都有关系。这是我们2016年7月9号在香港看到的现象。为什么会有极端气侯极端东西,还有一个是气溶胶,气溶胶的指数很高。我常常跟我学生解释,气溶胶就是很多事情的第三者,一个水分子跟一个水分子有气溶胶之后就解不了。还有我们跟中国科学院当时讨论热,但是对于我们的气溶胶,一般来讲没有在整个绿色建筑讨论中进去看很多这方面的问题。这是我们现在研究结合等下的卫星遥感会看很多。一般来讲大众对于气侯跟健康的影响性,其实还低估了。这上面我们有这么一个看法,有这方面的研究。这是气溶胶的成分。为什么有这样东西产生,人的活动这有两个模拟,下面的模拟是假如没有人会怎么样,其实我们很凉快,不用坐在这里地方。很不幸这是人的活动,城市的活动,我们叫做城市化。我常常跟学生或者其他研究人员探讨一个问题,我们城市化的问题不是盖更多的房子而是我们行为城市化了。这里面,在行为上,今天我很高兴来到天安云谷,总裁也谈到行为。这个我觉得很重视,包括新加坡的许署长他们都谈到行为的重要性。结合所有的问题,高污染,只要热度高污染就多,污染多极端气侯就会产生。在大面积发展的时候,要开始去思考我们一直在改变上面的天空。在上面天空里面要如何做,这是上海的气象要素空间分布,跟中国科学院主要的一些。我们也看到人类活动怎么影响,这是深圳福田地区可以看到,有一些改变。同样一个城市,北京一边花开一边还是枯木,温度差有多大,一个城市里头同样一天。在这里面人文规划是怎样,我们不用看自己,我们看河内,河内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谁我们用遥感做的一些图像,扩充,河内是聪明的内涝城市,它的大面积还有新盖的区域,都把地基一直堆高,堆高以后不是用像荷兰一样,是把基地抬高,抬高以后产生所有的问题,这里头产生的土地使用模式。因为香港也有很多大的开发商,我们就想到大家是不是联合起来,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土地使用对整个产生的过程是什么。这是我们可以看出来,它集中降水跟水的单面积,这是我们当时的研究,它相互的关系。任何大面积开发的时候,怎么一个城市能够维持住。这是当时我们跟住建部科技司对这个问题进入比较多的研细。这是2008年跟2012年,中山,这是整个区域。深圳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当时进入另外一个东西,就是热点,你开始发觉我们改变以后2010年热点比较多,尤其广州、东莞、深圳旁边就会出来。当时我们跟中科院大型模拟小组操算跟CMS稳定气侯去模拟,你发现那时候的增温26度,一度可以增加五个百分点。这里头当时还有一个状况就是中山、珠海并没有大量开发,我们在珠三角是一个马蹄型,再加上受季风气候,中山珠海继续大规模持续发展的模式就不止2.6,大概是4.3度,4.3度就是增加了将近25%的能耗。这里面给我们一个思索,我们希望从城市角度思考我们要碰到的问题,这是广州佛山的热导动态,跟广州结合的地方是一片火红,它的开发模式也值得我们重新思考,我们如何控制我们的大环境,大环境不好我们是没办法。香港也是一样,我们开发的区域,靠近葵冲码头。我们看到城区确实温度不多,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有很多大型基建,没盖完之前全部都是热的,这就是一个荒地问题。我们最大的荒地就是以前旧的启德机场,难怪葵冲走那边都是热乎乎的。这里面很多控制系数在建设过程当中也需要考虑。

  日本,刚才大家都讲到如何重新改变城市的,考虑到风廊云,要减低热导有一个很重要的水汽蒸发,水汽蒸发量要很大,在一个整体环境能够量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交通,气溶胶的来源。怎么样把出行模式结合起来,很多专家在,大家都知道。这个半径很重要,虽然有但是不是可达是不是方便性,这是佛山南海的三三新城的规划也开始盖了。这上面有一系列的,别的城市也有一系列。交通是非常重要影响我们排放。大环境的衔接非常重要,绿色建筑前面在基地部分都有这个要求,可是要做得更深入。

  还有一个人体舒适度,人体舒适度是可以量化的,这是我们自己跟计务所,这是在深圳照的,基本上可以看出来身体表面跟周遭环境,一个好的水系排放可以完全定量,我们现在有很多所谓的水系蒸发,但是非有效性的及这是我们现在都用这些技术看,还有房子的问题。立体绿化缓解,怎么样去思考这个问题。

  另外,香港还关心一个问题,在绿色里面,非常关心的是我们都希望城市永远年轻,深圳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城市,但是我们一定会老,主要我们国家的包括新加坡,我们变老的时候我们城市要怎么办,世界都会变老,我们也逃不掉,同时我们老的时候有一件事情在座的男性要记住,你们的伴侣要比你们多活七年。所以整个环境整个东西,所以我常常跟我学生说你要找伴侣要找比你年轻七岁,如果比你年轻三岁你要等他十年,这时候要产生很多考虑,这是香港的特点,到老龄的时候是77.5。他所需要的行为模式。这是我前两天,同一个地方,旁边是香港很有名的地方叫陈根记,另外一边这么热闹,旁边就是孤独的老太太,因为脚关节不好她只能拿一样东西从超市走回家。这里面很多规划,积极老龄化,这方面新加坡做得非常好,如何是思考老龄化以后对人均环境设计的需求,非数值化的,包括身体舒适度,我们当时对香港来讨论的时候,发觉老年人需要照太阳,太阳他不像我们反应的那么激烈。它的对比研究可以告诉我们,我们常常想我们的绿色建筑、室内环境品质控制,它是集中式的,其实在这上面它不是这样的。新加坡的经验,Interlace,我们觉得它非常多的多层次的东西结合在里面,这是使用老龄化的用途,它的公共空间。许署长讲的全部通风,而且考虑到行为模式。日本的空间分享,并不复杂,许署长跟大家提出这里面非常多空间的认识结合在一起,它是一个简单的钢的环境结构,照顾族群,孕妇,还有洗手间,我们当时做性别研究,因为我是性别中心的教授,很重要我们强调女性跟男性用厕所不一样,不是时间问题,是概念问题,女性的厕所是一个化妆间、交流空间,我们有很多不同的设计,这里面很多人性设计会让我们非常不一样。香港,我们的老龄人怎么办,尤其是老龄女性,因为女性活得比较长,因为男性老了以后就是打牌赌博不出去。我们的环境设计除了帮助城市还要帮助人,绿色建筑最后不是帮助建筑是帮助人有一个好的舒适的生活。这是我们做的方案。

