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摄影/史小兵
2月23日下午,万科召开了2018年的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两项议案,其中备受关注的是对公司董事和监事薪酬方案的调整(以下简称《薪酬议案》)。
《薪酬议案》公布于2月13日,核心的内容在于,万科披露了董事局主席和总裁的收入构成,包括年度即时现金薪酬和经济利润奖金部分,同时披露了2014~2016年董事局主席(王石)、总裁(郁亮)的即时现金薪酬,更首次披露了自2010~2015年的董事局主席(王石)获得的经济利润奖金年功积分的分配比例。
让万科管理层吃惊、公众瞠目的是,2月22日公众号大摩财经发表文章,直指在过去七年间,王石通过即时现金薪酬、经济利润奖金以及员工持股计划,获益超过10亿元。“是不是真的?当然不是真的!”在今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表示。
万科的经济利润奖金制度起始于2010年,本是一种正常的员工激励政策,其主要特色在于采用了企业的经济利润作为考核指标,并且实施三年递延政策,递延期内的经济利润奖金只能作为集体奖金留存。基于奖金留存,万科管理层与公司进行业绩对赌,如经济利润为负数,则集体奖金将按比例返回公司。这项制度一直是万科人的骄傲,他们认为这是万科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上的进一步探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员工激励制度。
但由于两点,万科的经济利润奖金制度曾受到广泛质疑。其一是质疑万科历年来虽然披露了经济利润奖金的总额,却没有具体到高管个人。其二是,2014年初,在经济利润奖金制度的基础上,万科建立了事业合伙人制度,包括通过资管计划共同持有万科的股票。不久后,13.75亿元经济利润奖金被用于持股万科,比例为4.49%,即金鹏资管计划。
同样是2016年,当时的大股东宝能直接以公告的形式,指出“公司董事、监事在该制度中能够获得的报酬及获得该等报酬的依据,董事会从未向投资者披露过,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要求”,并以此作为罢免王石、郁亮等董事会成员的理由。
王石炒股赚了8.3亿?
“王石7年获益10亿?”大摩财经在文章标题中用了问号。但在文章中,该公众号详细列明了这个他们总结的,支撑这个结论的论据,搜集论据的过程显然花了不小的力气,但是万科管理层指出,大摩财经搞错了。
在大摩财经推导出的10亿收益中,大头来自通过员工持股计划获得的股票收益,其称王石的这部分收益达到了8.3亿元。计算收益需要两个数据,一是本金,二是回报率。大摩财经计算,代表万科管理层的资管计划国信金鹏分级1号持有4.49%万科A股份,最初实际出资仅13.66亿,目前市值186亿元,万科管理层获得高达13倍的投资回报。王石2014年-2016年三年的经济利润奖金之和均为6447万元,这些奖金全部封闭用于资管计划的自有资金,高达13倍的回报率意味着,王石的收益达到了8.3亿元,且不包含2017年的经济利润分配及投资回报。
但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却非如此,上述持股计划的本金大概14亿,负债大概36亿,四年的总利息大约11.5亿(在计算成本时只能算一半,因为有些利息是后付的,相当于自己全周期平均投入了5.5亿),按照2月22日的收盘价33.7元计算,最后的累积回报率是(166-36)/(14+5.5)-1=5.67倍。
大摩财经更大的失误在于,将其估算的2014~2016年三年的经济利润奖金(合计约28亿),作为计算收益的起点,但实际上,万科合伙人持股计划购买股票的时间起于2014年5月,终止于2015年1月,其后再无增持行为,其动用的起始本金也只是万科管理层留存的2010~2013年经济利润奖金(合计约14亿),整整高估了一倍。
“本金高估一倍,收益倍数高估一倍,那所谓8.3亿,实际被高估了整整四倍。”谭华杰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但他同时强调两点,第一,即使这两个亿,也不可能理解为王石从万科获得的收入,因为这是股价上涨带来的浮盈,和其他股东持有股票获得浮盈没有任何区别。其次,王石不可能直接获得这两个亿。由于万科合伙人并不直接持有万科股票,更不可能通过合伙人持股计划在二级市场抛售自己的股票,相应股票只能继续留存,前面的人即使要退出,也不可能按照二级市场的价格来套现,只可能大打折扣,让后面的人来接盘。所以实际能兑现的收入,将会明显低于其名义市值。
万科高级副总裁谭华杰。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所以王石真正从万科获得的收入,也就是每年的即时薪酬,加上经济利润奖金兑现后的本金部分。按照大摩财经的估算,7年税前合计一个多亿,年均约2000万,还不到另一家房地产企业CEO年薪的十分之一。
“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创始人,最后拿回去这么点钱,你觉得多嘛?”一位企业界人士在会后问记者。
2025-09-30 07:00
2025-09-29 21:58
2025-09-29 17:38
2025-09-29 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