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转型:用“互联网+”吸引大众
昨日共举行了三场主题论坛,分别是“战乱时期的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的责任及从业人员的道德与技术标准”和“博物馆、收藏品及和文化资产方面的公共政策发展”。国内外博物馆专家和与会嘉宾在热烈交流的思想碰撞中,提出了不少有关博物馆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真知灼见。
加强全球合作
保护文化遗产
“战乱时期的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以国外博物馆专家居多。大家纷纷发出“保护和责任”的急切呼吁——博物馆由于其脆弱性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在武装冲突下容易被破坏,对珍贵文物造成巨大破坏,因此需要国际组织、各国博物馆及文博专家充分利用其知识技术及关系网,加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能力,博物馆应该承担起这一责任。
本场论坛另一个热点是“全球化”——不仅要认识到私立和公立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重要性,更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积极参与各自联盟和全球层面的专业文化遗产专业保护网络。专家们指出,重点要放在制度制定、博物馆人员教育,建立先进的存储、保护和记录设施及提高创新信息和宣传技术的可用性等方面。此外,要坚决打击文物走私、非法文物活动,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士应加强合作,加强追查。
要想办法
和大众“套近乎”
“博物馆的责任及从业人员的道德与技术标准”论坛,最热议话题之一是: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如何适应新形势,保持文化吸引力。“转型”几乎成为所有与会博物馆专家的关键词,专家们认为,重点是如何让博物馆与大众进行更好的互动。昨天,在英国大英博物馆古埃及和苏丹部主任尼尔·斯宾塞的召集下,来自多国的博物馆负责人就“博物馆如何深入大众”畅所欲言。
斯宾塞认为,新兴博物馆在收藏与记录历史的基础上,还应该有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大英博物馆的做法是,通过策展方式和科学技术的更新,吸引更多观众到博物馆来参观;而对于全球众多无法亲临博物馆的人们,我们则会逐步通过社交网络,在新媒体世界去探索新的展览方式。”
新加坡科学中心首席执行官林直明介绍,为了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新加坡科学馆从20年前开始便与索尼公司以及科研机构合作创办“创意科学奖”,吸引学生们根据科学原理设计玩具。近年,他们还在全球进行“国家科学挑战”活动的直播,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的理论研究通过通俗易懂的实践向大众展示。
成立于1909年的爱沙尼亚国家博物馆于今年启幕了全新场馆,同时更新的还有全新的价值理念。“博物馆将不仅仅展示过去,还将激活城市的改造和重建。”馆长托尼斯·卢卡斯说。“我们采取开放式策展,通过创新的展览模式吸引青少年的目光;鉴于他们比较关注城市本身和科技产品,我们将让博物馆更多地与城市关联。”卢卡斯说,博物馆将最大程度利用数字化时代的特点,让年轻观众通过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去了解历史,同时在这里分享他们自己的故事和收藏。
在拉近和大众距离方面,国内博物馆也有很多好点子。四川博物院副院长卢越介绍,川博目前共招募了450名小小讲解员,同时开设少儿蜀绣培训班、巴蜀书画兴趣班等。自2010年起,川博更是创立了“大篷车”流动博物馆,以流动展览的方式深入全省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将博物馆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迄今观展人数已达230万人次。川博还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与农民工子女”项目,为孩子们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享受更多学习的乐趣。
加强合作
建立全球统一标准
“博物馆、收藏品及和文化资产方面的公共政策发展”论坛,重点关注在全球化背景下博物馆如何发展。
捷克博协主席玛蒂娜·雷曼诺娃在发言中指出,有些博物馆机构在全球化中获益了,但有些却受到威胁,藏品进一步集中到有权有钱者手中,发达国家博物馆和欠发达国家博物馆中存在数字化鸿沟等。捷克一位博物馆负责人呼吁博物馆加强国际合作,并介绍捷克博物馆和多国家合作,曾把正在深圳博物馆展出的玻璃器引进捷克。
南京博物院的龚良发表了《中国博物馆需要开展更广泛的交流合作》主旨演讲,指出中国博物馆事业在取得快速发展、博物馆建得越来越漂亮的同时,也在藏品、人才、博物馆个性特色、展览多样性上存在问题。因此需要开展国内、国际间的博物馆合作来提高博物馆展览效率,他还提出开放心态,提高策展能力和话语权,加强交流,引进、推出展览等多方面的建议,并分享了经验。
墨西哥经济学互动博物馆馆长西尔维娅·辛格·苏切特指出,场馆大小和藏品与博物馆能否成功运营无关,重要是让参观者与建筑、藏品对话,让他们参与进来,根据他们的意见来调整展品和陈设,营造一种学习型社区的氛围,提供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而不是把自己看成一个布道者,这是他们的成功之道。
日本筑波大学图书馆、信息和媒体研究生院教授水屿英治呼吁在博物馆的理念、政策制定等方面能有统一的全球标准。
2025-09-05 08:12
2025-09-05 07:00
2025-09-05 07:00
2025-09-05 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