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土拍市场上演了不少“群雄逐鹿”的大戏。在大戏落幕之时,究竟谁是2016年土拍市场的“大赢家”?一直以来,除中海、保利、华润、远洋等老牌企业外,鲜少有地产央企真正跻身第一梯队阵营,而在2016年,在拿地支出前15名的房企中有9家都属于央国企。
2010年国资委曾发布一纸公文,要求多数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当时被要求整改的央企多达78家。然而时近7年,央企并没有在楼市偃旗息鼓,反而似乎愈发活跃。
央国企成2016拿地主力军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40家重点房企在全国土拍市场拿地总金额为11672.2亿元,同比上涨48%。这一拿地总金额已刷新了历史纪录。
在上市40家企业中,包括碧桂园、中国恒大、万科、保利地产(9.630, -0.06, -0.62%)、绿地控股、融创中国、龙湖地产在内的14家房企2016年拿地总金额超过300亿元,占比为35%。
据房掌柜了解,2016年以来拿地支出前15名的房企中,共有招商蛇口、华侨城、保利、金茂、华润、鲁能等6家央企,以及绿地、首开两家国企;民企阵营中则有万科、恒大、融创、碧桂园等。拿地总额超百亿的房企共计16家,总额达3190.46亿元,其中9家为央企、国企,拿地金额达到1746.73亿元,占比达54.6%。其中,5月27日,信达以总价123.18亿元拿下杭州滨江奥体商住地该,折合楼面价21575.78元/平米,溢价率达95.95%,登顶杭州历史总价地王;6月2日,中国电建联合广州方荣以近82.9亿总价拿下龙华A816-0060宗地,楼面价高达5.68万/平方米,也是2016年楼面价最高的地块;8月29日华侨城联手招商蛇口以投标的方式,用310亿元的总价获得深圳宝安区会展中心地块,成为全国总价最高的地……
“退房令”下达七年 不少央国企仍在角逐高价地
在2010年3月18日,国资委抛出“退房令,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清退房地产业务,只留下16家主业为地产的央企。
据悉,国资委先后确认了中铁、中铁建、中冶等16家以房地产作为主业的央企集团,2011年又新增鲁能集团、中航工业、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和新兴集团5家央企。
据房掌柜了解,截至2012年底,78家被要求“退房”的央企中,仅有不足20家央企履约退出。以曾经在2013年率先出台明文要求 “退房”的南京为例,尽管当时就要求33家市属国企必须在2013年底全部退出房地产开发,但直到2016年,还有达来房地产开发、南京中北房地产开发、三金地产等国企现身土拍市场,角逐高价地。
上海善法律师事务所律师秦裕斌看来,“退房令”之所以7年未竟其功,根本原因在于这条“指令”本身的约束力极为有限,国资委在法理上的“软肋”,很可能为央企打擦边球留下灰色地带。
“严格来说,‘退房令’是2010年3月18日下午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这条‘命令’不是以部门规章形式发出的,是否以规范性的红头文件形式发出不得而知,因此,它的强制性较弱。”秦裕斌介绍说。
企业兼并、资产置更便于运营和实现多赢
回顾近两年,房企“国家队”在股权层面的动作进入了“预产期”。中建股份将地产资产注入中海地产、招商系重组都已经顺利“分娩”,中交系、中粮系等地产重组话题也“胎动”不止,到了2016年,地产重组项目“临盆”的消息更是不断。不少央国企通过企业兼并、资产置换、市场并购、股权转让、资产出让等多种方式实施“退房令”。
2010年6月25日,招商地产公告表示,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深圳招商房地产有限公司,拟向公司大股东蛇口工业区转让所持深圳招商水务有限公司的100%股权,转让价1.63亿元。深圳业内人士表示,招商此举目的是为了对地产业务更加专注,实行更高的专业化。
2016年年底央企掀起重组潮以来,保利中航房地产业务整合一直倍受关注。2016年7月,保利地产收购中航地产9项资产,除南昌中航国际广场二期为非股权项目,其余8个均为中航地产持股100%的股权资产。
有上市房企的负责人表示,目前热点城市土地价格“高到离谱”,通过传统招拍挂形式拿地成本太高,即使是在财力雄厚的央企之间也是到了白热化竞争程度,所以一级市场已经成为小众的盛宴,多数企业只能到土拍现场“打打酱油”。其实,通过并购、收购可以快速实现资源整合,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热点城市并购整合“拿”地比一味拍“地王”更便于运营和实现多赢。
1天前
1天前
1天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