  接下来智慧化,绿色社区里面包括什么,其实它相关复杂,涉及到行为跟消费模式。它跟人、建筑还有ICT的关系是什么。明天我会讲得多一点,明天会介绍智慧绿色建筑,这里面它的关系安全、舒适、便利的载体是什么,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简单一点就是能源,这是当时做的电子系统在阳光区域。另外一个,机器人,上礼拜我在大阪,跟日本开会,就讲到安心,这是机器人的图,实际安全跟不安全,下面是不安心上面是安心,我们可以使用。最重要的是这张,这后来是一个机器人推着你。机器人很重要的是老龄化需要照顾,社区盖这么我,人工成本一直在增加,如何能够有代替的劳动力。这个机器人,当时这是一个助理教授,因为他想升等,所以他必须坐到椅子上给机器人推,一般人都不敢,因为非常危险,你会不安心。这里头如何真正把智能化尤其到机器人阶段,现在很多国家在讲服务型机器人。智能管理里面提怎么结合建筑物是一个比较大的研究,包括智慧与智能的关系,现在香港有一个餐厅,跟着嚕嚕米吃饭。在这里头它怎么在老龄化里面重新有一个智慧型的,以后我们的房子是不是像这样,会不会灯光这样,都有很多可以争议的部分,还有让人觉得舒服。

  今天主要就是讲我们现在在关心什么事情,整个城市再我们的环境下,到底让我们城市形态如何了解潜在大型问题,就是大系统跟微系统之间的衔接,怎么跟绿色建筑连接得更好。第二个,要关心社会在转型,我常常讲以前美国卡通有一个叫芭比,这个秀开始的时候唱爸爸妈妈,现在唱完爸爸定义要唱35秒钟,同样人也是一样,老龄。这时候智能化跟其他的关怀必须跟大建筑合在一起,让我们将来的环境居住更人性化、宽容、包容,这是我今天的报告,明天会报告绿色建筑的部分,谢谢大家!


11:37

主持人

  感谢邹经宇教授给我们带来精彩分享。

  下面有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孟庆林先生为我们带来的分享题目是“南方地区绿色建筑发展战略思考”。


11:38

孟庆林

mengqinglin_副本.jpg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

  我在这里介绍一下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些工作,主要围绕这个实验室里面有关于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从下面这几方面做介绍。首先是关于绿色需求和目标的问题。我们知道南方地区在地理学上属于黄河流域以南和横断山脉以东的区域,这个区域人口比较多,占一半以上人口还有GDP也是占量比较大。这个地区的建设量也很大,人口和建设量和GDP生产规模都是很大的。这个地区的气侯条件是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度高湿度大,夏天热冬天冷的状况。环境问题就比较突出,主要是热环境,表现在热的安全性,逐渐被重视起来了。现在研究表明我们夏季气温的升高与人们的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有相关性。这里面有美国的数据也有中国上海、广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发布的一些数据,与气温的关系,非常严峻。还有一个关于能耗,随着气温的升高环境过热也会加剧。南方地区要做绿色建筑,它的需求,战略上就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要解决环境建设领域里面的低能耗和高效利用资源的战略,再有就是从人和生物,它的健康需要,也是要求环境的安全性和环境的保护。我们发现植物在变异,人是不是也在变异,与气侯的关系,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个需要研究。国际上也再处理这个事,一个是要发现自然的变化,另外和人物种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存不存在必然联系,也在探讨。

  我们做绿色建筑,做的一些标准和制定的条约,主要是我们所认识到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的需要。一个是发展一个是保护,这两个是矛盾的。我们制定一些标准,评价的机制。这些都是为了尽可能的有利于发展,避免一些害处。当有矛盾出现,肯定是要通过标准来平衡,两个都不利的因素撞在一起,要怎么通过标准来约束寻找一个最小的害处。绿色建筑做到一个目标,通过四节一环保,广东提出节矿,就五节,来实现绿色建筑。它最终的目标就是为了生物健康保持,跟过去只谈节能,节能就是能源保持,高效率。绿色建筑不是为了创造一个环境,创环境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生物它的健康保持。可以也会说这个变异是不是一种发展,也可能。现在人类科学发展还没有认识到这个水平,我们只能是提保持,健康保持。南方地区以往为了创造一个好的居住条件,舒适性和节能,过去传统的经验不大可能一下用到现代建筑一些绿色和节能需求上,我们要通过把过去一些传统的技术,比如隔热技术、通风技术、遮阳技术,怎么样把它通过揭示内在的机理,通过建模型扩大它的影响,量化分析,用在绿色建筑和现代建筑的节能方面,这需要一些研究。

  要保障绿色建筑,它通常有三个大的方面。一个是通过建筑围护结构保障,还有通过建筑内部的设备系统来保障。围护结构保障不了,就要依靠设备,我们不能牺牲环境来百分百利用围护结构被动式保障,有时候要靠设备补偿。室外环境,是区域性的大的环境,区域性气侯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那是大环境。建设环境里面因为建设行为使得环境发生变化,是需要去研究去认识它甚至需要去检测它,通过这三方面来保证。围护结构适用于南方地区一些技术的条件,通常是讲被动式的,南方地区因为水大降雨量大,建筑结构利用实体材料的时候是蓄水的,因为它蓄水就可能使得表面温度有所降低,这个主张我们用水分蒸发完成建筑表面的降温。对屋面绿化,采用适宜于南方气侯新物种的培育,比如佛甲草不利因素非常少,是非常环保的一个绿化措施,作为建筑构造措施是值得推广的。还有关于遮阳,适用于当地气侯的遮阳,满足地区太阳比较大,遮阳设施要跟着太阳的轨迹运动变化来进行设计,达到适宜本地。不是说抄北方的,北方有这样拿过来南方就不适合,本地要做本地的设计。还有玻璃的隔热,也是要找到适合本地区玻璃隔热的设施,不能总是找西方的镀膜,它再生产过程中是不是耗能耗电,有没有更环保的措施也使玻璃进行隔热,那就是透明的涂料,这也是适应南方的一个做法,还有涂料适用于外墙的不透明的。我们不用涂料保温。这样的技术在南方非常成熟有标准支撑,十多年来就是把它标准化法规化,合法的应用。另外遮阳用在玻璃上的,内置百叶玻璃,为了解决安全性、遮阳于一体的做法,同时也是为了改善室内环境的光环境进行随机调节。因为它的研发不在中国,在美国,日本、欧洲也大量在用,中国引进过来十年。但是在中国产能非常高,主要用在江浙一代,它是过渡地区,冬天要晒太阳拉起来,夏天要遮阳就放下去。华南地区,我们的标准曾经有专家问过我说东西遮阳能不能用这个,在广东省的标准里面也明确了,这是一个措施之一,因为在安全性没有通过认定解决的情况下,其他的做法都有不安全的隐患,这个遮阳把它当做一个外遮阳的措施做,它可能不会是外遮阳那么好的效果,但是一定比内遮阳好。我们建议可以用。它的生产需要严格把控,因为这是属于坏了就要换,成本相对高一些,生产的品质需要严格把控。另外,铝塑供给型材,在深圳的保障房已经推广,这是住建部推广一项新的换代的产品,主要解决塑料窗隔热很好,但是强度不好,三到五年就变形,一变形就引起渗漏,气密性会下降,在铝合金窗的强度借用过来再做塑料窗的挤压包裹,这也是法规法的,建材标准已经颁布,标准图集已经出来,已经在华南地区用了六年时间。

