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西安北池头安置项目中的24幢住宅中,房屋建筑面积共分120平米、90平米和75平米三种,其中建筑面积75平米的占所有房屋的一半左右,其屋内户型则是两室一厅或两室两厅。
“西安市规定11层以上建筑必须是双电梯,再加一个消防通道,对一户建筑面积75平米的房子来说,盖出来去掉公摊就只剩大约50平米,再隔出几个居室,这使用效果就太差了。”该人士称。
《华夏时报》记者查阅汇总安置楼质量问题的材料发现,其成因一部分是因偷工减料,比如用“普通平玻璃代替图纸要求的钢化玻璃”、 “塑钢门窗用80料代替设计的88料”、“防火门用极为廉价的瓦楞纸蜂窝板门安装”、“24座楼公共部分均不按图纸规范安装窗纱”等。
但除此之外的数项问题则因施工程序不当造成涉及建筑地基和楼体安全的隐患。两份材料显示,该回迁小区的7号楼和12号楼,“在室外回填土进行完毕后室内还没有回填,恰逢雨季雨水灌入地下室水深近30厘米,基础在水中浸泡达3个月之久,期间多次督促挖坑抽水,但甲方、监理、施工方一直没有彻底排水,最后往地下室塞填土时仍然有20cm的水,局部如卫生间没有填土,为以后楼基整体安全留下隐患。”
材料还显示,“4、6号楼的10—15层、部分8—15层阳台板与墙垛竖向通缝没有水平拉筋,若出现挤压要出安全问题”。而8、9、10、11、16号楼则由于卫生间浇捣不好普遍裂缝,在试水时“十有八漏”,9号楼闭水实验渗漏率超过60%,但因“不想返工太大”就在修复时采用了有争议的堵漏方法,且再无复检就要交工。
更有一些质量问题伴随着巨大的不当得利,据材料内容,安置楼“外墙保温用的40mm挤塑板,图纸要求为B2板(难燃型),而施工方三个标段全部用的不合格产品(易燃性),上海大火发生后,质检站现场检查,拉了一点合格产品做了做样子,以后依然我行我素直到施工结束,墙面和楼面全部用不合格产品,两种材质的价差在几百万”。
1月28日,《华夏时报》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北池头一路的北池头安置楼项目(现名为雁泓小区),在小区内随机查看中,记者看到8号楼东侧,楼体墙根已经出现一圈开裂,约3公分宽的裂口被一些柏油和水泥粗糙地糊了起来,稍加擦碰便开始脱落。
而相邻的7号楼一处阳台下,两名工人正将水泥地凿出一个可容一人进入的洞,从洞口可以看到楼体支撑柱,水泥地面下的黄土显得非常松散,挖开的土中还夹杂着一些垃圾。“我们只负责把这里挖开,其他什么都不知道。”被问及这里是否已出现沉降时,两人边如此回答边很快走开。
当有人发现记者试图进楼查看时,立刻通知小区内保安封锁了所有楼门,通过楼门窗口,记者看到单元内电梯和楼道异常狭窄,目测约一米左右。
“这个事件表面上看,是回迁房屋的质量问题,但深层次是腐败问题,”长期关注拆迁问题的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岿对此分析道,“为什么现在的房屋质量出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究竟是谁得了利?其中有多少是不当利益?现在看来,曲江管委会的干部、北池头村的干部和开发商都存在腐败的嫌疑,因而才会导致大量村民的不满和对政府的不信任。”
北池头村拆迁“后遗症”
围绕北池头村这24幢楼的麻烦并不止于质量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调查中发现,从2007年遭拆迁至今,北池头村村民积怨已久,除了回迁楼质量,目前村民们普遍质疑的问题还有另外几个重点。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