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8年以来,深圳城市定位经历多次变化,从区域中心城市定位到区域金融中心定位,再到国际化都市定位等等,但显然都跳不出深圳在香港和广州之间的干扰。2003年前后定位区域中心城市,但这个区域多大?政府没有办法解释,到底是整个珠三角还是珠江东岸?假如是珠三角的话,显然广州市政府会有意见,也不服气,因为在广东来说,广州才是当之无愧的老大,省会城市,假如定位珠江东岸,这个结果自然能说得过去,只不过这样的定位连深圳人自己都要唾弃,怎么可能成为深圳未来的方向呢。定位区域金融中心,这个显然也是一个讨好的做法,因为广州也好,泛珠三角也好,就金融业发展来说,显然都不如深圳,只要深交所还在深圳,区域金融中心是显然的,只需要加强和巩固罢了。但这样的定位仅仅是取巧,作为一个区域金融中心,没有丝毫的远见。随后在李鸿忠市长期间定位中又增加了高科技之城,物流中心之城这样的定位,似乎更为接近深圳的现实,但相比较上海中国经济中心,北京天津北方经济中心这样的定位而言,深圳定位仍旧是模糊的,因为这种定位无法处理与香港之间的关系,也无法摆脱广州一哥的定位,到底谁才是珠三角的一哥?
曾有一段时间,广州市代表在广东省政协会议上审议要求把深圳证交所迁至广州,虽然不可能获得通过,不过这也极大的羞辱了深圳人。两个城市虽然都是珠三角领头城市,但事实上城市文化,城市主体则完全不一样,广州是广府文化的代言,深圳则是移民文化的代言,两个城市文化格格不入,相互间早有轻视之意,及至深交所迁广议案被提出之后,深圳人再也坐不住了。除了报纸还保持官方的刻意沉默外,民间早已是骂声一片,甚至连暗杀这位政协代表的心都有了。尽管不再受到国家重视,尽管落到了个四不像,但如今被广州公然叫喊着让座,让座,这种羞辱是的的确确让深圳人吃不消的。不过,这事之后,深圳关于未来讨论的则越来越少,关于未来深圳人如噎在喉,因为这个未来并不能完全掌握在深圳人自己手里,而是掌握在国家手里,甚至广东省手里!
这十年间,用王石的话说,就是徘徊的灵魂。虽然有发展,虽然有巩固,虽然有前进,但没有目标,一任市长一个目标,或左或右,而其中的他们,也已经在左右中国经济的过程中享受了后来的牢狱之灾,不能不说与徘徊的深圳灵魂有关,因为包括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深圳未来会迈向何方。
深港同城的困惑:两个巴掌拍不响
深港同城,共建全球五大中心,这是深圳收到的史无前例的大饼,也是深圳后三十年奔腾的方向。但这美好的愿景实现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先不说香港方面是否同意与深圳结婚蜜月过日子,就拿近的说,深圳连一个二线关都不能自己说了算,还要反复申请,对深港五大中心的信心又是从何而来呢?
1979年-1997年,深圳经济飞速发展,并创造出特区模式,这是体制创新的功劳,更是国家对深圳特殊关照的结果,因为一个“特”字,深圳多项事务都是按照特事特批的,所以才有蛇口工业区的辉煌,所以才有最早的三来一补。而如今,深圳若实现与香港的联姻,进而实现五大中心的目标,至少在以下问题上是有障碍的。
第一障碍自然是行政立法权,仅仅依靠特区解决不了的行政问题。在实现五大中心的目标下,深圳有太多太多的行政权需要广东省审议,需要国家审议。而深圳和广州在珠三角规划中与在国家标准下的《深圳综合改革办法》中的定位并不完全一致,珠三角规划中,强调香港是龙头,广州和深圳是区域中心,也就意味着将来深圳诸多政策都需要先经过广东省,再经过中央政府,这中间即使中央政府能确定的事情,恐怕在广东这一关都过不了。早期深圳特区之所以能大刀阔斧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与早期深圳被“放得开”,与小平同志的特殊关照分不开,也与深圳早期领导人的开拓进取精神有关,没有袁耿,没有谷牧等老同志的支持,深圳能有蛇口吗?深圳能有今天吗?而我们要知道,袁耿等老一辈深圳领导人都是中央直接委派的,所以在深圳有更大的行政决策权,任何创意和想法都可以顺利地直达天听,现在深圳领导人能做到吗?所以,不解决独立司法行政权,不能像直辖市一样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深港同城恐怕只能是一张白纸,若要依靠深港同城去挑战上海经济中心的地位,也只能是画饼充饥!
第二,制度建设障碍
可能邓爷爷自己规划的一国两制,都意识不到将来还能实现一城两制,深港国际大都市共建五大中心,自然是把深港看作一个城市对待了,但这一个城市却是两种制度,两种文化。若要实现两个城市的融合,甚至同城,难度可想而知,一个是资本主义英国经营了多年的资本主义城市,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经营的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制度上谁倾向于谁?即使便是制度上的事情抛开不说,那么深港合作的各自的地位如何定位?深港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能否实现天下无关,能否实现共同市场?这也是考验中央智慧和深港两地智慧的难题。
1998年在中国大学合并潮的时候,天津两所高校也传来合并办学的说法,甚至都有了官方的证明。两个互补型的高校,一个是以文理经商为强项的南开大学,一个是以工科为强项的天津大学,谁都知道合并之后会互补,会实力大增,但结果如何呢?虽然有教育部的撮合,但最终两所高校仅仅只是做到了合作示范办学而已,仍旧是各管各个的。为什么所有学生,各方期待的结果没有出现呢?原因并不复杂,天津政府方面保留意见,高校合并的安排有问题等等,最终是两所高校的竞争力在将来都有所下降。
所以,深港共建五大中心自然是万众期待的,但如果没有行政上的大力保证,仅仅依靠深港之间抛抛媚眼,说说情话,做一两个合作示范区,只能是空谈,结果对两个城市的竞争力不仅不会加强,反而会削弱
5小时前
5小时前
5小时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