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深圳房地产网  > 城市更新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东莞土地成交首破200亿 三旧改造成拿地主方式

来源:  南方日报 深圳房掌柜  2017-01-06 09:41:55阅读量:9135
[摘要]东莞新房市场成交热蔓延至土地市场,2016年东莞土地拍卖竞争异常激烈,全年房地产行业先扬后抑,前三季度的市场可以用繁荣与火热来形容,四季度调控政策效果显现,市场短期降温

东莞新房市场成交热蔓延至土地市场,2016年东莞土地拍卖竞争异常激烈,全年房地产行业先扬后抑,前三季度的市场可以用繁荣与火热来形容,四季度调控政策效果显现,市场短期降温。从成交规模来看,2016年全年东莞商住地成交25宗地块,比上年46宗减少21宗。占地面积合计102万㎡,同比2015年减少37.88%。但土地市场量跌价涨,全年土地成交金额达到225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今年东莞商住地成交金额为187亿元,溢出成交是收入的主要来源。

2016年东莞商住地整体溢价率为394%,创下历史新高的水平,反映土地竞拍异常激烈,开发商拿地意愿十分迫切,部分企业更是在所不惜,志在必得。商住地成交中,外来企业的拿地比例超九成。外来企业中以品牌房企为主导,碧桂园、恒大、阳光城、融创、鲁能、北大资源等企业均现身拿地,本土企业仅有中惠地产和智宇实业。

业内预计,2017年货币政策收紧和房地产降杠杆,房企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都要比2016年更大,房企资金面将明显收紧,土地拍卖降温。在加强购房信贷资金监管的同时,土地竞买资金来源监管将会更加严苛。资金驱动性的土地市场高热局面有望逐渐趋于理性,地价也有望高位回落。

土地成交金额创历史新高

据东莞中原研究部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东莞商住地供应24宗,占地面积合计96.61万㎡,比2015年减少56.37%,比2014年减少26.35%,供应量为近10年的低位。2016年房地产行业在去库存的总原则下,土地供应持续缩减,与新房成交形成明显的反差。中原地产东莞市场策略部总监车德锐分析,主要原因是招拍挂的地块供应量少,“三旧”改造成为房企拿地的主要方式,但通过“三旧”改造供应的土地总量并不是很多。同时,政府在土地出让方面的管控愈发严格,大块土地被拆成多块小宗地块推出,单一地块门槛较低促使土拍竞争日趋激烈。

据监测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东莞土地出让金额为174亿元,占东莞去年前三季度预算内一般财政收入的409亿元的43%,比2015年提高8个百分点。去年全年东莞土地成交金额225.26亿元,同比大幅增加24.89%,其中,商住地成交金额187.43亿元,同比2015年增加32.88%。

尽管去年的土地成交规模创下近9年来的新低纪录,但土地成交金额却创历史新高,反映土地成交创收显著,溢价贡献大。去年东莞土地成交金额达225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200亿元以上,其中商住地的贡献度达到83%,也为近9年以来的最高贡献度。去年东莞商住地成交金额为187亿元,其中政府出让的起拍金额为51亿元,溢出成交金额136亿元。由于商住地溢价成交突出,并且高溢价的现象明显,溢出成交金额占比达到总金额的73%,为10年来的新高。

大石龙片区受市场热捧

受地铁2号线开通的影响,大石龙片区迎来发展机遇,推地热情要高于其他片区,也吸引了鲁能、时代、碧桂园等开发商布局。地铁和品牌开发商的进驻,未来大石龙片区房地产将迎来高速发展周期。临深、水乡、城区三大片区的商住地成交量则高位回落。去年东莞五大片区有商住地成交记录,大石龙和东北成交占地规模同比前年大幅上扬,大石龙是成交热点片区,全年成交8宗地块,占地规模40.86万㎡。

从片区价格来看,各大片区成交的商住地楼面地价均出现大幅上涨,上涨幅度均超过200%以上。其中,临深片区楼面地价高达19054元/㎡,接近2万元的地价,同比前年上涨更是达到501%,临深片区的土地成为开发商抢夺最强烈的片区。东北片区的楼面地价也达到6872元/㎡,同比前年上涨483%,成为东莞地价涨幅仅次于临深的区域。地价过万元的片区还有中心城区的14246元/㎡。

车德锐认为,大石龙片区成交异军突起,一方面是由于地铁开通,政府趁机推地,消化地铁的利好;另一方面是过去大石龙片区的房地产发展并不起眼,现在受市场热捧是借助市场热点和地铁沿线的土地升值,以及品牌房企的介入。同时,由于核心区域的高地价,使得房企向非热点片区拿地偏移,其中大石龙、水乡、东北片区将成为未来房地产的发展热点,一方面这些区域的地价要低于核心区域;另一方面,这些片区的房地产开发仍然处于发展高速周期。由此可以预判,东莞未来的房地产区域发展格局,区域之间的不平衡逐渐寻找一个平衡点,相互渗透也将加剧,回归价值。

