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央行的此次“喊话”,徐瑾认为商业银行受影响并不大,“‘央五条’仅是指导性意见,不具有强制性,所以在房贷不赚钱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还是会从市场角度出发,将有限的贷款额度用到更赚钱的业务,如对公贷款上。”
“政策并没有明文规定不给房地产贷款,一旦市场对风险的认知发生变化,就不愿意再做有风险的投资。央行如果仅仅是姿态的表现,而不是通过政策下发的话,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是不会做出太大改变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融360数据显示,银行在审核方面表现积极,通过减少人工干预来提高审批速度:目前首套房贷款审批时间往往较快,一般在2至7天内,但放款时间仍较长,与4月份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相比较而言,外资银行放款时间相对较短,大概在30天之内;国内的银行则在45天左右。
个人房贷成“鸡肋”
曾几何时,个人房贷因其低不良率成为银行争相追捧的“香饽饽”。
央行《2014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3月末,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4500亿元,同比多增338亿元,3月末增速为20.4%,已连续11个月超过20%。房贷需求持续旺盛。从过往历史看,个人住房贷款一直是银行业的优质资产,其不良率一直低于所有贷款的平均水平。2009年末,全国个人房贷不良率仅为0.60%。
“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居民存款基准利率(2%至3%)在扣除通胀率后为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因此,在国企亏损面达到70%以上、新兴产业还没有兴起、金融创新还很遥远时,个人房贷5%至6%的利率水平称得上是最优质的业务了。”一位金融从业者告诉记者。
而如今,大局生变。上述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已不复存在,个人房贷被打入“冷宫”。
“首要原因是房贷不赚钱。”徐瑾告诉记者,“目前,5年期以上房贷基准利率为6.55%,如果打八五折则利率为5.57%,而5年期的存款利率已‘一浮到顶’至5.225%,存贷差是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而房贷的存贷差较小。与此同时,银行还要承担未来楼市发展前景不明的风险。”
2013年财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全年存款增长9.8%,增速跌破两位数,去年第四季度多家银行存款负增长。另外,低成本存款流失及银行主动提高利率,导致去年下半年平均存款利率上升5.3个基点,拉低全年净息差约2.1个基点,而平均资金来源成本则普遍超过4%。
另外,徐瑾认为,在如今利率市场化和资金成本很高的背景下,使得银行趋利性增强。“银行都更愿意把资金投向有更多回报的地方,比如利率上浮10%甚至30%的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利润高的先放,利润低的后放,甚至缓放。对银行来说,房贷在过去是优质业务,但现在已被银行视作‘鸡肋’。个人住房贷款年限较长,一般长达数十年,利率还打折优惠,而企业贷款、消费贷款两三年内即可收回,且贷款利率通常为基准利率上浮30%,比房贷利润空间更大。”
“目前房价畸高,银行对房地产后市的判断并不一致,出于防范下跌风险的考虑,也会对房贷业务更加谨慎,减少利率优惠、暂停房贷业务。”徐瑾表示。
据记者了解,前不久央行的升级版“9号文”下发,意在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那么在同业业务“受打击”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是否会转投个人房贷这种比较“优质”的业务?
对此,徐瑾给出了否定的答案:“目前,银行的同业业务是将‘表内资产表外化’,是银行在贷款额度有限的情况下留住客户的常用手段,利用这种手段,银行可以不占用自身额度对企业进行贷款。如果同业业务‘受打击’,银行为了留住客户就需要将自己的一部分贷款额度放给他们,所以在此情况下,银行不仅不会转投个人房贷这种比较‘优质’的业务,反而会减少房贷总额度。”
2天前
2天前
2025-09-17 08:23
2025-09-17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