  建筑设备系统的节能,主要是蒸发冷却空调,近十年推崇,以前在西部干旱地区用得多,那边蒸发能力比较大。华南地区因为湿度大,大家都怀疑这件事情,但是最近五六年当中,在一些工程实践上用的效果比较理想。这是在广州用了几个项目,其中一个是大中庭的置换式通风,大型医院的中庭人比较多,比较适合这种情况。另外半封闭的中庭、玻璃光顶的中庭用这样的非常有效,代替空调。

  室内环境的通风、调风和空调三联控技术,这是比较经济的做法,不需要什么很高的科技,就把电扇回归回来,电扇、空调、自然通风联动,自然通风和空调联动控制已经在做,大家都是开空调的时候把窗关了,来封闭空间,但是那个没有电扇,电扇是过去的一个做法,现在希望能把它启用回来,跟空调联动,可以有很多节能效应。这是北方地区测试的结果,清华大学测的有40%-60%的节能率,广州测试是30%的节能率,用电扇。主要因为我们空调时间太长,热的时间长,另外湿度大,有时候不能完全像北方一样,它干爽,有点风就很舒服。甚至在哈尔滨黑龙江,夏季有一个电扇基本不用安空调,百分之百用电扇解决这个问题。还有照明的控制,随着人走。大空间不要紧,跟着人所在的位置进行局部控制。

  另外一个室外热环境的观测,这个技术是过去不能够完全用在工程上,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城市居住设计标准,这个标准设计完了最后验收怎么验。通常要拿温度计到现场点是不大可能的,要是用卫星也不大现实,因为卫星不一定为你所用,你要想很便捷的取得这个区块小范围的温度分布,只能用一种办法,我们的办法很多,现在有人提示用小型无人机,这个十年前我们已经考察过,无人机、滑翔机、飞艇、气球,还是认为对于平方公里级的用飞艇可以,如果一个小区进行验收就气球,如果研究大的范围就要用卫星用遥感,用处不一样。为了一个小区热环境验收的时候工程观察,就用这个办法。这是我们一些做法,现在已经形成广东省的标准,叫做小区热导强度观测方法。这就是一个可见光和红外用飞艇观测的结果对照。这是广州大学城的场地,40平方公里,20分钟可以观测下来,费用一万多块钱。完全可以用在工程上,它的图像回来以后可以进行分析,这是可见光的区域,有江、居住区、老区、新区、大型公建、农田、河道、高架桥。如果改善热环境,我们现在提一个提法,消除红斑的概念。如果你想解决这个区域的热环境,肯定从红的开始着手,如果逐级改变颜色,把红的改成黄的,黄的变成绿的,绿的变成蓝的,一级一级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都变,就变一级,把红色变化黄色,这样热导强度会有多大的改善,我们现象在研究这个问题。刚好因为也有这么一个观测手段,目前正在一边观测一边模拟。这个工作做完以后可以指导城市热环境改善的具体措施。比如说增加城市道路的临水环境的临水或者用喷雾的办法降温,总之得有一个跟进措施,把着眼点放在红色,色泽更深的区域,改善它的做法。

  我提一下关于绿色建筑的一些误区,这些误区有很多,我先抓两个技术上的,一个是大家崇尚高技术,很多要做绿色的甲方找我说什么高科技少花钱的,效果非常好的一个做法,我说这个不大可能。绿色建筑要解决毛病要给它看病,不可能一下子特效了,所以我总觉得这个东西慢慢的要认识过科技的一些好处也要认识它的不足。有的技术是先进的,但是不代表在建筑上用是有效的,暂时有效还不代表在建筑全生命周期里面总是有效,如果技术更迭频次非常高,也不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我们目前比较多的把一些传统旧的技术给淘汰了,我觉得应该再把它恢复回来,最突出的就是电扇还有实体墙。现在好多用光伏玻璃等等,完全替代以后面临的问题就是热环境质量变差,还有蓄热能力变低,这些问题都要重新去分析认识一下。

  另外一个,追求大规模,大规模是在什么条件下。现在好多一搞大规模就是居住间上中央空调,上区域供冷供热,把北方寒带和发达国家的做法用在南方,我觉得要慎重,大系统有大系统的好处,但是有它应用的合适的场所,在南方地区小有小的优势,这个优势和起来,它到目的为止找不到的是很大的设备很大的系统它的效率是很高,但是费用非常高,能耗指标永远抵不过中小规模的系统。我总觉得虽然它的大系统有大系统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管理起来好像很方便,但是要有一个庞大的管理队伍甚至要建立一个社会的服务机构来搞它。我总觉得这是一个牵涉到问题非常多的事情。

  关于战略思考,当前提到的一个概念,对于绿色建筑上升为绿色建设,这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住建部合作联合,成立一个绿色建设的研发中心。对我们有一个启发,这是对全社会各行业之间要联合的。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我们国家在搞国家绿色发展。国家绿色发展重要的东西要协同,没有协同没有办法做好整个绿色的发展。所谓协同就是建立协同机制,打破领域之间的壁垒,我们和能源领域怎么协同,我们发的电能源领域要认的,我们跟交通领域怎么协同,建筑和交通怎么协同等等很多。建立协同机制,制定路线图,制定协同的技术体系,制定协同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之间相互不是分割的,但是我们现在的弊病就是因为部门分割管理,大家都是搞自己的。我认为这个要协同才可以。

  这是我的一点思考,谢谢大家!


