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日,恒大宣布将综合扶贫范围从大方县扩展到毕节市七县三区。计划在原30亿元以外再投入80亿元资金,帮助毕节在2020年底之前实现92.43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同时,按照计划,在2018年底完成共175个成片区整村推进精准扶贫、帮助大方县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后,恒大也将完成帮扶的使命。
很多人开始关心,将来恒大走了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恒大早就考虑过了。
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恒大集团因地制宜发展蔬菜、肉牛、中药材、经果林等农牧业产业基地,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化经营,帮助5万户、13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恒大与当地政府一道,运用市场手段把分散的土地适度流转,集中连片建设产业基地;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组建合作社进行合作劳动;同时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指导合作社进行生产。恒大负责项目与配套设施建设并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运用市场手段把产业化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恒大主要起牵线搭桥和各方衔接的作用,不参与后续生产链的运营环节。以此可以确保,恒大走了以后,这个机制依然是完整的,可以继续运营下去。”恒大扶贫队员王长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尽管如此,恒大扶贫队员在大方仍然负责了很大部分工作。恒大扶贫办公室副主任阮士恩表示,目前恒大承担的所有协调管理工作将最终移交给地方政府,后者将成立专门平台来负责这部分工作。
以大棚坏了举例,以前是恒大联系企业过来帮忙,恒大走了以后呢?阮士恩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未来主要通过农业服务公司来填补服务空缺。
通过与当地政府商议,目前恒大在毕节市每个县区都成立了一家农业服务公司,由当地政府和恒大各占60%和40%的股份。主要负责农业设施的维修维护和运营管理。“前期政府组织一支精干的队伍来和恒大一起干。等地方政府全部上手了以后恒大就从中退出,40%股份也会全部无偿捐给当地政府。”阮士恩说道。
精准扶贫是系统工程,不仅是投入充足资金和一支精干的队伍,最重要是找到具体落实的方法。形成成熟的长效机制更非易事。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尤其在产业帮扶方面,用一年半时间建立机制,再用一年半时间巩固。
“现在大棚已全部种上蔬菜,到明年四五月份,常态化机制已经相对成熟。”阮士恩的神情,仿佛他也成了种地人。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