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湾区设计学院(筹)主办、满京华教育设计出品的《湾区设计论坛》第二期如期开讲。《湾区设计论坛》是满京华集团倾力打造的满京公开课系列活动之一,由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界奠基人王受之先生主持,致力为中国创意设计与艺术界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前沿思考。
2018年11月16日,国际享有盛名的香港建筑大师严迅奇先生、知名独立建筑师何健翔先生受邀,作为满京华公开课《湾区设计论坛》第二期嘉宾,与王受之先生围绕“建筑空间如何介入教育”话题,在位于深圳罗湖的满京华·艺展中心共同探讨当代设计教育的发展。
建筑教育是解决问题和学会思考
在精彩的论坛中,香港建筑大师严迅奇表示在香港读建筑专业比较特别,跟城市历史有关。香港人讲究实用、经济效益、有效率,所以香港接受现代主义是又简单又最正确的,自己受香港大学建筑教育的时候很注重一样东西,就是建筑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艺术,这一点他一开始就坚信着并对他终身受用。
同时,建筑教育应该是教学生怎么去思考,思考如何对待某些问题、某些挑战采取的思路,这个很重要。如果你闭着眼睛忽然想到就是这个了,那这是骗人的;如果只是注重视觉冲击,那你就是在厕所里突然有一个灵感而已;如果你追求建筑是一个理性的建构,以及对某些事情的回应,其实你的思路过程很多时候比最终成果重要,特别是在接受教育的时候。
建筑空间就是养育人的容器
知名独立建筑师何健翔先生表示,通常大家理解空间是一个量化的东西,多少面积、多少容量,但从西方建筑史角度来说,人之所以要建建筑,是要追求某种内在的内容跟精神,而这个对教育来说非常重要。在过去十几二十年前建立的学校中,很多根本没有设计,完全是流水的方式在不断复制,去到任何学校基本都一样。空间就是养育人的容器、塑造人的气质,一个学生在学校待上好多年,完全塑造了终身的气质,如果在一个粗制滥造的空间里学习,怎么对得起“教育”这个词?所以空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同的学校绝对是完全不同的气质,在一个有精神、有设计、有思想的空间里面,建筑就是塑造人的气质、品格、品行的容器。
什么样的教育便创造什么样的空间
论坛学术主持、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界奠基人王受之则表示,建筑和艺术不一样,很多人总是站在一个艺术家的立场去做建筑设计,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建筑是在提供服务,所以要学会有原则、有底线的妥协。如果这是一个教育空间,必须有其作为教育空间的使命。
湾区设计学院,实际上是两个不大的设计院子,这个空间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可以创造社区感,它们会变成一个邻里,一个社区,而不只承载着上学、放学的功能。这一点非常重要,院子里会产生很多学习交流,甚至恋爱互动,这是好事,也是自己对建筑空间的期待。
重磅新作——满京华·国际艺展中心
本次论坛中,严迅奇先生与何健翔先生也在现场分享及探讨了两位共同设计的新作——满京华·国际艺展中心。该项目总体设计规划由严迅奇先生主笔完成,而教育培训与孵化功能区(即湾区设计学院)则是由何健翔先生设计完成。
满京华·国际艺展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位于宝安松岗,是集全球家居展贸中心、艺术小镇、设计博物馆、教育培训与孵化、总部办公、主题酒店和商业配套于一体的全球生活美学综合体,毗邻全球最大国际会展中心,将成为家居艺术产业的新焦点。湾区设计学院(筹)坐落于国际艺展中心,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由“湾区设计研究院”和“湾区设计学院”组成,将成为满京华国际艺展“学、创、商”生活美学产业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重磅新作,也将在11月25日举行隆重的启幕盛典。
2天前
2天前
2天前
2天前