11:40

主持人

  谢谢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副院长孟庆林教授给我们带来精彩分享。

  下面给我们带来分享的是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叶青女士为我们分享“点绿成金的探索——新型城镇化语境下的绿色建筑”。


11:41

叶青

yeqing_副本.jpg

  大家好,非常谢谢杨总、蒋总还有皮总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在这里交流。

  今天下午的会开得特别好,我觉得很受感染。我们来的专家有英国的、新加坡的、香港的,其实邹教授还代表台湾,他是台湾的学者,有来自政府的,来自企业的,来自学校的,来自研究院的,尺度上有从城市到园区到建筑还有到构建到细部,是一场非常好的盛宴。

  既然我在最后一个讲,我非常希望在知所以然上和大家有一点共识,谈一点思考及也是将近二十年来我和建科院的同事们做的一些思考及

  我们所处的时代和说追求的建筑大家很清晰了,我还是要把它提炼一下,这个时代的特征,城镇化、信息化、大众觉醒。这三个既是问题的来源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今天我们建成是先有计划先有规划先建了城建了园区才有人的活动,这个过程当中,城市的磁性功能存储并流传人类文明的功能极大弱化了。本来我们为了追求幸福到城市,最后城市也许引领我们到地狱。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三次城镇化进程,三次都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第一次以英国为代表的,第二次在美洲,美国为代表的用一百年完成,第三次就是中国为代表的,前两次都有世界大战。城镇化过程中国这次影响人类发展的第三次能否和平的在中国土地上完成,总量相当于把整个西欧从农村搬到城市城市再搬到郊区,所以中国的城镇化已经不是中国自身的事情,是全球关注的。中国的城镇化在西方已经完成工业化之后开始的,如果要按欧美人这样生活标准,三个地球才能养活中国人。中国的人口人数之众多量之众大,是世界级的挑战及而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会发现国家绿色建筑标准是2006年颁布的,2008年出第一批中国绿色建筑,迅速在2012年有八个生态示范城市,现在远远不止。这个过程只花了短短几年时间,而西方发达国家将绿色建筑是反省城镇化的弊端,反省的结果,我们是在建设过程中城镇化率在中间的高速发展的时候做的,所以路径、技术方式,思维模式都是是不同的,解决方案都是都是不同的,我们一定会吸取所有技术的成果,所以C模式就是中国的模式到底怎么走,都没有现成的路,要走出来才算。A模式是美国为代表的,B模式是美国学者布朗说的不要城镇化,显然都不合适,这就是摆在我们当前严峻的任务,现在都知道要新型城镇化,核心是怎么做。我们用工业化思维想找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像绿建,就用这种方式在做,这种过程要,按照尽可能要翻页过去,尽可能要回到时代第二个特征,信息化时代是变革城市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模式是互联网下的思维救赎,工业化思维是标准化集约大规模的他组织,两个思维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可以预见到的看得到的随便举几个,比如从经营主导到大众参与,PM2.5并不是中国环保部主动发布的,是美国大使馆发布以后,公众参与政府积极回应的产物。为什么发布?因为美国友规定,他的雇员再PM2.5超标的地方工作,年薪可以增加假期可以增加,而中国没有的时候,大使馆为了保护个人利益进行发布。城乡二元结构,功能与空间的交融,各种功能空间小尺度的混合,因为互联网产生移动办公之后,使得我们和工作场所之间的捆绑变得松散,我们人的交往更加自由,所以15分钟生活圈,40分钟新鲜疏菜入口成为新一代奢侈生活方式的标志。因为我们要想当小汽车不再成为财富的象征,身份的标志的时候就要反省自己为什么要呼吸肮脏的空气,憋着尿把生命消耗在路上。另外对建设过程的管控,为节能的概念,从过程控制走向结果管理。一旦大能耗的基础上,首先能耗检测产生大量数据,大数据下就产生能耗限额,这个定额的产生就会产生碳交易,就会配额,不再需要中间过程控制。是我们更讲结果,道路的宽度、密度,绿色交通的出行比例不再成为绿色交通的指标,恰恰是通勤时间代表结果,因为它和我们生命的高效在一起。

