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上,地铁口外几百名乘客排起长龙等待入闸;天桥下,公交车、小汽车各据其道缓慢前行,车龙绵延数里。每个工作日的上下班高峰期,梅林关口总能看到由人流、车流形成的这道独特“景观”。
11月19日,星期一。本报记者从地上地下亲身体验了梅林关的通关之难。
地铁:客流限制,谁赔我全勤奖?
“一场大雨,多少全勤奖被下没了。”11月23日一早,深圳大雨如注,22度社区网友“范小呆”在公交通勤的途中被堵在了梅林关。因为赶着上班,车还没进站台,乘客就纷纷下车转乘地铁,谁知地铁口同样挤得人满为患,“民乐地铁站,人那个多啊,第三拔俺才走,等地铁用了十几分钟。”至此,“范小呆”11月的全勤奖彻底泡汤。
在22度社区“堵在深圳”的通勤调查帖中,有不少网友表示,在早高峰期常常难以乘坐到龙华线地铁,尤其是在深圳北站和梅林关的民乐站。“好不容易熬到30号,等了50分钟都没有上车,全勤奖没了。”还有网友这样调侃龙华线:从清湖站“可以随便坐”,到红山站“可以塞得进”,深圳北站成了“勇士专用站”、白石龙站是“壮士专用站”、民乐站是“烈士专用站”,而上梅林站、莲花北站则是“恩怨解决站”,到了少年宫站、市民中心站、会展中心站则是“一笑泯恩仇站”,形象地道出早高峰期龙华线客流量增减情况。
11月19日早8时20分,记者来到梅林关广场,多条公交线路与民乐地铁站在此接驳交汇。虽然车来人往、路况复杂,但刚来深圳的人恐怕也无需担心找不到地铁站的入口——人们在此公交换乘地铁,形成了单向人流,从广场公交站台乘坐扶手电梯上到地铁接驳天桥,很少有逆行之人。地铁工作人员拉上闸门,开始限制客流。短短两三分钟,天桥上就排起几十米的长龙。记者从另一边入口进入站内,只见另外两个闸口同样被拉上,站内重复着“限制客流”的广播,有人不时拿出手机看时间,焦急地等待着放行。客流每5分钟放行一次,记者观察10分钟,正是客流高峰期时间,不少人需要等候两拨才能进入站台。
进了闸口,站台内同样挤满了人,都翘首企盼着从清湖方向开来的列车。列车只有四节车厢,载着满满的乘客驶进站台,极少数人下车,几乎“只上不下”的情况,让短短的四节车厢像沙丁鱼罐头似的,数秒后再一次呼啸而去。
公交:走专用车道也堵,直达不轻松
网友“彼得兔飞”去年因为工作变动从布吉搬家到民治。她在帖子里写道,选择民治的原因,一是“公交站的起点,每天可以坐着去上班”;二是环境不错,有大草坪可供休闲;更重要的是那里房租相对市内便宜。她告诉记者,她租的是农民房,每月房租为550元。从民治到华强北有不少直达的公交车,班次也较多。
但很快她发现,从民治通勤到华强北也不轻松。虽然有直达公交,但总是需要等好几趟才能坐得上。通勤时要经过梅林关,虽然有公交车专用车道,但每次也要堵20分钟以上。用她的话说,是“从一个火坑搬到了另一个火坑”。
2010年交警部门数据显示,每天梅林关进关方向的公交线路共有48条,公交车辆运输客流平均为23.67万人次,其中早高峰期平均为7.10万人次,公交车流量为442辆/小时,占全天客流量的30%。
52分钟前
1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