外来企业拿地比例达九成

据监测数据显示,剔除松山湖限价地块,2016年东莞商住地楼面地价达到9584元/㎡,同比前年上升190%。今年商品房均价为13735元/㎡,同比上涨38%。地价上涨的速度远远高于房价增速,且地价占房价的比例高达70%。由此可见,地价的快速上扬,开发商拿地成本与日俱增,对资金要求更高,投资开发风险也更大,未来的利润空间也将持续被挤压。

车德锐认为,从东莞地价与房价的走势来看,去年房地产市场的异常火爆,地价和房价都今非昔比。全年东莞土地拍卖氛围十分热烈,多家房企参与争夺。全年诞生12宗单价高地,吸引融创、时代地产、阳光城等外来大鳄进驻。反映出流动性宽裕的大环境下,房企多渠道融资,加杠杆购地,不少开发商“有钱缺地”。去年在东莞拿地的外来企业占比超九成,这些拿地企业的特点就是融资有道,资金实力雄厚,融资方式多样。

合富辉煌东莞市场研究部总监李兴旺认为,外来房企布局热点城市的决心,尤其对优质土地资源的争夺更加强烈。火热的新房市场又为土地市场煽风点火,增强开发商的市场预期,进一步推高了地价。同时,市场供求风险降至低位,东莞库存的供不应求,加强了开发商未来的市场预期。房企出于销售业绩增长的需求,急需增加土地储备,购地的欲望使得房企不惜重金拿下高价地。

东莞去年商住地13个区域有成交记录,其中,黄江、万江、樟木头、莞城、茶山、石排共6个区域的地价超过万元。黄江以23267元/㎡的地价成为2016年东莞商住地的单价区域最贵的镇街。

本土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减弱

从成交来看,2016年东莞外来企业商住地成交17宗,本土企业成交3宗。外来企业拿地的占地面积合计71万㎡,同比前年下降45.88%;本土企业拿地占地面积为5.55万㎡,同比15年下降87.56%,是东莞本土企业2000年以来拿地规模最小的一年,创下历史新低。

尽管外来企业的拿地面积和前年相比出现回落,但本土企业的下滑幅度远远高于外来企业。在供地有限、地价暴涨的环境下,本土企业拿地缩减首当其冲。李兴旺认为,关键问题是本土企业的资金无法与外来大型企业抗衡。对于东莞目前的高地价,本土企业望洋兴叹。去年东莞外来企业吸引了融创、时代、阳光城等全国大型企业的进驻,东莞地价出现了翻几倍的上涨,也加速了东莞房地产行业随之进入品牌时代。大型品牌房企的资金实力、开发经验以及应对市场风险都要比本土企业更具有优势,行业洗牌势在必行,“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会更为活跃。而东莞本土企业,尤其是本土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融资渠道受阻,资金实力弱以及土地储备不足,更加承受不了东莞当前的土地价格,将成为企业发展生存的瓶颈,或将面临“出局”的命运。

从成交比例来看,2016年东莞商住地成交中,外来企业的拿地比例高达九成,本土企业仅占5%。从历年走势来看,2012年以来外来企业的拿地比例持续上扬,本土企业逐渐走低。去年东莞外来企业拿地超过九成,反映出东莞本土企业鲜有拿地的现象。外来企业中以品牌房企为主导,包括碧桂园、恒大、阳光城、融创、鲁能、北大资源等企业,本土企业仅有中惠地产和智宇实业。外来开发商大举在东莞拿地,本土企业显得黯然失色,竞争力和影响力都逐渐减弱。

分享到:
责任编辑:dgfzg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1. 1金融部门支持房地产,有哪些新进展?
  2. 2向轻资产运营转型 多家上市房企加速剥离地产开发业务
  3. 3转性、换地、退地 多家房企受益收储政策
  4. 4全网刷屏25亿次的戈壁巨型艺术IP 首次亮相2025深圳国际车展
  5. 5以“吾悦经营五步法”再启新篇 新城控股第八届新商会顺利落幕
  6. 6深圳新房成交量增长明显 二手房录得量小幅调整
  7. 7大龙地产拟收购北京顺义区国企 获得顺义新城一宗宅地
  8. 8定了!深圳6号线支线二期将于9月28日开通
  9. 9新政后,深圳哪些笋盘值得关注?
  10. 10龙光总部中心规划调整,建面增至40万平!部分楼已封顶

新闻推荐

  1. 1东莞官宣新政!买新房最高补贴3万 公积金最高可贷150万
  2. 2新政后,深圳哪些笋盘值得关注?
  3. 3深圳二手房挂牌量同比增长94% 市场情绪整体稳定
  4. 4深圳13号线一期北段今起“跑图”冲刺 年底将开通
  5. 5深圳地标“湾区之眼”今日开业 深圳再增一座超维文化综合体
  6. 6去库存成效显现 房地产市场继续止跌回稳
  7. 7大龙地产拟收购北京顺义区国企 获得顺义新城一宗宅地
  8. 8深圳新房成交量增长明显 二手房录得量小幅调整
  9. 9拆除范围超11万㎡ 宝安今年第一批旧改公布
  10. 10转性、换地、退地 多家房企受益收储政策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