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约束已经成为宝安发展绕不开、躲不过的现实难题。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无疑是宝安建设“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必然路径。2016年,宝安区坚持“决不让违法建设行为获益”的鲜明导向,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查违“1+2”文件和区委、区政府严查严控违法建设“1+1”文件,将查违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截至11月初,宝安区违法建筑全面管治任务完成率达90.18%,工作成效显著。
■对违法建筑安全隐患进行360O排查
自2016年6月1日,宝安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十大专项行动指挥部以来,由区规划土地监察局、区网格办、市规土委宝安管理局、区财政局、区建设局组成的第一指挥部不断推进违法建筑全面管治工作,对于我区违法建筑质量安全隐患进行360O排查,落实排查、检测、鉴定经费5000万元,保障工作顺利推进。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工作部署和《宝安区违法建筑全面管治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第一指挥部积极探索建立宝安区既有建筑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牵头制定了《整改治理技术指引》,提前部署下一步的整改治理工作。在出现恶劣天气情况期间结合气候变化情况,及时组织各街道、有关单位对辖区范围内的“穿衣戴帽”工程和河堤上及河道边邻近建筑物的质量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截至10月底,全区初步排查7.01万栋违法建筑,面积7498.95万平方米,排查出可能存在建筑质量安全隐患或潜在危险需进行专业检测的违法建筑5.82万栋,面积6538.54万平方米。
■智慧消防纳管违法建筑安全
按照《宝安区消除违法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工作方案》的安排,第一指挥部组织区消防监管大队指导各街道对消除违法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工作任务进行细化。目前我区联合智慧宝安管控指挥中心筹建消除违建火患管理系统,用互联网+科技对我区违法建筑消防安全进行实时监控。11月3日,我区组织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队队长及骨干消防协管员进行消除违建火患管理系统操作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消防力量的线上监控技能。截至10月底,全区共排查违法建筑44291栋;其中,生产经营性建筑10371栋,住宅类建筑33920栋,发现消防隐患110471处,整改隐患47271处。各派出所也全面启动消除违建消防安全隐患工作,已对30栋建筑发出纳管通知书,目前申报消防行政许可的单位有18家。
■全员出动防控新增隐患
为进一步加大违法建筑防控力度,及时消除停建违建工地的安全隐患,宝安区区委区政府聚全区之力开展“违建攻坚战”行动。自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区、街道查违办共出动执法人员31090人次,检查违建工地81182栋次,排查发现1934处存在安全隐患,已落实整改1848处,整改率96%。拆除存在安全隐患违法建筑1189处,拆除面积21.5万平方米。对于违建搭建、电梯、燃气、水、电安全等违法建筑全面管治其他领域,截至10月,我区共排查和整治2653处违法乱搭建,面积90.27万平方米。排查检测违建电梯隐患36处,燃气、水、电安全隐患42处,地质灾害、危险边坡安全隐患42处,已全部整改完毕。
两大难点
在宝安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下,结合智慧网格巡查系统,凝心聚力打好整治违建“攻坚战”。七个多月以来,违法建筑全面管治专项行动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发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违建全面管治工作难度大。据统计,全区共有8.8万栋违法建筑,如须在年内开展全面管治工作,违法建筑全面管治工作量大、面广、任务重、时间紧。各街道社区配备的专业人员普遍不足,推进此项工作存在较大难度。
2、工作推进难度大。违建“毒瘤”长在宝安太深,既要铲除也要疏通。宝安区部分原住民业主认识不足,存在抵触心理,对管治工作不够支持和配合,导致全面排查与专业排查整治未能实现工作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违法建筑全面管治工作的深入推进。
攻坚克难
“拓展空间 保障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违法建筑全面管治的过程中虽然困难重重,但第一指挥部也将在下一步的行动中继续攻坚克难,在“查”、“办”、“通”、“宣”四个方面打出整治“组合拳”。
1、查: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确保实现违建“零增量”,强力推进减存量专项行动,对全区违建进行全面综合整治。
2、办:进一步强化督办力度,落实排查整改责任,对进度缓慢的责任街道、责任单位进行督办,并协同人大、政协监督组深入各街道、社区,现场督办,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3、通:进一步加大沟通力度,协调区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与市级部门联系,以解决安全隐患专业排查、检测鉴定机构数量不足问题。
4、宣: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各成员单位利用微信公众号、短信、报刊等形式向广大市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群众对违法建筑全面管治行动的认识,自觉配合各单位开展工作。
15小时前
15小时前
15小时前
15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