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救市又出新版本。在佛山、芜湖的“小动作”相继被叫停之后,近日媒体报道,上海规定外地户籍居民持长期居住证满三年,可购买第二套房。对此,上海官方回应,这一操作办法从限购政策开始实施时就已经执行,上海楼市限购政策没有调整变化。
此举究竟是支持刚需,还是暗中托市?究竟是合理微调,还是放松调控?笔者认为,且不论其动机,单从内容看,上海这一政策可谓与众不同。根据其官方解释,上海是将持有长期居住证三年以上的家庭视为本地户籍家庭。这种对居住证的新解,实质上是修改户籍标准,却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触碰调控红线。如果确有救市效果的话,只能说,同样是救市,大城市水平就是高。
我们不妨重温“新国八条”对限购政策的表述:“对已拥有1套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能够提供当地一定年限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要暂停在本行政区域内向其售房。”政策对限购套数(2套或1套)、范围(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区域(本行政区域内)都规定得很明确,防止地方政府自作主张,但仍留下一个空白点———户籍标准。限购套数因“当地户籍”与“非当地户籍”而有所不同,那么,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可以成为“当地户籍”?“新国八条”没有说。
其实这也并非政策疏漏。楼市调控主要是遏制投资投机需求,只是借用“户籍”来区分购房者是否自住,至于满足怎样的条件能够在当地落户,这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的管理范畴,而出于城市承载力考虑,各地方政府一般也不会无条件地放开落户条件,因此,落户标准问题本不在调控范围之内。
不过,在眼下楼市胶着、各种救市手段又纷纷被叫停之际,户籍标准则可能成为地方政府的救命稻草。简言之,“新国八条”规定了没有当地户籍的家庭要暂停购房,但对怎样能够拥有户籍没有限制,地方政府完全可以让没有户籍的人拥有户籍,也就等于让没有购房资格的人拥有了资格。例如去年2月,石家庄在公布限购措施后三天,就大幅放宽了户籍政策,被称做“石家庄市史上最低落户门槛”,这就是一次典型的操作。
4小时前
4小时前
5小时前
5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