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先扬后抑,上半年热点核心城市楼市热度高,客户积极入场,“打新热”持续,为抑制楼市过火,政府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如深圳出台二手房指导价,堵假离婚漏洞,“打新”规则升级;广州严格限价,分区调控;东莞“莞六条”、“莞八条”等调控层层加码维稳楼市。
下半年政策严控叠加融资环境收紧,大湾区市场转冷,成交承压下行,库存走高,市场进入下行期;年末,高层政策暖风频吹,信贷环境明显改善,呈现“翘尾”行情。大湾区市场全年动荡变化,而多数房企经受住了市场考验,交出相对满意的答卷。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TOP50房企累计流量销售总金额达11372.03亿元,同比上涨14%,31家房企破百亿。大湾区房企拿地TOP30成交总建面达3277.86万㎡,较2020年同期下降15%,但成交总金额同比微涨4%,为3600.85亿元。哪些房企应对更灵活强势上榜?排名发生怎样的改变?且看2021年度大湾区房企销售及拿地排行榜,为你详细解读。
2021年度粤港澳大湾区
房企权益、流量销售榜TOP50
榜单解读
流量金额入榜门槛各梯队均提升,TOP10流量金额集中度高达36%
从大湾区整体市场表现来看,受政策严控及融资环境收紧影响,市场供求量同比下滑5%和6%,市场容量小幅下滑,但整体均价实现较大幅度上涨,成交均价同比上涨14%,带动整体成交金额同比上涨8%。
从流量金额入榜门槛来看,TOP50各梯队门槛均提升,尤其前30房企实现较大涨幅,其中TOP20门槛同比上涨最大,涨幅为25%,达到158.91亿元,TOP10及TOP30门槛提升14%和18%,分别达到380.29亿元和117.40亿元。超百亿房企达到了31家,相较去年增加了2家。
从集中度来看,TOP50整体集中度提升4个百分点,强者恒强,其中TOP10房企流量销售金额集中度达36%,相较去年提升2个百分点,入榜门槛连续2年均突破300亿元。
TOP10房企稳定,粤系房企深耕优势明显从房企流量销售金额榜入榜门槛来看,TOP10入榜房企近2年变化不大,仅2名房企掉出前10,由中海地产和华发股份替补上,其余房企仅名次上有变化,仍稳居TOP10行列,入榜房企均为粤系房企,深耕优势一览无遗。保利发展连续2年稳居TOP10榜首,2021年业绩同比上涨14%,成为TOP10房企中唯一流量销售金额破千亿房企,达到1091.88亿元,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占据重要份额。万科地产超过碧桂园排名第2,流量销售金额991.37亿元,逼近千亿大关,同比上涨36%,在深圳、东莞、惠州、珠海等市场均表现优异,可见万科地产在项目拓展以及销售口碑上均保持很强的竞争力。华润置地则由TOP10上升至TOP5,为前10房企中排名位次上升最快的房企,流量销售金额551.45亿元,同比上涨65%。华润置地持续深耕深圳等大湾区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叠加高品质产品,多项目去化表现优异助推业绩持续提升。华发股份上升1位入榜前10,流量销售金额380.29亿元,同比上涨19%,作为珠海龙头企业,华发股份坚持打造精品,持续赢得市场和客户口碑。
2021年已经过去,就房地产市场而言,“融资收紧”、“三道红线”、“集中供地”、“房企变局“、“密集调控”等是回顾这一年的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也迎来动荡,房企在时代浪潮中接受市场考验,而深耕布局,抢占城市发展机遇,具备较强的产品力和品牌美誉度的优质企业,拥有更强穿越周期,在市场动荡中保持业绩持续增长的能力。
2021年度粤港澳大湾区
房企拿地金额、面积TOP30
榜单解读
全年金额面积同比双降,入榜门槛下降,TOP10集中度明显上升
受集中供地以及融资收紧、市场下行等因素影响,全年土地市场热度不如往年,流拍撤牌现象频现。
从入榜门槛来看,各梯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21年房企拿地建筑面积TOP10门槛同比下降14%,为100万㎡;拿地成交总价TOP10总额虽上涨,但入榜门槛同比下降9%,为116.96亿元。TOP20门槛同比下降12%,为73.43万㎡;拿地成交总价TOP20门槛同比微降1%,为73.28亿元。TOP30门槛同比下降9%,为52.62万㎡;拿地成交总价TOP30门槛同比下降28%,为39.14亿元。
在全行业面临资金压力、投资收缩的情况下,头部房企的投资也有所放缓,但拿地建面和总价的集中度依然维持高位。
从集中度来看,2021年房企拿地建筑面积TOP10集中度为27%,较去年同期上涨3个百分点;拿地成交总价TOP10集中度为37%,较去年同期上涨9个百分点。2021年房企拿地建筑面积TOP11-20集中度为12%,相较去年同期上涨1个百分点,拿地成交总价TOP11-20集中度为15%,相较去年同期上涨2个百分点,大湾区成交地块总值的一半以上被TOP20房企独占。
2021年房企拿地建筑面积TOP21-30集中度为9%,相较去年同期上涨2个百分点;拿地成交总价TOP21-30集中度为9%,和去年表现一致。
国央企资金优势凸显,大部分房企拿地更为理性
2021年,受房企融资收紧影响,大部分房企资金紧张,购地热情明显下降,拿地金额TOP10房企中,国央企数量高达7家,而TOP11-20中更是增加至8家,TOP21-30则是国企民企各占一半。而拿地面积榜单上,民企数量则有所增加,可见在资金偏紧的情况下,民企更倾向于拿大湾区外围城市价格较低的的土地。
国央企凭借明显的资金成本优势,成为本年土拍的大赢家。
中海地产及保利发展分别夺得拿地金额榜及面积榜首位,而其融资成本均在3.6%。而上榜的民营房企中,碧桂园及龙光集团融资成本已相对较低,但仍超过5%。大部分民企融资成本均在6%-7%,与国央企3%-4%的资金成本相比,差距相当明显。
尽管2021年9月份以来中央对过紧的信贷政策进行了纠偏,近期更是利好动作不断,包括鼓励银行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重点支持优质的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出险和困难的大型房企的优质项目,但上述举措仅利好于现金流比较稳健的房企,大部分企业流动性仍旧总体偏紧,这也让大部分房企拿地更为理性和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