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7-2018)》预测称,2018年楼市将迎来新一轮调整和降温期。其中,住房价格增幅或将继续保持平稳下降,商品住宅销售额增幅较2017年增幅将明显回落。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指出,近17年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只有在2008年和2014年出现过两次同比下跌,其它各年度均保持正增长。鉴于因城施策的调控政策的持续作用,2017年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预计2018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将呈现小幅回落态势,全年同比下降7%左右,在持续三年增长后再次出现下滑。
长效机制或将实质性迈步
住房制度和楼市长效机制的加速建设可能是楼市超级繁荣周期在今年走向尾声的主要原因。
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处在降温后的稳定期,房地产市场也将持续较长时间健康正常运转,这正由于2017年调控政策对长效机制的高度重视,调控手段从抑制需求变成解决需求。明年,随着租购并举等制度的逐步落地,部分非理性的购房需求,将被更好地性引导到租房上。此外,长效机制的建立能够摒弃部分带有“副作用”的短期异化手段,对构建阶梯型消费,解决高房价和库存区域不平衡问题将持续产生积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倪鹏飞指出,当前中国的住房基础制度没有根本性改变,政府依赖房地产的发展局面也没有改变。目前一二线部分城市房价增幅下降是调控重拳下行政限制性措施的结果,并不是真正由市场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自我调节作用下的变化。因此,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必须将抑制住房投资投机的政策手段制度化、长期化。倪鹏飞指出,2017年住房制度的长效机制开启了建设之门,2018年需要迈出实质性步伐。
今年以来,多项机制的建设都已经出现破冰和加速推进的迹象。例如,部分地方今年已经实现不动产登记联网。此前官方确定在上海、广州、杭州等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破冰前行。财政部部长肖捷日前上发表署名文章称,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房地产税出台已经真正进入倒计时,明年有很大几率列入立法计划。
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期发布的年度报告指出,明年将是长效机制与短期调控结合的转折点,中国将进一步加快相关长效机制政策的落实和细化。房地产市场将会呈现成交回落,价格趋稳,新开工、投资中低速增长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