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鸟瞰图。
“一轴两翼五廊”空间格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11月22日上午,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福田区深港开放创新中心项目现场盛大举行。位于深圳园区的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以及周边14个卫星园区和配套项目同时鸣锣开工,掀开了合作区全面建设的新篇章,与港方园区共同形成“一河两岸、大干快上”的火热建设场面。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庆生,市委常委、秘书长高自民等市领导出席开工仪式。
抽调近100名干部组建工作专班 全面加快推进合作区开发建设
陈如桂在致辞中表示,开工仪式标志着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了新的平台、新的载体,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加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深圳当前的特别举措和重要任务,必须用最先进的理念、最好的技术、最优的方案、最高的标准,全面加快合作区的开发建设,掀起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局面。
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黄伟代表属地政府致辞,他介绍,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载体,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深圳市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福田区扛起使命和主体责任,抽调近100名干部组建工作专班,全力以赴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合作区开发建设。
“改、建、租、购”多策并举
梳理约37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据了解,目前合作区建设已经实现良好开局。首批国家批复的五条先行先试政策正加快落地推进;积极对接国际科研体制机制,已探索形成合作区科研“六大新机制”;通过“改、建、租、购”多策并举,已梳理出约37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深圳首个国际组织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国家级创新中心未来通信高端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70个优质科研机构和项目已确定入驻,拟引进或正洽谈入驻南开-牛津大学联合研究院等67个优质科研机构项目。
此次开工的两大中心为深港开放创新中心和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其中,深港开放创新中心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深圳园区西翼——福田保税区内首个新建项目,将为合作区启动全面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是深圳园区首个城市更新项目,是合作区西翼标志性建筑和门户节点。
两个中心将为深圳园区新增3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研空间,与先期建成的深港协同创新中心、深港国际科技园、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国际量子研究中心等四大科研载体一并构成合作区深圳园区核心启动区,为高端科研资源入驻提供约67万平方米科研空间。两个中心开工建设后,沿深圳河而下,呈现了“一河两岸、大干快上”的火热建设场面。在深圳河北岸,南华赤尾棚改旧改、皇岗口岸重建、一号通道改造、保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深港开放创新中心和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多点开花、日夜兼程;在深圳河南岸,港方园区基础工程建设紧锣密鼓、只争朝夕。
16个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超过615亿元
而以合作区为核心,周边卫星园区联动发展的中心城区新格局也在初步形成。以合作区为核心,周边已布局N个卫星园区,用中心城区的空间资源、金融和专业服务业优势,支撑合作区源头创新,打造深港科技创新产业走廊,携手香港共同打造超级发展引擎,驱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
10月10日,“五园一街”率先启动,72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投入使用,深圳园区的深港国际科技园、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国际量子研究中心与周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湾区国际金融科技城和华强北5G应用体验街区遥相呼应。11月22日上午,16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过615亿元,新增约174万平方米科研产业空间。深圳园区的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与周边14个城市产业更新项目再现联动之势,为合作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拓展空间。
前瞻
布局“一轴两翼五廊”
全面推进百余个项目建设
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和“首善之区”,福田正率先发力大中轴,齐推东西两翼建设。此次开工的14个合作区卫星园区和配套项目中,有10个位于中轴线,分别为水围国际社区、三星智能科技园、金龙国际时尚产业基地、中汽南华汽车研发基地、上梅林美视智能园区、梅林TOD综合体、中粮金帝生命健康科创园、桓利生命健康科创园、华强激光科创园等;有4个分布于东西两翼,分别为八卦岭平安金融科技园、南方现代传媒创意园、金地现代国际社区等。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福田正按照“一轴两翼五廊”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十余个重点片区、百余个项目建设。未来将新增优质产业空间超过1900万平方米、保障房250万平方米、公共配套150万平方米,学校15所。通过城市空间再造,促进高端资源集聚,重构中心城区新格局,打造2.0版新福田。
(来源:晶报 魏鼎)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