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自去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推出保障房分配诚信申报制度以来,效果显著。“以前采用‘九查九核’制度,历时5年分配近万套保障房。推出诚信申报制度后,仅半年就完成4000套的保障房分配”,市住建局的相关负责人日前告诉记者,目前正在配售、配租的保障房初定入围名单公示前,有700多户申请家庭经提醒后主动撤回申请,避免了因涉嫌骗购收到“罚单”的可能。
诚信申报不意味政府放弃监管
什么是诚信申报制度?实行诚信申报,主管部门不对申请人信息资料做事先审查,是否会给弄虚作假行为打开方便之门?
“诚信申报制度,就是申请人(包括共同申请人)按照诚信申报的原则,填报申请信息和提交申请材料,并对所提交的信息和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在申请人交纳了诚信保证金后,政府有关部门将该部分申请人的申报信息进行全面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和举报。同时,对申请人已提交的有关信息和材料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查,对被投诉举报的申请人进行重点核查。一旦核实有虚报、瞒报等弄虚作假行为的,将没收申请人的诚信保证金,并依法严肃查处。”市住建局的相关负责人解释说。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诚信申报并不意味着政府放弃监管职责。诚信申报以公开透明为原则,全过程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政府将更有针对性地对入围家庭进行监督、核查,执法标准并没有降低,处罚力度也不会放松,相反通过全过程公开和重点监管,可以更加有效地发现违法线索,从而达到依法行政的目的。
资格预审变诚信申报效率大增
深圳自2007年开始实施两次经济适用房分配。当时采用申请人资格预审制,即“三级(市、区、街道)审核,两次(市、社区)公示”的审核模式,终审环节更是“九查九核”,对申请家庭户籍、车辆、住房、保险、个税、存贷款、证券、残疾等级及优抚对象等情况均进行审查核实。
“两次分配房源有近万套,历时5年才完成。”市住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蔼贫说,实践证明,这一做法“形式严格,效率不足”,耗费大量行政资源,存在不少问题,频频曝出“豪车门”、“零资产”等事件即是例证。
2012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公租房和安居房,将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夹心层群体,申请条件不设财产限制,而是主要看有无户籍、房产和社保。面对大批安居房和公租房供应的新形势,深圳率先在全国探索推行保障房分配诚信申报制度。
“推出诚信申报,政府部门的职能由原来的资格预审、全面审查,转变为目前的资格后审、动态核查。”陈蔼贫解释说。
据统计,深圳自推行诚信申报制度以来,已通过诚信申报完成的保障房项目主要有里程家园双限房、永福苑和阅景花园安居房等,共有近4000套,从申报到分配仅用时半年左右。
向申请人发出相关提醒
目前,深圳正在配售、配租的项目主要有西乡安居家园和新茗语华苑安居房、龙悦居和梅山苑公共租赁住房。市住建局的相关负责人透露,初定入围申请人名单公示前,经初步排查发现,有1000多户申请家庭不符合条件,例如某些申请家庭名下有房产等。
18小时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