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是沟通政府和社会的桥梁,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合作关系,对于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日前,由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和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的2016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颁奖典礼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举行。经过专家评审,盐田区“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发展、构建‘政社合作伙伴关系’”从全国近百个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案例中脱颖而出,跻身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十佳案例之列。
2012年以来,盐田区以构建“政社合作伙伴关系”为目标,不断完善社会组织培育监管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组织健康快速发展。据统计,盐田区社会组织从104家增长到今年10月的214家,数量增长了105%,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居全市各区前列,社会组织有效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移,广泛参与辖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建设,成为政府开展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伙伴。
精心扶持培育:建立全市首个社会组织服务园
社会组织在盐田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对社会组织的大力扶持。2012年,盐田区在全市各区中率先建设社会组织服务园,重点遴选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亟需、具有成长潜力的社会组织,进行重点培育、孵化。
为更好地促进入园社会组织的发展,盐田区制定了《盐田区社会组织服务园管理办法》。“我们探索建立了社会组织准入退出、扶持奖励、登记评估等一系列孵化机制,规范了孵化培育的整个服务流程,全力为辖区的社会组织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盐田区社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运作模式上,盐田区采取“本土+引进”、“园内+园外”共同孵化模式,形成了由区社会组织服务园、工青妇社会组织加速器、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孵化站构成的多元化“孵化网络”。全区引进了市慈善会、市公益基金会和腾讯公益基金会等24家支持型社会组织,先后共有15家社会组织获得入园孵化资格,分布在生态环保、特殊儿童康复、社区基金会等盐田区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普遍流动性过高,不少社会组织难以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空间。针对这一问题,盐田区不断加大对社会工作人才的激励,坚持用政策、感情留住人才,打造盐田区社会工作人才“蓄水池”。
据了解,早在2007年,盐田区就被纳入“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区”。今年,盐田又获批创建全国首个“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试验区”。盐田区依托良好的社会工作基础,年内将制定出台一批具有指导性、操作性和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服务分领域标准,规范和指引盐田社工为居民提供贴切合适的服务,为全国社工服务标准化建设探索有益经验。
为培养高水平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盐田区将社会工作人才培育纳入了辖区“十大人才工程”,以盐田区社会工作协会为枢纽,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以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基地建设。
此外,2013年,盐田区还在全市率先设立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专项资金,每年资金总盘子200万,用于资助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文化体育类等居民欢迎、社会急需的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目前已经资助53个社会组织的60个项目,总资助额达500多万元。
得益于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扶持,近年来盐田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突飞猛进。截至目前,全区已有登记注册和备案的社会组织214家,从业人员约2500名,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9.67个,位居全市前列。全区社会组织涵盖了经济(工商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公益慈善(社会服务)以及综合等五大门类,基本形成了种类齐全、层次多样、服务范围较广的社会组织体系。一批社会组织在大浪淘沙的发展浪潮中茁壮成长,盐田区社会工作协会被评为4A级社会组织,盐田区社工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百强社工服务机构”,“军营社工服务项目”被评为全国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二等奖。
规范服务监管:创新编撰出台社会组织政策指引
“社会组织的发展,必须坚持培育和监管并重。”盐田区社工委相关负责人说,“特别是当前社会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运作方式还比较简单粗放,政府部门积极在制度上予以规范、在服务上予以指导,有利于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职能和作用。”
释放社会组织的活力,盐田区首先从降低门槛入手。2012年,盐田区率先推进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对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等八大类社会组织全部实行了直接登记,同时放宽社区社会组织准入门槛、简化办事程序,实行登记和备案双轨制。今年,盐田区又以社会组织登记注册“五证合一”改革为契机,率先探索实施网上直接登记改革,建立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负面清单,除政治类、宗教类、法律类、联谊类等需要前置审批的社会组织外,其他社会组织实行网上全流程登记,进一步简化登记流程,缩短审批链条,为社会组织发展“松绑”。
“松绑”并不意味着彻底放手。盐田区高度重视社会组织服务监管制度建设,自2012年以来,连续五年将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和综合监管作为社会建设重点任务。
针对社会组织宗旨使命不清晰、法人治理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2014年,盐田区借鉴香港《服务质素标准及准则》的经验做法,创新编制《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盐田指引”》(下称《指引》),为社会组织在盐田的发展提供了一本详尽的“说明书”,全书包括社会组织基本准则、社会组织法人治理指引、社会组织财务管理指引、社会组织规范化运营工作指引等四大板块。
“《指引》的内容非常务实,不仅收录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相关的文件和政策,而且还提供了社会组织章程、财务管理制度、年检报告书等11个模版,收集了社会组织法人治理、财务管理等12个案例,对于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来说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盐田区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说,《指引》已经成为全区社会组织的“案头书”和“工具书”。
今年以来,盐田区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社会组织服务监管综合平台试点工作,探索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新路径。该区社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盐田区正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社会公众中推广使用平台上的社会组织登记、协同监管、数据分析、办公自动化、综合评估、门户网站、公众服务七大系统,全面开展社会组织网上直接登记注册、综合监管、培育、诚信建设、综合评估五项改革,探索构建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及服务体制。
据统计,2012年以来,盐田区先后出台了《深圳市盐田区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和备案管理制度(试行)》《盐田区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日常监管和评估暂行办法》《盐田区社区服务中心项目日常监管和评估办法》《盐田区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有效规范了盐田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秩序。
拓展合作深度:政府购买服务总额4年涨6倍
几年来,盐田区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开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和内容不断延伸,“政社合作”携手并进,有效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的短板。
“我们积极推动社会组织走进社区,在全区18个社区设立了社区服务中心,通过招投标方式引进社会组织运营,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既满足了居民的需求,也促进了社会组织的成长。”盐田区社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盐田区根据居民需求,向社会组织购买了大量的专业社工服务项目,内容涵盖禁毒、信访、社区矫正、婚姻家庭、医患援助等各个方面。盐田区购买社工服务的金额从2012年的300余万元攀升到2016年的2000余万元,社区服务中心从3个增长到18个,社工服务项目从9个增长到15个,在盐服务社工目前达到240人,每年超过15万人次接受各类社会组织服务。
社会组织在盐田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据介绍,盐田区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及专业社工服务项目的服务范围涉及海洋生态环保、老人社会适应、青工乐队培养、社会组织培育支持、智障人士就业、夫妻关系调和、传统戏曲文化传播、残疾人诗歌朗诵队培养、跨境学童服务等20多个方面。社区服务中心服务项目包括7大类30多项,重点突出老年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的社区照顾、社区融入、社区矫正、社区康复、就业辅导、精神减压与心理疏导服务。
社会组织的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据介绍,盐田全区社区服务中心在历年由市民政局组织的评估中,等级均在A以上。各类专业社会组织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区海洋环保服务中心投身海洋生态环保建设,致力于大梅沙海域珊瑚普查、保育、种植,为盐田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做出积极贡献;盐田区慧灵服务中心帮助6名15岁以上残障人士融入社区生活等。
为促进各社会组织的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盐田区还率先全市打造了社会组织活动周这一品牌活动。2013年,盐田区首次举办社会组织活动周,之后每两年举办一次。活动周期间,盐田区通过社区公益项目提案大赛、社会组织服务成果展、社会组织专家论坛等板块展示社会组织服务成果,把脉社会组织发展趋势,全方位扩大盐田社会组织的影响力。
13分钟前
13分钟前
23小时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