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创高调宣布收购之后,佳兆业越来越多的资产保全申请引发的资产重组危机,成了制约收购要约的绊脚石。截至2015年3月12日,佳兆业的债权人向相关中国法院提出合共64份针对佳兆业境内贷款下的资产保全申请。
而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是,距离3月20日签署《重组支持协议》的最后期限仅有4天。
业内人士表示,如若佳兆业资产持续处于混乱状态,势必将影响到融创的收购。时间拖得越久,对集团的负面影响也就更大,也就更有可能会引起更大规模的资产保全申请,甚至有破产清算的可能。
“羊群效应”激化重组矛盾
“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是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在经济学上,羊群效应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从佳兆业资产保全申请不断增加的数字上来看,“羊群效应”带来的副作用正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海中原地产咨询部卢文曦表示,按理来说,既然要被收购了,就把所有的帐务晒晒清楚,帐务是明摆的,债务也不会凭空多出来。从现在来看,佳兆业正常运作的时候很有可能已经有很多关联公司,这些债务搞不干净。
3月13日佳兆业公告显示,关于佳兆业境内贷款下的资产保全申请为64份,涉及金额为137.57亿元。而在之前,已有多次资产保全申请,且申请金额越滚越大。1月30日,佳兆业债权人提出境内贷款的资产保全申请的数量为60份,彼时获民事裁定书的资产保全涉及金额仅约26.68亿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保全及清算非但没有减少迹象,反而越来越多。
据最新公告,截至3月12日,佳兆业接获相关中国法院的41份应诉通知书。值得留意的是,佳兆业此次在公告中披露了26份有关境内贷款应诉通知书的详情,案件涉及到多家银行指控佳兆业及附属公司违反贷款及投资协议。
“现在佳兆业这个事情拖得越来越久,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来有些债务人觉得自己没什么问题,可暂时不行使权利,现在一看,苗头不对先兑现再说。这就是羊群效应,它带来的是一个反面影响的循环,进一步激化矛盾。”卢文曦说。
上海易居研究所研究员严跃进表示,佳兆业项目被封,进而使得各类债权人产生恐慌心理。而此类债权人发布的各类公告,又容易加剧此类事件的发酵。对于包括信托在内的各类债权人,其“讨债”是要降低此前投资的风险。同时要设立一道防火墙,从而断绝与佳兆业项目之间的藕断丝连的关系。这些都会加剧佳兆业债务重组的困难程度。
“个人感觉,这个重组方案对于融创的收购没有很明显的作用。目前债权人与股权人分歧很大,重组有很多不确定性。对于佳兆业,还是要比较关注债权人的诉求,要盘活债务就需要债权人更明朗的态度,我觉得交易的能见度还是不够。”辉立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陈耕表示。
3小时前
3小时前
3小时前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