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决定价格,开发商纷纷上调房价,有的一涨就是上千元。开发商在产品结构上,通常只把小户型作为大户型的连带销售产品,导致主流房产项目中,普遍存在“小户型卖完,中大户型滞销”的尴尬。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一些房价仍在上涨的地区,住宅用地供应却在紧缩。今年第一季度,南通出让的均为商业办公用地,住宅用地出让数为“0”。
不能总是“末班车效应”
苏州市房协秘书长倪峻坦言,楼市十年九调,出台55个文件,但客观上,每次调控都会催生“末班车效应”,像今年二手房交易原本平稳,却因20%的个税政策突起波澜,“让大家忙得要命”。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刚认为,当前房市问题已不是单一的症状表现,而是货币、土地、金融、财税等多种问题叠加形成的“综合症”,因调控“堰塞”的需求也要伺机寻找突破口,需求管制政策会被逐步破解。
采访中,省内一位地方官员坦陈,希望建立长效调控机制,给予市场明朗预期。以价格为目标的短期调控导致市场预期混乱,调控更应着眼于影响房价的根源性问题,尽快建立持有环节的税收机制,推行土地供应市场化。南京林业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孟祥远表示,政府出台房价控制目标,地价控制也该有目标。
“调控不能像"打地鼠",出现一个问题采取一个措施。”胡志刚呼吁,应破除对行政手段的依赖,不求一时之效,追求长期稳定发展。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