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进程正面临着体制突围的现实挑战:如何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如何规范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城镇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建议,提高城镇化的质量,首先要彻底改革排斥农民进城落户和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首先要规范征地程序,逐步缩小征地范围。 22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强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土地管理法》的修订无疑吹响了变革的号角。
大中城市落户限制将逐步放开
户籍改革将会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日前,管理层针对户籍改革有密集表态。
12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调研工作座谈会表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把农民工转化为市民。
1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发改委主任张平说,明年我国将总结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抓紧研究制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
个别地方已经在率先尝试。
日前,哈尔滨、南宁分别发布新政,将取消农业与非农户籍划分,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户口统称“居民户口”。
城镇化面临不少困难
今年“两会”,温家宝总理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明确表示了对于户籍改制的决心和力度,“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比老一代的农民工还有一些特殊的困难,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
社会对现行户籍制度的诟病已由来已久,对于2.5亿“农民工”而言,他们工作、生活在城市,为城市的建设付出巨大的贡献,但却无法享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待遇。不仅他们无法获得城市户籍,他们的下一代也仍然没有办法解决身份问题,造成求学、就业、医疗等难题。
城镇化面临着现行户籍制度的严重掣肘,据统计显示,我国有17%的人口生活在城镇,却没有在城镇落户,另外还有7000多万的流动人口。
2009年,全球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我国在2011年实现这一水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51.27%,据此计算我国城镇人口已达6.9亿,但是,2011年年底中国农村户籍人口是9.3亿,这意味着城镇人口数量仅为4.2亿。有学者称,我国城镇化水平至少要减掉三分之一。
户籍制度不仅隔离城乡,也隔离城市居民,早在2010年,全国13家报社发表共同社论《提请两会代表委员敦促加速户籍改革》,社论称,户籍不仅隔离城乡,也隔离城市居民,一些居民与其他人一样纳税,但没有户口却让他们无法享受同等的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中国社会积累的许多问题和矛盾都是与户籍密切相关的,“按照现在中国的财力和实力,完全有足够的能力来推动这个户籍改制的进程。”
2012年初,公众期许已久的户籍改革开始有了突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对户籍迁移实行分类政策,即县级市、地级市、直辖市落户条件不同,落户难易程度不同。县级市落户比较容易,而直辖市的落户须“合理控制”。
这些年来,各地虽然都在实行户籍改革,但总体推进缓慢。随着城市化发展,如何解决进城农民工身份转变和市民待遇问题,已成为社会尤其是城市必须正视的矛盾,而到了年底,户籍改革提速。
2天前
2025-09-03 22:35
2025-09-03 16:33
2025-09-03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