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深圳原二线关的课题,来自10所高校的117名学生萌生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把二线关沿线变成绿地公园,有的建成博物馆,甚至还有的结合公共墓地打造开放式纪念公园。
留存30余年的深圳二线关在去年陆续退出历史舞台。如今,缓解交通拥堵成原二线关的主要改造工程,但对于建筑学者而言,改造不能仅限于此。“复兴城市生活,成为市民休闲场所;唤起文化思念,成为华人精神归宿地……”6月11日至12日,来自国内10所著名建筑院校的117名学生,为深圳原二线关改造创意畅想,提出策略。
原二线关应变成综合历史记忆
“深圳的二线关,是在中国国土上特有的一个词,它作为国土内部的一个关,把两个部分割裂开来。今天,二线关取消了,应该怎么去对待这个历史的痕迹,怎么样利用这个空间,对深圳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在东南大学的邀请下,深圳大学首次参与全国建筑院校“8+1+1”联合毕业设计,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仲德崑提议,让“深圳二线关改造”作为今年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
今年1月初,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9所高校的建筑学专业学生来到深圳,与深大学子一起实地走访同乐关、南头关、布吉关等原二线关区域,在调研中认识并感受深圳原二线关的历史与变化。
“这个题目应该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针对一个城市正在发生的一个剧烈变化。”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彤表示,随着关内关外的发展逐渐平级,界限存在的意义逐渐消逝,但从城市地图上看,那里仍然是一个断裂;而二线关沿线又是城中村最为密集的地方,带来的问题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的问题,也是全国建筑院校联合毕业设计十年来选题意义最深刻的一次,“老师们都希望选拔出来好的作业,能够真正针对二线关本身的问题,能剖析这些问题,提出策略和解决方法,而不是主观臆想。”
仲德崑说,在出题的时候,正逢深圳各大报纸刊登原二线关交通改造方案,但在他看来,对原二线关的改造不仅是交通改造,又不仅是拍卖土地盖盖房子,“我们希望它能够变成综合的历史记忆,将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历史文化传承保留下来。”
仲德崑希望,学生们的想法和设计,能够为政府决策、城市建设带来有价值的参考。
“跨界”解决“二线关”需求
插上想象的翅膀、带着学术的严谨、多种表达方式的呈现……学生们的“二线关”改造方案不局限于建筑学,还涉及景观、城市交通、城市产业、人文教育等多个面向。因此,“跨界”是答辩老师和嘉宾一致的褒奖。
同济大学小组朱旭栋、赵曜、姜鸿博在提出“同乐关”改造时,以深圳教育背景为切入,通过对比香港、柏林、新加坡对继续教育的重视,佐证职业教育在深圳推广的必要性。但是,“同乐关”与职业教育又有何关联?同济大学的同学如抽丝剥茧般,从“同乐关”丰富的人口样本开始解析,逐步提出“都市学园”的概念,即在同乐关边检路沿线设置6个非职业教育建筑组团,并在周围配以相关职业教育用地和生活配套设施。
“深圳不仅吸引人才,还将造就人才。”他们希望,“都市学园”在满足基本职业教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通过非职业培训功能和社区公共活动来吸引周边人群,并为其提供一个公平的学习和活动场地,以达到二线关沿线结构织补与空间弥合的目标。
说起布吉关,很多人的回忆都是堵车的种种不美好。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彭俊熙将布吉关存在的基地割裂严重、公共交通到达性差、社区封闭、教育、医疗、运动等设施缺乏归纳为“优质人性路网缺乏”和“城市基础设施缺乏”两方面,并借此展开“城市行人路网更新”、“社区服务构筑物”以及“建筑单体”三个层次的设计论述。
在点评环节中,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贾倍思表示,每一个小组做得都很不一样,无论是方法,还是解决问题的目标。有不少小组关注到了对地区的问题解决,比如交通不好,社区设施不够,教育资源缺乏等等,但解决方法都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跨界”。“我们虽然都是建筑学的学生,但是我们敢于去研究建筑学以外的东西,比如研究景观、城市交通、城市产业化,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的东西。”
“二线关”记忆融为城市的风景
不同于理科生一贯具有的理性气质,来自天津大学的葛康宁和吕立丰却显得格外文艺范儿。他们将“二线关”比作“彩虹关”,用手绘漫画结合故事巧妙地唤回深圳人对“二线关”的记忆。在他们看来,“二线关”虽已被拆除,但其在一代人心中所留下的记忆难以割舍。
“对深圳人来说,需要纪念的不只是二线关本身,而是经历这场事件的人。”葛康宁和吕立丰希望,借由毕业设计作品——《记忆的风景》,以“记忆+”为主线,分别结合运动场、浴室、桥、工厂遗迹、观景框、木材仓库、图书馆展开“二线关”的日常性纪念。“我们不是要做一个博物馆来集中容纳‘纪念’,而是希望记忆成为城市中的‘风景’。”
“把城市极速发生的变化、内容和事件,以一个超过以往的尺度直接放在同学的面前。”在选题上,张彤承认难度之大,但是,他也分外肯定学生在面对正在发生的城市问题,所表现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不是之前作业中所看到的单个房子,而是整套系统。”
仲德崑表示,学生展现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每一个想法都别具心裁。他希望,这些作品不仅是毕业设计作品,而是成为深圳城市建设的建议和参考。他透露,接下来,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将在公共场所集中展出,第一个目的地是位于南山区的海岸城,以让更多老百姓关注深圳原二线关的改造,关注那个时代留存下来的点滴回忆。
18小时前
18小时前
18小时前
2025-09-05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