  第四,对城市空间和物的关注上升到为人的关注,我们讲花园城市喜欢讲绿化率绿地面积,新加坡讲到绿容率,对人的绿量和二氧化碳的吸附量是不一样的,绿容需才真正有效。日本就提出绿视率,日本城市规划当中要求绿视率大约15%。小于15%诱发精神性疾病,所以都市里面人忧郁症这么多,不完全压力大,环境也引发。大于25%产生幸福愉悦感,所以他们要求大于15%。这一个规定对城市绿色规划带来规定,步行街道上能感知,出了门就能停留,城市要为人服务,不是用来看的。到大众觉醒的时代更关注幸福生活,从GDP开始到关注幸福生活,幸福我们说上面有土代表房子,下面是人民币代表金钱和财富,没房子没钱说幸福是忽悠人的。像很多人自己开小汽车叫别人坐公共汽车上班。一口是一家人,田是有吃的,幸福是要一家人吃穿不愁一家人在一起,有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喝不到干净水,吃不到生态食品。生态是自然的系统,城市是人工环境,要让这样一个自然系统在人工环境下平衡,也就是说我们的城市要建立在生态承载力平衡的基础上有三大特性,与自然共生,城市是花园的宁静的让我们一觉睡到自然醒,享受自然而富有营养的光,没有光污染,同时清新舒适的室内外环境,清爽富有营养的环境,让我们的心静下来愿意在这里安家,同时这个城市是有效率的,乡村也能让我们静下来,乡村也有青山绿水,按照乡村不够有效率,所以要有高效的规划,便捷的交通,同时能够让我们在这里获得利益。最后,城市是善治、公平、保障、人文、记忆的,让我们在这里和它一起慢慢变老,共同成长,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家,而不是一茬茬的建设一套一套的规划。寨城市当中绿色建筑是最大的活力单位,人一生82%的时间在建筑内,62.5的疾病因为建筑而产生,绿色建筑应该是有生命的,关注人更加健康,用最少的资源,最少影响环境的方式营造最健康的人的环境,而不是掠夺资源侵害环境实现人的报复,所以我经常说绿色建筑不是技术首先是价值观,如果我们的头脑不绿,心不绿,再好的技术到手上还是黑色的产出。它强调的是全生命周期,我们的关注重心不仅仅建起来,还包括建设过程建完以后的改造、拆除。日本的绿色建筑法规规定竣工图完成以后同时要提交拆除图纸,今后怎么拆除,资源怎么利用。绿色建筑发展的缘起,最早是从英国起源,美国的LEED是市场化最成功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的绿色建筑是世界上应用最大的。这个过程当中迅猛发展,我们会发现2014年底中国是2.6个亿总建筑面积绿色建筑,到2015面上升到4.6亿。但是我们很遗憾的看到设计标识占到94.9%在2015年,我们的运行标识在5、6个点。国家标准要求竣工一年以后所有的指标要有专业机构能效测评之后的数字,每三年要重新测评重新给予标识。这四个阶段在全国大地上不同的地方都在并行,起步研究的时候脚浅绿是单项技术,示范探索是深绿,规模推广是泛绿,目前深圳在云绿,大规模的编辑标准从公共化和个性化相结合,这个过程技术路线到政策路线到市场价值都是不一样的,标准也在不停的完善当中,从国家的各个层面到省市都在做,财政激励政策非常多个城市有,同时江苏和浙江出台绿色建筑条例,深圳最早做节能条例,目前也可能把节能条例上升。我的观点是绿色建筑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点绿成金”,走到云绿阶段不点绿成金,总是靠政府补贴,靠强制,就会出现虚假,虚假申报虚假验收,只有给人类带来利益的才可能生根,所以单项技术冷拼不等于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绿色建筑的技术设计不等于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不等于是绿色建筑。今后发展商的宣传要注意,我想迟早会有人来抓这件事情,拿到绿色建筑设计,在卖的时候宣传我是绿色建筑,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现在的《广告法》要求很高,单体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不等于群体绿色建筑、新建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不等于既有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包括今天云谷做了那么多探索,未来都是非常好的行业标杆。它的发展趋势,与产业结合的绿色建筑是非常重要的,它涵盖着巨大的机能,大规模推广绿色建筑在新型城镇化承担巨大使命就是产业转型,如果我们不意识到这一点,仅把绿色建筑当成绿色设计是非常低端的。包括绿协在推绿色建筑第一批高中职称就是做这个探索。因为能够获得人设部的认可就意味着承认你是产业,我们那全国第一个绿色建筑协会,拿到职称认证,他认可了你的产业方向探索,同时跟土地出让方式、开发模式都会变化,同时绿色建筑是为生命而建造,为生活而存在,可感知个性化的绿色建筑将是趋势。现在13亿中国人用同一套建设标准,可是男女老少不同的年龄段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是对环境的感知不一样,已经到了物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在向物联网转的时候,所有物都在联的时候,人和物的关系必定要个性化。所以所有单一标准作为某一个项目标准的时候,只能是底线而不是上线。未来房地产改革的时候,房地产走向理性不仅仅是降房价,最主要是给人住的给人用的,一定有更多人关注新能和品质。当建筑成为生命的载体会因人的爱好、特长改变,基于个人健康标准的室内环境健康管理也会跟上,所有的设计会跟着做。同时绿色建筑也会提升价值,美国LEED标准是证明它的租金高30%-50%,劳动效率提升25%,我们院的研究成果是劳动效率提升15%,当我们工资越来越高的时候,劳动效率的提升无论对公司对个人都是巨大的贡献,生命的效率,绿色建筑最大的价值是生命的效率而不是节能,节能节水是副产品。如果做绿色建筑不对着人做文章,还是工业化思维,工业化的研究对象全是工业产品,可是我们到知识经济时代,所有研究对象是人,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别。

  典型案例因为时间关系不展开,最开始十面前建科大楼在2014年被美国一家杂志讲到我们是代表中国的未来,被认同这点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西方对建筑的要求是封闭的,他觉得低温才卫生,18度以下才卫生,我们全敞开用自然的风、自然的光,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走的路线是用中国传统文化天然合一加西方两次工业革命以后的方法论,用计算机模拟或者大数据设计支撑下,但是思维方式是用中国传统的,这一点被认同是很不容易,也获得亚太区绿色建筑的先锋奖,当时中国大陆只有唯一一个,包括中国创新一等奖,与绕的就是清风、细水、自然、柔光。我们会发现来了野鸽子,员工养的小兔子还有现在做的六七个鸟窝等等,这都不是当时设计的,当然没有想到,但是只要我们做了就会延伸,我们在高新技术园区20万平米的土地做了188万平方米的楼群,让6.0的容积率相当于3.5容积率的用电用水量,土地价格增值一倍,对城市的影响下降,这是点绿成金,从规划技术到单体技术,从园区到本体到运营,全部基本上是成熟的,都是能够供行业讨论,我们有13家设计单位500多名设计师共同完成这件巨大的事情,我们做设计统筹加绿色建筑总顾问,大家画的四万多张图纸,要向一个设计单位画出来的,这是行业统筹,今后没有一个单位能包打天下,一定是协同。

  现在在龙岗开会,讲讲龙岗的低碳城,得了美国的保尔森奖,目前并没有建完,但是一个城区在三年多时间里面用半步走的方式,用最快速度建会展中心,180天开了2000人的会,龙岗建设局都付出大量的心血,现在逐步逐步在提升,今年是前美国副总统戈尔也来了,先聚人再扩张,后面很多发展商包括投资者都关注,是探索了这种模式,也做了90多种技术的设想等等。我们院也在那里建另外一个零碳社区,为未来深圳地区夏热冬暖地区的做全面探索。这也需要同行业的人共同关心共同帮助,最关键是为了未来我们自己家园的美好来共同建设,建设周期三年。我们说绿色建筑是为了生命高效而存在,平庸的人终日忙碌为活着求性命生存,卓越的人拥有使命,可以让社会的人让他人生命更高效,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升华。我相信今天来到这里的人特别是承办单位天安云谷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案例。我们希望在中国新型城镇化最关键的时期,我们职业生涯最幸运的时期,中国还只有30年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我们能够为此做一些探索,是城市是国家给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自身生命的幸运,也是我们职场的幸福,谢谢各位!


