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认为当前政府工作重点很清晰,就是调整结构。调整结构中最突出的工作,是淘汰落后、过剩的产能。政府要有整体眼光,为了继续发展,保持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下决心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要实现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谈到目前热闹的“房价”问题时,贾康发表个人观点认为:
1、有关部门会进一步表态要控制、要调控房价,但真正的出路,在于更好的分清房地产“双轨道”所应发挥的不同主体作用。房价的走势,不仅仅是目前大家关注的商品房,或者说是中高端商品住宅的走势问题。政府真正要做到“人有所居”,就要建立保障性廉租房、公共性廉租房、非产权性的“适租房”。政府要引导以上“租房”市场的价格合理、平稳,使年轻白领、工薪阶层有长期、稳定的居所,住进去以后敢非毛坯,敢结婚、敢生育,一住就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等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再去买合适的全产权房。因此,廉租房和适租房,一个要保障托底,一个是政府要引导价格。
2、“经济适用房”应该淡化。现实充分证明它是一个很难准确界定,分配漏洞百出,违规防不胜防的一个实物概念。一般商品住宅外的,高档、豪华、独立别墅一类的东西,市场会去调节价格,这方面政府根本不用操心。全盘规划是考验政府水平的,规划好之后再进行引导,以非产权的形式提供给弱势一端,使人有所居。规划后管得是规则,要公平交易、公平竞争。
3、政府要管好税收。不仅是指交易环节的税收,还有保有环节的税收,高端的人有承担能力,就在保有环节向他征税,房价高低就随它去。像杭州西湖边上的别墅,是中国一批顶级富豪追逐的对象,房子炒出什么天价来都不奇怪,政府也不要担心,该收税的要收税,只要它交易过程是守法的就行了。
4、政策和制度建设问题要非常重视。现在有些管理部门领导说:房价一定要控制住,一定要行,不行也得行,这是在表政治决心。但真正的管理手段在哪里呢?光是治标,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一定要有治本的手段。他强调认为,房地产市场治本的手段,一是制度建设;二是保有环节的税收调节。
5、关于“央企”退出问题。贾康认为:国资委总体框架非常清晰,不是简单的央企能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而是央企要有一定的功能和定位,哪些央企能做房地产业务,哪些央企不适合进入这个市场。从这个层面上看,管理部门要有基本态度。虽然主辅分离后,78家央企不能再进入房地产开发,但不要小看剩下的16家央企的能量。央企拿“高价地”照样会发生,因为余下这批是实力最雄厚、经验更丰富的企业。他认为,根本上决定房价的因素,不是地价,而是中国加速城镇化过程所形成的巨量需求,会长期带动地价和房价的上涨。住房消费效应和开发房地产的终极目的,是通过五亿以上的人口进入城市,形成巨量的需求,来拉动中国经济未来上升的大趋势。现在资源极度稀缺,最典型的就是土地的稀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土地价格必然受到影响。硬要把它压低,开发商拿到开发权以后,同样会把房价拉起来。因此,治本方面的制度建设,需要优先考虑清楚;当然,治标的事情同时也要做,包括各个管理部门都要表姿态。既然城市化的过程不可逆转,应该先把制度建设起来,实现产业现代化。他对开发商的建议是:不要一进入房地产就想呼风唤雨,不要动不动就疯狂炒作。持有成本,就是“保有”环节上,将会产生一定风险和负担,如物业税的调控等。
(众厦地产战略研究中心总监 林晓华)
1天前
1天前
2天前
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