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站:突泉剪纸
剪纸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广泛存在于各个地区,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着浓厚的地方特色。“突泉剪纸”作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之一,富于浓郁突泉本土特色,并与时俱进,在创作上能够体现时代特色、政策精神。既有我们熟知的十二生肖,也有以蒙古族传说为题材的“连环画式”剪纸。
突泉剪纸非遗传承人赵日霞女士说,以前,剪纸对于当地人来说是一种表达方式。节日气氛、个人情感都可以浓缩到一张纸上。他们所要表达的事蒙古族人对草原生活的热爱。
为了更好的将剪纸文化传承下去,赵日霞成立了手工剪纸艺术坊。不仅开设中老年妇女手工剪纸培训班,还有学生假期培训班,她告诉我们:“每天从早上到晚上来学习剪纸的人很多,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五六岁的小孩。”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这样,突泉人用一把小剪刀,剪出来一幅图画,剪出来一个文化。
“现如今剪纸大多数是用电脑切割技术来高效的制作,更多的是工艺品的量产。而突泉剪纸艺术更大的价值在于‘剪’的过程,而非‘纸’的本身。脱离工艺品的层面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精神文化符号,这才是剪纸艺术生命力与质感的所在。”杨加禄老师表示。
19小时前
19小时前
19小时前
19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