11:48

主持人

  谢谢叶青女士。绿色建筑是有生命的,绿色建筑是为生命而建造的。生态城市是我们幸福生活的载体,非常感谢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叶青女士,作为协会会长为中国绿色建筑推广做出的贡献,感谢您。

  下面到高端对话环节,有请:

  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叶青女士;

  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裁 杨毅先生;

  邀请对话嘉宾:

  有请许麒济先生、邹经宇先生、杰雅·斯甘达穆斯先生、孟庆林先生以及杨洪祥先生,有请各位。


11:52

杨毅

  我刚才分享的时候说过我不是专业人士,大家有一个成语叫班门弄斧,我把它改一下叫班门问技,刚才叶院长说我们有政府的、学界的、设计的、研究院的,唯一一个我是要花钱做绿色建筑的,我有了一个问技的机会。我开头,刚才很多媒体记者问我说你们今天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绿色高峰论坛,怎么实现绿色发展,这个路径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我想问在座的各位嘉宾,我们如何通过一个探讨的过程,怎么样实现绿色发展很有效的路径,促进整个全社会怎么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


11:53

许麒济

  刚才叶院长讲绿色建筑本身不能当成一个技术,它是一个提升我们生活素质的载体。既然是为我们的幸福,推广绿色建筑不能单单只是专家、政府的情况,我们新加坡怎么做,明天我会更详细的解释。我稍微讲一下我们在推广绿色建筑方面一个做法是走到人群当中,除了召开交流会,我们还到人流量大的商场举办绿色建筑展览,针对普罗大众不讲节能不讲节水,因为毕竟对一般居民来讲节水节能一年可能省下一两千新币,为他们来讲起不了作用。我们讲健康,绿色建筑做得好的就能室内空气流通、照明好,而且在新加坡讲住的,刚才叶院长讲绿视率,我在房间里面能看到外界,特别是看到绿,能增加幸福感。我们在推广的时候,向大众,对老太太老爷爷小孩,都说绿色建筑对他们的健康有什么问题,特别是对老太太老先生说绿色建筑对他孩子孙子有什么作用。在绿色办公,因为空气好、照明好,他的女儿因为在那边心情好工作效率高,而且不生病,肯定老板会提升得快。他的孙子在家里因为空气好不容易生病,在学校也不会生病,因为新加坡跟国内一样孩子少孙子少,都很珍贵。通过这方面做大众推广,除了这样也到学校去,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甚至在新加坡科学馆里面有一个小小的绿色小屋,让小学生体验什么叫做绿色的。通过这些方面来推广,所以教育很重要,特别是非专业人士。因为一般专业人士已经被教化了,肯定会支持,可是大众,刚才孟教授讲的很多误区,注重的就是健康。我们的第五版就突出这方面,怎么样做大众用户的幸福而打造的建筑。


11:53

杰雅•斯甘达穆斯

  这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您刚才提到我们如何去设计,这些设计是为了人们而设计的,这就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因为绿色的建筑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让人们有更健康的生活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同时加强我们的社团体验,有很多证据都显示。比如说在中国,绿色的建筑能够带给我们更好的结果,我们更多的去分享这些信息,然后我们更去理解这样的绿色建筑对我们带来的好处。这样一种集体的意识能够让我们看到发展未来的愿景或者建设更多像云谷这样的项目。


11:54

邹经宇

zoujingyu_副本.jpg

  绿色建筑是大厅之外的,我们以学校或者其他的角度,我们有时候做一件事情,我们都是学建筑学院规划的,我们政府的组织表格,在香港我们都是在最底下一层。那时候我说为了推荐这个做了一件事情,有一门课里面都是对政府的EO或者EA,他们都是学经济学政府管理的,在不同领域的推动很重要,尤其是香港或者某些环境有所谓的管理层。第二个,道德还有道德约束的,这个比较难。如果大家去过台北,台北叫垃圾不落地,你去看不到垃圾筒,你的垃圾必须带着走,我们一般回收很重要,就在经年累月社会的道德性,去约束。推动这个,在教育、公众参与里面都很重要。这是我的看法。


11:55

杨洪祥

  我理解的绿色建筑,因为我是从发展商的角度讲,在前段时间我们讨论绿色建筑跟最近克强总理两会上提出的工匠精神,我想讲一个小小的秘密,为什么工匠精神的理念出自深圳。工匠精神跟房地产跟绿色建筑怎么结合,就是低碳生态环保。绿色建筑的核心,刚才叶青院长还有几位专家讲的,就是以人为本,围绕人做文章的。天安云谷在这块,我们国家现在的标准四节一环保,内容非常单调,涵盖不了绿色建筑丰富的内涵。天安云谷所做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出国家绿色建筑评价的范围,它在探索。我们上次跟住建局的领导建议说应该修改深圳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把天安云谷很多东西放进去,因为它才是真正的绿色建筑。刚才杨毅总裁把整个天安云谷无私的对地产界还有建筑界、设计界的很多朋友开放了案例,你的很多商业秘密是不能说的,但是你为了中国的绿色建筑,我觉得我很感动。首先祝贺天安云谷成为中国新标准实施和第一个体量最大的营运标识的绿色建筑。房地产开发商,因为现在他们做的都是图上的绿色建筑,不能叫绿色建筑,只是一种概念,真正的绿色建筑就是围绕人转的,要让我们的家园适宜的安居,让我们回到家园赏心悦目,跟我们的环境自然和谐相处,这是绿色建筑要做的东西,我们要有自行车、公共汽车,要非常简单,不要过于劳累就可以把事情办好,这个绿色建筑需要普及。作为发展商,它是一种社会的责任。我在五年前房地产开年会的时候曾经讲过,我说未来的发展商如果你做的建筑不做绿色建筑,还是按照传统的理念做,你的房子是不会有人要的,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虽然深圳的房价还是这么高,但是总有一天你不做绿色建筑,你的房子是没人要的。谢谢大家!


