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第一太平戴维斯在线上活动中对全国两会和各地“十四五”发展规划进行了解读。
聚焦深圳区域,“十四五”期间,如何把握深圳的机会?第一太平戴维斯大湾区项目及开发顾问部高级董事袁嘉隆认为,可从都市圈、交通网、产业规划三个方面发力。
深圳肩负经济特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双重使命,对外方面,“十四五”期间,深圳将持续发挥大湾区中心城市及引擎作用,对此提出三大举措:
首先,加快深莞惠大都市圈构建。未来将通过“3个1000公里”交通网络计划,串联深莞惠汕河,促进城市群发展。
其次,打造“内湾半小时、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未来将以深圳为枢纽,海陆空多维打造湾区半小时生活圈。
最后,强调广深联动。通过强强联合,共同促进大湾区发展。
对内方面,深圳将构建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空间体系,多重点片区发力,以“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的方式发展产业布局。
东部以龙岗、坪山为中心,未来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等。
南部以福田、南山、罗湖为代表,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打造活力创新中央城区。
西部以宝安为中心,结合大空港、会展中心,发展海洋新城。
北部以光明为中心,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
中部龙华定位中轴新城,打造新兴产业高地和时尚产业新城。
此外,还有“飞地”深汕合作区,未来希望通过“飞地”经济促进产业体系扩容。
分区域来看,南山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前海深港合作区、福田香蜜湖金融中心、罗湖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占据第一梯队,其余中心位列第二梯队。
具体到住房上,深圳土地面积较小,约1997.47平方千米,大约相当于上海(6340.5平方千米)、广州(7434.4平方千米)的1/3,土地问题从根源上限制了深圳的产业发展,导致深圳房价高企。
加快“大深圳”都市圈建设,未来深圳将与东莞、惠州等城市将有更多合作。有利于促进深圳产业外溢,随之而来的住房需求外溢,有利于缓解深圳的住房供应压力,也能带动深圳周边房价上涨。
此外,深圳也在调整土地供应。未来深圳商品住房将缩减至占住房供应总量的40%左右,其余60%将由3部分组成,分别是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趋势对于地产企业而言是一种利空。一方面,商品住房供应受压缩,企业拿地的成本更高、难度更大;另一方面,人才住房、安居型住房都需要地产公司去建设,地产公司也需要接受更苛刻的拿地条件。
袁嘉隆也表示,未来深圳开发商在拿地时需要慎重考虑。
14小时前
14小时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