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价的根本原因 "即使降价,许多人也买不了"
"前两天,有人告诉我,管庄一个项目降价了,由一平方米35000元降到28000元了,我当时就不信,后来一打听,这个项目还没开盘呢,嚷嚷过均价35000元,现在又说28000元了,其实这只是开发商的一个销售策略,不能算是真正降价,因为周边项目均价不过26000元。
在目前的市场观望期,这样的信号会很多,但从客观规律上来讲,可能会有'假摔',扫扫价格的浮沫儿,真正的降价一定不会这么快到来。选择扛价,既是开发商出于角色的本能,也是规律使然。"肖先生坦言,在这方面,购房人明显处于弱势。
在记者随后的采访中,多位开发商向记者证实了肖先生的判断:现在还没有降价的计划,至于原因则五花八门。东三环一位非毛坯修项目开发商的说法很有代表性:"现在什么成本都在上涨,开发商的利润已经不像前两年那么高了。
就拿以前都不在意的人工成本来说,不要说最贵的广东技工,连浙江技工一天都300元了,成本在那儿摆着呢,肯定不愿意降呀。再说了,现在的政策是限制需求,降价了,许多人也买不了呀,弄不好,新客户没来,老客户也跑了。"
通州项目是去年调控后的率先降价者,这一轮会不会继续领跌呢?通州一项目的副总韩先生说:"经过去年一轮的回调,通州房价已经回归到理性位置,金隅花石匠14000元,运河湾、海棠湾21000元左右,北京ONE26000元……与大兴、顺义等区域的项目比,都是有优势的,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目前都还有成交,我不知道其他项目的情况,但我们公司去年年底的工作会上,已明确了今年不涨不降的调子。"
开发商是否"不差钱" "资金扛半年是没问题的"
不管是"成本论"也好,"调整到位论"也好,这些开发商在表明态度的同时,也都向记者透露出了目前"不差钱"的意思,其中,通州项目的韩先生还明确表示:"从公司的财务情况来看,扛半年是没问题的。"
"你听没听说身边有项目说过资金紧张的?"对于这个问题,在记者采访的十余位开发商中,只有一位开发商表示:"有人问过我,能否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尽快帮他筹措6000万元。"其他开发商则均称:"前两年销售行情那么好,没听说谁缺钱的,从一些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报表中也能看到,许多企业的负债率都在50%以下。
最近,不是还有开发商拿地吗?证明'老本儿'厚呗。"
尽管开发商自称不差钱,但记者却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了一个让人困惑的信息:2011年1月份集合信托计划中,房地产信托的成立规模占全部信托成立规模的37%,成为占比最大的信托业务种类;截至2月17日,处于推荐中的信托计划达26款,2月份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计划已经达12款,占总款数近一半的比例,发行规模或将超25亿元。这些信托大部分承诺投资收益在10%以上,加上信托费、代销费、托管费等,开发商的融资成本应该在15%以上。
另外,今年以来,还有房地产企业通过海外发债、优行票据、向外资银行借贷、私募等方式融资,融资成本也都高于7%左右的银行开发贷款成本。如果开发商真的不差钱,为什么频频以高成本去融资呢?
另外,也有信托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在他们公司发行的近几期房地产信托产品中,开始有了股权融资,以前开发商是舍不得把股权出让出去的。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