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
建筑物“保鲜”为何难?
“我们现在转做办公楼持有,每年都有预算拨款给大楼整修、再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的建筑寿命长。”张欣提出的让建筑寿命延长之法,听起来简单,做起来为何难?
“过了5年的开发商保修期,如墙体、电梯等建筑公共部位和设施的维修,就涉及到动用公共维修基金的问题。可在动用的制度设计上,一直存在部分缺失。”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提出了三大疑问。
第一是何种情况动用公共维修基金合理?住宅的公共部位或设施到了何种情况需要动用“大修金”,物业公司此前投入了多少成本和精力养护,大修究竟是物业平时不作为还是确实到了大修状况,对动用标准不明确,缺乏第三方机构的监管,是造成使用难的关键原因。
第二是用完如何补交?业主首次缴存的公共维修基金用完之后该如何补交,由谁、通过怎样的途径收,这些问题目前没有明确规定,补交难自然衍生出使用难。
第三是如何更好做到业主知情同意?公共维修基金是业主的专有资金,只有业主才有权利动用。因此,无论是应急情况或非应急情况,动用“大修金”需要业主的知情同意,否则很容易出现纠纷。
就在半月前,西城区荣丰嘉园小区的业主发现,在业主和业委会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被物业公司支取了至少100多万元。“监督不到位,就会给物业公司留下钻空子的空间。”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