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是不是开始要对开发商‘捂盘’情况进行摸底了?”——日前,这则消息在深圳房地产业内不胫而传,令开发商感到不安起来。而扔进平静湖水里的这颗石头,是周一深圳市规划国土委第二直属管理局的几位工作人员低调察看了南山区的几个新楼盘,据知情人士透露,政府官员重点对开发商的销售行为进行“深入了解”。
开发商担心政府彻查“捂盘”并非毫无根据。据悉,11月中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向各地发出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销售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公开曝光力度,及时发现并查处开发商炒卖房号、捂盘惜售、囤积房源等违法违规行为。
日常调研引发虚惊一场
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第二直属管理局房地产管理科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感到有点惊讶,因为在他看来,属于日常工作的察看楼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想到竟引起了开发商的不安。
实际上,开发商的敏感并非没有根据。据悉,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开发商涉嫌违法销售以及捂盘行为,而上海此前推出的《上海市商品房销售方案备案管理暂行规定》还得到了住建部的肯定,印发各地,以供参考
不过,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并没有收到住建部的《通知》,近期也没有对开发商是否违规的销售行为进行彻查的计划。看来,开发商担心查“捂盘”,只是虚惊一场。
“捂盘”已成市场常态
据悉,2007年7月13日,当时的深圳市国土房管局、工商局、物价局三部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商品房销售行为的通知(深国房〔2007〕331号)》,其中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房地产预售许可证》后,必须在10日内,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销售,不得囤积房源、捂盘惜售。
但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捂盘惜售”已成为目前深圳新房市场的常态。
由于看涨房价,开发商今年卖房的热情确实不高。据中原地产一份最新报告显示,截至11月,今年全市商品住宅新增批准预售面积只有384.05万平方米,即便12月全市批准预售量超过70万平方米,全年供应量也远远低于2008年楼市低迷时期的666.47万平方米。在拿到预售证后推盘方面,开发商也普遍采用“多推少量”的方式。例如,11月份深圳新推住宅约34.96万平方米,环比减少28.81%,虽然推售楼盘不少,共29次推售活动,但是各盘普遍仅推出少量单位,导致了新房成交量的下滑。
开发商“捂盘有术”
深圳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开发商的“捂盘”伎俩。首先是大幅提高开盘售价。例如,某新楼盘一共600套,首次开盘只拿出其中的100套,标价3万元/平方米,剩下的500套标价6万元/平方米,那么购房者肯定不会接受后者;一个月后,再从500套中拿出100套,定价4万元/平方米……如此类推,既能规避法规,又能达到逐渐拉升房价的目的。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