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我市已经选定福田中心区作为试点片区,优先开展慢行系统再造的规划建设工作。福田中心区现状出行总量约为93万人次/日,其中慢行出行总量约为11.2万人次/日,占全部出行方式的12%;自行车出行总量约为2.8万人次/日,占全部出行方式的3%。针对福田中心区慢行系统存在的问题,我市已经从轨道慢行接驳、中短距离出行、立体步行系统和慢行休闲系统等四个方面拟定了规划策略。首先是在民田路、金田路、福中一路、福华路等道路建设步行通道18条,通过交叉口窄点设计、人行过街抬高、对角过街设计及风雨连廊设置等措施,改善慢行系统;其次,针对人流密集地区设置特色步行系统,主要为结合南侧中现有中轴平台规划完善约6.0公里的空中连廊系统,周末封闭中心书城、少年宫周边道路,形成周末行人优先区;第三是规划设置自行车主要出行通道,对外自行车通道主要包括梅丽路-新洲路、中康路-莲花路-彩田路、莲花路和红荔路等4条通道,内部自行车通道主要包括福中路、福华路、民田路、益田路和金田路等5条道路;最后还将完善福田中心区慢行休闲系统,利用既有绿道建成联系中心区四大公园及内部居住区的休闲通道。
今年新增优化60多条公交线路
龙岗宝安龙华光明试点社区微巴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徐兴东)保障房公交少、高新区公交挤、布吉关公交堵……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为“城市管理治理年”,我市今年将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打造品质公交,增加调整优化60条以上公交线路,争取原特区外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达到93.5%;还要在龙岗、宝安等原特区外区域试点社区微巴,利用互联网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完善“定制公交”、“电子站牌”等个性化服务。
原特区外500米公交站覆盖率提高至93.5%
原特区内500米公交站覆盖率已经实现100%,但是原特区外很多区域公交覆盖还不够,特别是一些新开发的住宅区、保障房小区,还存在市民乘坐公交出行难的问题。今年市政府承诺的民生实事中,有一项就是要实施公交线网优化工程,解决市民出行热点和覆盖盲区问题,新增、优化公交线路60条以上,原特区外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提高至93.5%以上。
观澜福安雅园保障房是今年公交优化的重点区域,交通部门将克服小区未配建场站的问题,利用新打通道路建设港湾式公交站,调整一条公交线路联通小区和清湖地铁站,同时开通一条高峰专线方便居民与市区的通勤交通。市交委公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缺乏公交场站配套的安居房及口岸、机场、火车站等区域,通过采取延长线路服务时间、增加公交运力、开行夜间及区间线等措施,提升重点片区整体的公交服务水平。”
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都是公共交通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年全市将有三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为此我市将开展7、9、11号线111个地铁站点的公交接驳配套工作,并开展原特区内轨道交通网络与常规公交网络“双网”融合接驳规划,提高换乘出行效率。
年内公交专用道规模将达到1037车道公里
提高公交覆盖率的同时,我市还将继续提升公交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旧站台、简易站台标准化改造工作。尤其是原特区外加快实施新一代公交候车亭建设工作,升级改造公交停靠站300座以上。针对场站缺乏导致公交服务难以提升的问题,市交委公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拓宽公交场站供应新渠道,一是推进公交路内换乘点建设,方便市民换乘公交车辆;二是继续参与配建公交场站方案审查,提高配建公交场站使用效率;三是加快月亮湾、盐田北等公交立体综合车场的建设。
在提升公交车运行速度方面,我市将继续建设公交专用道,优先保障公交路权。今年全市将实施完成80车道公里公交专用道建设工作,确保年底全市公交专用道规模达到1037车道公里,节省市民人均公交出行时间。同时进一步严格公交专用道管理,年内完成100套以上公交专用道抓拍设备,保障公交路权优先。此外,我市还将继续推进公交站点和路口优化,打通制约公交提速的瓶颈。
东部公交试点“e巴士”公交定制服务
除了完善常规公交服务外,我市还将继续丰富公交服务品种,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公交服务品质。市交委公交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试点开展社区微巴运营服务,加大支线公交投放力度,改善宝安、龙岗、光明、龙华等区域公交微循环,还将通过“互联网+定制包车”、“公交+互联网”、“手机电子站牌”、“公交管理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创新服务模式,丰富公交服务品种。
“e巴士”品质公交就是东部公交今年打造的全新“互联网+新能源+传统公交”服务模式,市民可通过东部公交自主开发的“e巴士”APP手机客户端软件实现网上预约出行,乘客仍可享受票价优惠政策,真正做到“优价优质”。东部公交还将为品质公交线路配备旅游大巴车型的纯电动大巴,并在车内安装车载WIFI设备。据了解,今年我市将持续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力度,力争2016年电动化率提高到70%,并以此为契机再度提升深圳公交绿色发展水平和服务水平。
专家
建言
规范引导“互联网+” 公交良性发展
近两年来,“嗒嗒巴士”、“滴滴巴士”等定制公交不断出现,获得不少市民拥护。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总工葛宏伟认为,这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交通运输服务,对于丰富高品质的出行服务品种,满足个性化、差异化的出行需求,引导自驾车人士使用集体运输工具出行,缓解常规公交高峰运力紧张等问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葛工认为,从经济学理论视角来看,定制巴士面向不特定公众,解决一部分市民的日常通勤出行,公共性还是较为突出的。尽管其不像常规公交那样具备明显的普惠性,但其开通后能够弥补常规公交系统的不足,通过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提升对小汽车的竞争力,提升公交出行的效率,对整座城市的运转效率也有推动作用,带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因此,应考虑将其纳入我市的大公共交通体系统筹管理,规范发展。
但是,与常规公交相比,尽管均为集约化的运输方式,但在服务时间、运营组织、购票方式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宜直接纳入常规公交范畴,也不建议直接沿用现行的常规公交管理办法和补贴机制。“定制巴士牵涉到公众安全、公共利益,同时也影响到其他交通方式的正常营运,纳入政府监管是必然趋势,相信不管是社会公众也好,互联网企业也罢,都是乐见其成的,这样将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葛工表示,政府主管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关监管办法或监管措施,互联网企业也应该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自觉融入政府监管格局,切实维护行业稳定,强化自律机制,保障乘客安全。另外,对于常规公交行业和企业来讲,应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积极搭建智能公交平台和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智能手段提高管理和调度水平。
6小时前
6小时前
6小时前
6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