11:55

叶青

yeqing_副本.jpg

  刚才专家们说得很好,我个人的观点是政策、市场、技术三方联动,政府这边需要非常鲜明的态度,尤其在中国,政府的鲜明态度主导价值观、宣传价值观,鼓励激励到强制,实行这个链条。精英阶层是需要全情投入去促进,精英阶层中技术层级的人要做技术的研发、产品的研发。精英阶层当中许许多多的开发者、投资者,是率先来做示范,率先来做引领。如果光靠补贴,因为有补贴才做没有补贴就不做,本质心是不绿的,绿是一种信仰,是花钱的智慧问题,你把钱花哪儿,没钱可以都做被动式,有钱再增加智能化的手段。我们可以看一下基督徒每周做礼拜,佛教徒每周吃素没人给他奖励,他不会说为什么你吃肉我吃素,他信仰。所以我们现在把绿色当强制性,对付做表面做,是心没绿。所以核心是社会的精英、政府、社会各界,当然环境会倒逼我们,你会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需要改善外部环境,只有源头推进,从点入手逐渐扩张,最后以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地球,我相信人要自我拯救,这实际上要自我拯救。


11:56

杨毅

  刚才每一个嘉宾都发表了精彩观点,我的感觉是这个路径不是纯技术的路径的安排,因为技术会随着时代不断有新技术、新材料涌现,而在于公众的参与,刚才每一个嘉宾都讲,公众的参与,让每一个公众都能够享受到绿色建筑以及绿色发展给他们带来切身的好处,可能这是促进我们更好的实施绿色发展策略的有效路径。这个过程中叶院长说需要在座的每一位所谓精英阶层或者今天可以有很好的工作很好的生活的这样一群人们,首先让自己的头脑和心绿起来。

  最后一个问题,刚才杨总说到,今天来到很多房地产业的同行,大家都还是对绿色的指标有一些疑虑,叶院长最后演讲的题目叫“点绿成金”,每一位嘉宾能不能用简短的几句话给大家点绿成金的信心。我刚才说我是学环境工程的,跟皮总一样。我们好歹在心里面有一点点绿色的种子,我们在整个一期过程当中,就是在一个朦朦胧胧的情节下做成今天这样一个结果,但事实上包括我们的智慧园区建设、绿色投入,占总成本不足5%,但是现在通过运营的效率,通过后端,也就是中端在持续运营当中效率提升15%-25%,我们的投入在在未来三到五年就能回来。所以我觉得点绿成金就存在于今天很多实践中的现实,包括在智慧园区方面的投入也是一样。我们智慧园区,我经常说我们把广告费花在智慧园区和绿色建筑的投入上,但是真实营造一个很好的社区文化包括社区便利,所以我们招商过程非常顺利。这些都是投之东榆收之桑榆的过程。


11:57

叶青

  三年前我们委托一家大学跟五家物业管理公司做一个关于新加坡房地产绿色建筑方面的增值研究,拿到我们签证的跟没有拿到签证之间的情况。我们得到的数据是在同一个地点一个是拿到我们Green Mark一个是没拿到,他们租金相差5%。在销售的时候拿到Mark跟没有拿到相差2%。跟你分享一组悉尼的,悉尼的城市也做同样的,他们的差距比较大,拿到澳大利亚的标准跟没拿到的同一条街的,租金相差12%,产值卖楼的时候6%。这个是租金跟写字楼的价值更能对我们经营者重要。在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做很多这方面的住后调查,你住进一个绿色建筑之后,绿色建筑对你们工作,员工的影响多大,得出的答案都是说那些在绿色写字楼工作的员工离职率很低,请病假很少,工作心态很好,而且效率提高。因为这样,他的利润提高了很高。几方面,离职率低,所以招聘的费用跟重新培训的费用很低。二,请病假少,迟来公司少,生产力很高,利润提高是双位数。在一个绿色办公楼工作,员工的效率提升,对经营者来讲很好。对于一个绿色建筑在节能节水这块只是占整个公司营运成本里面不到10%,真正花费的是员工的培训、工资,一个好的绿色办公楼能为你公司节省开支提升利益,才是最最重要的,能点绿成金的一个说服力。我们新加坡政府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我们从两年前开始,可能今年年底就能得出这些数据,希望后年可以跟你们分享。刚才分享的是澳大利亚、英国跟美国的一些报告。谢谢。


11:58

杰雅•斯甘达穆斯

333_副本.jpg

  在英国,我们的经验是一旦我们开始应用在建筑层面的绿色概念或者原则的时候,是有非常重要的重大的证据能够体现优势所在,我们用第三方独立的调查机构来出这样的调查报告。比如说获取了五星的绿色建筑,跟他对应同级别的建筑,他们的成本会低很多,跟传统建筑来比同等档次的绿色建筑会低。因为绿色建筑是被动的,它不需要用能耗来降温,它有自然的通风,自然的采光,还有通过自然光来产生的能源,还有水循环的再利用,这些都会节约成本。在整个绿色建筑的运营和角度来看,通过长达三十到五十年的角度看,成本会大大减低,这是一个点绿成金来回报的好的方式。同时我们也有证据说明,比如业主要卖物业的时候,如果是绿色建筑,在同样地址的一个写字楼,如果是有绿色认证的,它的卖价远远高于普通的传统写字楼,因为它会有一个品牌和形象上的附加效果,能够让大家觉得我在绿色建筑写字楼里工作是一种高大上的表现。所以我们说几个点来概括,首先你运营成本低、搭建成本低,同时在再销售或者作为投资回报的时候还升值了,这样你的资产损益表上一看那不是绿色建筑远远要有赶超传统建筑的优势吗。这个在资产损益表上可以用明明白白的数字体现。举例,还有那些大的投资商,他去看一个公司的时候,他更愿意做财务调查的时候要看你的资产损益表,在看损益表的时候很多会回报说看绿色建筑是一个更好表现的代表。所以点绿成金是完全可行的。不仅仅是在建筑层面上,在发展层面上,这一些优势都会被显现出来。当你把整个能量的战略水源的战略以及回收战略都融入到发展战略当中。比如说在奥运会当中,当时是一个90亿的预算,我们当时没有想要在预算上面做一个节省,有相当多的证据都表明我们必须要建造更多的绿色建筑,我们必须要去学习这些信息,然后去模仿这些信息,把他们应用到你自己的工作当中去。


