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能撑起半边天”。在现代社会,女性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当起社会的顶梁柱之一。在家庭中亦是如此。以前都说“男主外,女主内”,现在的女性更多地参与到家庭内外大事的决策中来了。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必需,住房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情。在购置住房,装饰自己温暖的家这一过程中,也有越来越多“半边天”参与到购房置业的决策中,在家居非毛坯装饰中也有越来越多“半边天”们的身影。由于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女性在购房置业、家居非毛坯等方面也与男人大有不同。女性购房中有何特点?
时间都去哪儿了?眨眼间,出生在1988、1989年等准九零后们已经成为了购房结婚的主力了。买房、结婚似乎是人生的必经步骤。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回顾以前,过去结婚时人们对房子是怎么看的呢?
90年代的婚房:单位宿舍便是婚房
人物:陈太
结婚时间:上世纪90年代
90年代,房地产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结婚买套新房子在上世纪90年代是很少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有不少的单位还有分房,有些单位还要求结婚登记后,才能排进分房的队伍。“有一套新房结婚最好,但没有新房子也无所谓,刷刷白灰也算是新房了。”陈太说。
陈太回忆起当年结婚时的场景,认为那个年代对住房的要求不高,基本对婚房没什么要求,觉得结婚就是两个人搬到一起生活而已。陈太结婚的时候婚房就是丈夫单位的宿舍。“当时我和丈夫单位都分有宿舍,很窄,只有一个房间和一个客厅。”陈太说。结婚前,陈先生和朋友一起亲自布置新房,用白灰把墙壁刷得焕然一新,在墙上贴上红纸,挂上红灯笼,把房间打扮得喜气洋洋。“这就算是我们的新房了。”陈太说。
当年结婚添置的家电可没有现在那么多。“我们买了一部金星牌的黑白电视机,买了一把电风扇,还买了一部收音机,这就算是家电比较齐全的了。”陈太说,“这是家境比较好的了,如果再有部洗衣机或者录像机,那简直是土豪了。”
结婚后,陈太在丈夫的宿舍住了足足十年,后来条件改善了才搬出去住。“以前的人对房子没那么多要求,只要有个地方住就行,也不管这个地方是单位的宿舍还是自己买的房子。”陈太说。
本世纪初的婚房:有最好,没有也无所谓
人物:张女士
结婚时间:2005年
张女士在2005年初结婚,这时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热起来了,江门楼市的均价也上升到了每平方米两千多元。
3小时前
3小时前
3小时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