11:58

邹经宇

zoujingyu_副本.jpg

  因为我自己管建筑学院,也管另外两个环境跟住房课程。我发觉新进来的学生对于绿色建筑或可持续城市的课题,任何教育界会受到寒冬的影响,可是现在为止,愿意来学的学生非常多。我也知道我有两个学生在叶院长的公司里头,他们做得也不错。第二个,我也负责香港中国绿委会香港分会评核小组的主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香港最近因为我们是一个所谓的义务组织,我没有凭这么多,可是从发展商、公务机构各方面是很大的,包括我们有比较大的发展商都在这上头。有时候我跟他们谈,现在绿色建筑在一般的居民里头,已经看出来是一个品质的象征,有它很大的社会价值。我们的目标,确实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我们推动公共房屋,因为我当时也是非典小组融合到绿色建筑里头。那时候想出一个口号,就是住房虽然小,因为香港的公共房屋很小,我们要节地节能,但是我们的品质环境一样好,跟私有房屋一样。这里面在绿色建筑融合里头,在国家的绿色三星里面,在香港特区做得相当成功。同时现在绿色三星的重要性,我前两天在台北,台北也在推动这方面的工作。我相信在整个来讲,人才我们一定会尽力培养,我相信在产业界也可以看到,一个还是很蓬勃的发展模式,至少在我所接触的所有委员会里头。


11:59

孟庆林

mengqinglin_副本.jpg

  关于对绿色建筑指标方面的一个认识,经过国内这么多年的实践,我还是觉得有一些最后一公里的事情没有做好。比如说我们现在关于绿色建筑评价的目标,仅仅是围着硬性的,属于叫做物理性的指标,要达到什么做到什么,这个很容易做到,设计容易做到,甚至运营也能做得到,可是最后的终极目标还是为了人,为了健康,为了生物减少变异。我们的科研领域会同很多学科联合,我们现在的绿色建筑已经做到三星甚至国外的一些很高的标准的情况,和没有达到这样一个程度的,这样的两类居住人群之间的差别。目前有报道,我们只是报道一个城市因为气侯的变化死亡率、发病率在升高,多少个百分点,有的甚至是机密的不能公开。因为气侯变化,在目前能够可查的文献里面公开报道的,气侯变化平均升高一度死亡率提高1%。因为气侯变化气温升高使得冬季的死亡率降低,降低0.6%。夏季死亡率升高1%冬季降低0.6%,两个合在一起还是升高的,感觉这个比例不是很大,但是感觉这个东西是属于一个趋势。气侯是持续变化的,指标也会持续变化。所以我们觉得我们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将来绿色社会,我想跟健康要挂钩子,这样就解决了很多疑虑问题。比如说我不是为了金钱,我不是为了一个什么盈利为目的的,我们前段时间在总结说我们目前的绿色建筑是以发达地区比例要高于欠发达地区,以盈利为目的的多于以自己的慈善来做,比这个比例要多。这个事情,我们的目标好象最后一公里没有走完,与健康的目标甚至指标能够定下来,这就好了。另外一个,目前绿色建筑的指标就是运营,这也是最后一公里的事情。从一个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到最后运营的时候,你们再看一看人才是怎么回事。可能规划的时候得像邹教授这种水平的人来做,做设计可能是本科生就可以做、研究生就可以做。到施工就变成职业类的。可是到运维的时候有多少是人才在搞运维。最后取得最终的效果是不是那么回事,我们有一个说法,将来绿色建筑可能要再发展十年二十年,可能要投很多精力回头把现在已经做的绿色建筑没有被利用起来,没被利用好的技术、措施或者系统再启用起来,恢复起来,这个要花很大的精力。比如说你的高科技的一些东西用上了,暂时没办法用,太阳能光伏现在暂时没有办法,有多少是废掉的,把它再通过我们的运营管理方面加大人才力度,把它启用起来,这是未来很多年里面所要做的一件事情。


11:59

杨洪祥

  我自己的体会,因为围绕着点绿成金,发展商做项目的同时,他的整个成本就省下来了。2004年开发一个项目成为中国第一个住宅项目引入绿色建筑的标准。当时这个建筑在盐田梧桐山森林公园旁边,当时这个项目设计示功图出来,把整个山推平所有树挖掉,最后用美国标准绿色建筑来做,一棵树不砍,十年后看这个项目非常棒。当时的盐田房价到2005年7000块钱,我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在森林里面安家,用自然的环境,用山泉水,小区的自然水跟山泉水打造这个项目,我们的成本都用了被动式绿色建筑,所有的地下室全部连通,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这个项目推出来以后,整个成本非常少。施工建筑过程就是在点绿成金,同时在开盘的时候,由于是森林公园里安家,大家很关注,300套房子1300人来选,当时盐田的房价7000,我们是14000,这就是绿色建筑,发展商心里有绿,你的财富你的效益是跟着的。为什么我对绿色建筑这么执着,我现在是房地产协会的副会长,我是想在整个发展商中拿大头做绿色建筑,把每一栋楼都采用绿色建筑,我们的城市就美好了,谢谢大家!


12:00

杨毅

yangyi_副本.jpg

  谢谢各位嘉宾提出的精彩观点,听完这以后我有一忧一喜。先说忧,从开发署署长开始,可能我的董事会会要求我开完这个论坛以后租金按照新加坡的标准上浮5%,按照最后杨总的标准,明天的放假就要翻一番,这是一忧。

  一喜,因为我们过去强调艰苦朴素,现在我们自己的办公还没有搬到天安云谷,还在旁边原来村委建的大楼,我们现在已经是绿色建筑,我也听到很多指标,如果我们尽快搬到云谷办公,可以提升人员效率15%,减少人员流失,可以带来双位数利润的增长,这是喜。

  但是实际上从刚才嘉宾的分享,我们一开始贡献的数据都还是认为是蝇头小利。大家都听过一个讲话,我们有很多很多0,但是只有你的生命的健康是前面一个1。刚才各位嘉宾分享的观点,我们的绿色建筑是跟1息息相关,无论从城市要成为我们栖息的家园到每一个人每天呼吸什么样的空气,饮用什么样的水源,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工作、生活,都是跟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我们的叶院长还告诉我们,我们是可以拥有三个生命的。所以我们还可以继续的开发我们的潜能。

  最终一句话,除了A股不能是绿的,其他的都可以是点绿成金的,谢谢大家!


12:00

主持人

  谢谢各位专家、学者、政要以及业界企业家给我们带来的分享。

  我以叶青女士的分享里面的一句话结束今天这场论坛,绿色低碳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的理念不光是要植入建筑,也要更加植入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拥抱绿色的世界,乐活每一天,延展我们生命的宽度和高度,谢谢大家,谢谢今天来参会的每一位,也谢谢媒体朋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